佛教词典
【佛学次第统编】(第4页)   更多词典列表

空(三)

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

观因缘门

初是因缘门,所谓:     众缘所生法  是即无自...

观有果无果门

复次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则不生  先无亦不...

观缘门

复次诸法缘不成,何以故?   广略众缘法  是中无...

观相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为及无为  二法俱无...

观有相无相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相相不相  无相亦不...

观一异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与可相  一异不可...

观有无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有无一时不可得,非一时亦不可...

观性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如说:   见有...

观因果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自无性,亦不从余处来。...

观作者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不可得故...

观三时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因与有因法,前时后时一时生,...

观生门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生不生生时不可得故。今生已不...

旨趣

问曰:一切尽破,旨趣安归?答曰:破一切法,无我我所...

缘起(二)

一切诸法,唯是真如随缘而起,是为缘起之义也。   ...

一心(二)

摩诃衍有法与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

三大(二)

摩诃衍有法与义,所言义者,则有三种:   一者、体...

二门

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

真如门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

空不空

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一者如实空,以能...

生灭门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

觉不觉

阿黎耶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一者觉义,...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

本觉随染二相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一...

觉体四相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

不觉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

不觉三相

复次,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  ...

不觉六相

不觉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云何为六。   一者...

觉不觉二相

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者同相,二者异相。   ...

意五种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

染心六种

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

生灭二相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   一者、粗 与心相...

依因依缘

此二种生灭,依于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   ...

熏习四义

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起不断绝。云何为四? ...

熏染不断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

二妄境熏

此妄境界熏习义,则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增...

二妄心熏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业识根本熏...

二无明熏

无明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根本熏习,...

熏净不断

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所谓以有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

二妄心熏(二)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分别事识熏...

二真如熏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者...

相应未相应

此体用熏习,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未...

契悟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

趣入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

寂灭(二)

真如自性,唯是寂灭,不可言说,是为寂灭之义也。  ...

显示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须知真性,...

契悟(二)

相尽离念,平等平等,不可说有功德差别,亦不可说常与...

趣入

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一切烦恼,本来自离,如是趣入,...

一心圆融

谓万有之实体真如,唯是一心,止观曰:一心具十法界。...

显示(二)

一念三千一念之心,具三千诸法,是为一念三千。...

百界

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千如

十法界一一各具十如是法,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

三千世间

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   一、五阴世间...

一念

一念者,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本觉灵知自性,亦即...

契悟(三)

实相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

三谛(二)

三谛者:   一、真谛 泯一切法,所谓空也。   ...

三德(二)

三德者:   一、法身德 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

三智

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

三观

三观者:   一、空观 观诸法之空谛也。一切法依因...

破三惑

三惑者,见思、尘沙、无明也。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

始终心要

荆溪大师始终心要曰: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

法界圆融

圆满具足,融会无间,一即一切,一切一即,性相交参,...

法界

法界即名达磨驮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

四法界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规则也,界有性分二...

三法界

三法界者,一事、二理、三无碍。华严疏云:统唯一真法...

五法界

五法界:   一、有为法界 是即事法界也。   二...

六相

六相者: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

契悟(四)

一真法界心此一真法界,心在缠时,名性净法界。为所信...

趣入(二)

云何证入一真法界?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照此真境,...

法界三观

法界三观者,法界所观之境,三观能观之心也。   一...

三观三十门

三观三十门者:   第一、真空绝相观 于中自有四句...

十玄门

古德准此十义,重开为十玄门。   一、同时具足相应...

四相(二)

识境四相金刚经论云:识境四相,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

真如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

如来藏

二如来藏大乘止观法门云二如来藏:如来者,即理性如来...

一性涅槃经云一性: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

法性

二种法性地持经云二种法性: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

佛性(二)

佛性佛者觉悟也,一切众生,皆有觉悟之性,名为佛性。...

种性

二种性楞伽经云二种性: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

义谛略集

一理法华经玄义云一理: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

二般若

大智度论云二种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于般若...

