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学次第统编】(第3页)
更多词典列表
二我执
大小乘所说我执不同。小乘之言我执,只人我执;大乘则...
二我见
我执亦名我见,如起信论明二种我见: 一、人我见...
二种二执
宗镜录中,辨二我执二法执。 一、二我执者: ...
四我烦恼
四我烦恼,又云四惑。于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
惑障
由无明及我执,而惑障以起。言惑障者,迷妄之心,迷于...
理事二惑
三藏法数引释签云二惑: 一、理惑 谓根本无明之...
现种二惑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惑: 一、现行惑 谓六根对...
三惑
天台四教仪集注明三惑: 一、见思惑 见即分别也...
理事二障
圆觉略疏明二障: 一、理障 谓本觉心源,湛然清...
烦恼所知二障
五教仪亦明二障: 一、烦恼障 谓执遍计所执实我...
三障
孔目章云: 一、皮烦恼障 三界中之思惑也。贪欲...
三重障
瑜伽大教王经云三重障: 一、我慢重障 二、...
三障(二)
涅槃经明三障: 一、烦恼障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
四障
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曰四障: ...
十重障
十重障者: 一、异生性障 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
分别俱生
一切惑由生起上说,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略云分别俱...
现行种子习气
自一切惑相始终上说,分为现行种子习气三种: 一...
分列住地
由住地故,惑有五种,三藏法数云:五住地惑,五住者,...
一切烦恼
总云惑障,分叙则一切烦恼。...
烦恼
烦恼梵语吉隶舍,贪欲嗔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为...
二烦恼
二烦恼者: 一、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
六大烦恼
六大烦恼者: 一、贪烦恼 染着为性,生苦为业。...
十烦恼
开六烦恼中恶见之一,而为身见、边见、邪见、取见、戒...
使
烦恼之异名也。就喻以名烦恼,如世之公使,随逐罪人,...
七使
七使者: 一、欲爱 欲界之贪欲也。 五、...
十使
十使者,即十烦恼也。谓贪、嗔、痴、慢、疑、身、边、...
见思
见思者,见惑思惑,即分别俱生二惑也。分别起之烦恼所...
见惑百十二使
见惑百十二使者: 一、欲界之苦集灭道四谛下,各...
思惑十六使
思惑十六使者: 一、于欲界有贪、嗔、痴、慢、身...
结
结者结集之义,系缚之义,烦恼之异名。为烦恼因,而结...
三结
三结者: 一、见结 我见也。 二、戒取结 ...
五下分结
三界中,欲界之结惑,曰下分结。 一、贪结 贪欲...
五上分结
色无色界所起之结惑: 一、色爱结 贪着色界五妙...
九结(二)
九结者: 一、爱结 谓诸众生,为贪爱故,广行不...
五盖(二)
五盖者,盖即盖覆之义。有五法能盖覆心性,而不生善法...
见
见,梵名捺喇舍曩,思惟推求审详而决择事理也。一切凡...
有无二见
有无二见者: 一、有见 偏于有之邪见。 二...
断常二见
断常二见者: 一、断见 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
四见(二)
四见有三种:单四见、复四见、具足四见。 一、单...
因果一异四见
华严经疏: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 一、计一 ...
十四难
十四难者,外道十四难句,佛不答之。 一、神及世...
六十二见 其一
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为六十二。 一、于...
六十二见 其二
身边所摄者之六十二见。 一、于五蕴各有四句成二...
六十二见 其三
边邪所摄者之六十二见。 一、于五蕴各有常或边或...
六十二见 其四
六十二见者,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尽