二般若(二)

地藏十轮经明般若二种相:   一、世间般若 谓诸菩...

二般若(三)

华严经疏云二般若:   一、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者,...

三般若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   一、实相般...

三般若(二)

一、实相般若。   二、观照般若。   三、文字般...

五般若

金刚经纂要疏刊定记云五般若:   一、实相般若 实...

六慧

若萨璎络本业经云六慧:   一、闻慧 谓别教菩萨,...

六现观

六现观:   一、思现观 为思观察诸法,别生现观之...

七知

涅槃经云七知: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

八觉

佛遗教经论八大人觉: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

二智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智:   一、观察智 谓以智慧...

二智(二)

二智者:   一、实智 达菩提实理之智也。   二...

二智(三)

二智者:   一、如理智 为佛菩萨真谛之理之智也,...

二智(四)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智:   一、如理智 谓诸佛菩...

二智(五)

摄大乘论云二智:   一、根本智 根本智亦名无分别...

三智(二)

观音玄义云三智:   一、一切智 谓于一切内法内明...

三智(三)

楞伽经云三智:   一、世间智 谓凡夫外道之智也。...

四智(二)

法界次第云四无碍智: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

五后得智

摄大乘论释云五后得智: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

十一智

大般若经云十一智:   一、世俗智 谓世间有漏之智...

十智(二)

华严经云十种智:十种智者,即三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

十种善巧智

十种善巧智:   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   二...

十种广大智

十种广大智:   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   二、...

十种智明

华严经云十种智明: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

十种智明(二)

前为离世间品之所说,又十明品之所说十种智明:   ...

七种定名

翻译名义云七种定名: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

九种大禅

地持经明九种大禅: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

一行三昧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经云一行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

三三昧

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

四种三昧

摩诃止观云四种三昧: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

五种三昧

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云五轮三昧:轮有运转摧碾之义,梵...

十喻三昧

法界次第云十喻:此十通名喻者,借事匹理,以晓迷情,...

十种三昧

华严经云十种三昧:   一、普光明三昧 谓身土重重...

百八三昧

法界次第云百八三昧:   一、首楞严三昧 首楞严三...

性遮二戒

华严孔目云二戒:   一、性戒 谓杀盗邪淫妄语,此...

随离二戒

华严经疏云二戒:   一、随相戒 随即随顺,相即形...

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

十重戒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

四十八轻戒

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   第一、不...

六度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

檀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檀那秦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家...

尸罗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尸罗秦言好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

羼提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

毗梨耶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毗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

禅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禅秦言思惟修,一切摄心系念,学诸三昧,...

般若波罗密

法界次第云: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广六度行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广六度行:   一、广施 旷大曰广...

十波罗密

十波罗密,亦名十胜行。   一、施 施有三种:  ...

三止

修止有三:   一、系缘守境止 系心于鼻端脐间等处...

三止(二)

止观云三止:   一、体真止 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

九住心

大乘庄严经论云九住心:   一、安住心 谓修行之人...

三观(二)

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观: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观即照了之...

三种三观

宗镜录云三种三观:三种三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

法界三观(二)

华严法界观云法界三观:法界三观者,乃帝心尊者,依华...

圆觉三观

圆觉三观者:   一、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

南山三观

止观辅行云南山三观: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

二种观法

占察经云二种观法:   一、惟识观 谓于一切时,一...

五观

五观者:    一、真观 观真谛之理,断见思之惑之...

六门观

妄尽还源观六门:此观门者,乃唐贤首国师,以华严大经...

一行

涅槃经云一行: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

二行

华严经疏云二行:   一、顿成诸行 顿成诸行者,即...

二观行

宗镜录云二观行:   一、寻伺 谓推寻伺察根尘相对...

三种忍行

诸经要集云三种忍行:   一、身忍行 谓菩萨修行时...

四安乐行

法华文句云四安乐行: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

入道四行

正宗记云入道四行:达摩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夫入道多...

五行

涅槃经云五行:   一、圣行 圣即正也,谓菩萨依戒...

修忍五相

菩萨善戒经云修忍五相: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

六调伏

菩萨善戒经云六种调伏:   一、性调伏 谓菩萨宿有...

二种资粮

宝积经云二种资粮:资即资助粮食,如人欲涉远道,必假...

四善法

涅槃经云四善法:   一、近善知识 谓善知识常谈善...

四善法(二)

大宝积正法经云:   一、乐住林间 谓修菩萨行者,...

修行四法

大乘四法经云菩萨修行有四法:   一、不舍菩提心。...

十种修三昧法

大集贤护经云十种修三昧法:   一、摧折我慢 我即...

三业供养

三业供养者:   一、身业供养 身至诚敬礼也。  ...

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

二种菩提心

往生要集言二种菩提心者:   一、缘事菩提心 是以...

发三心

大乘起信论云发三心:   一者、直心 正念真如法故...

忏悔

忏悔二字,乃梵汉双举之词,梵语忏摩,华言悔过,言忏...

三种忏悔法

三种忏悔法者:   一、作法忏 向佛前报陈过罪,身...

三品忏悔

往生礼赞曰忏悔有三品:   一、上品忏悔 身毛孔中...

发愿

佛学大辞典曰:梵语尼底,译曰愿,志求满足也。法界次...

总愿别愿

总愿别愿者:   一、总愿 四弘誓是总愿。   二...

四弘誓愿

法界次第云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 度即超度...

观照(三)

以智慧而照见事理,是为观照。   观行 于心观理而...

二利

金刚般若经取着不坏假名论云二利:   一、自利 谓...

转依(二)

楞严经义海云二转依:   一、转烦恼依菩提 烦恼者...

转蕴成身

三藏法数引请观音经疏云:转五蕴成五分法身。蕴,即积...

转蕴成德

摄大乘论云:转五蕴成三德。五蕴者,色、受、想、行、...

转识成智(二)

教乘法数云:转八识成四智。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转第...

教理行证四法门

万行广散,摄持不易。行者行于一法,而遍行一切法。摄...

教理行果四法

法宝中有四种:   一、教法 三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

教行证三法

教行证三法者:   一、教法 释迦一代所说之十二分...

境行果三法

境行果三者:   一、境为所观之境,行为修断之行,...

境智行三法

天台所立迹门十妙中之三法妙,即三轨也。以三法可为轨...

总持

梵语陀罗尼,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起之义。口念...

教观

佛学大辞典曰:教观者教相与观心也。教相者,释一代之...

持律

保持戒律而不犯也,宝积经曰:谁是持律,谁持阿含。...

参禅

参入禅道,是谓参禅。但禅宗之禅,其名虽取思惟静虑之...

念佛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   一、称名念佛...

持明

梵语陀罗尼,译曰持明者,真言之异名。持明者,陀罗尼...

八不净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八不净:初佛在世时,诫诸弟子,乞...

四病

圆觉经疏云四病:   一、作病 作者即生心造作之谓...

布施十种利益

月灯三昧经云布施十种利益: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十种利益: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

慈忍十种利益

慈忍十种利益:慈即爱念,忍即安忍。谓修菩萨行者,于...

精进十种利益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

禅定十种利益

禅定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

般若十种利益

般若十种利益: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

多闻十种利益

多闻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邪正之...

说法五福德

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 谓前世说...

闻经八种功德

大庄严经云闻经八种功德:   一、端正好色 端正好...

讲经四益

金光明经云讲经四益:经云:虚空藏菩萨梵释天等白佛言...

五净德

诸德福田经云僧五净德:   一、发心离俗 谓出家之...

法师十德

华严经疏云法师十德: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

日喻菩萨十善

宝雨经云日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

月喻菩萨十善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云月喻菩萨十种善法:菩萨尘缘净尽,...

有漏四种过失瑜伽师地论云:有漏四种过失,有漏者,即...

发相

发相有善根发相及恶根发相,善根发相又有二种:   ...

魔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

四魔(二)

法华明三魔:一、烦恼,二、五阴,三、生死。大论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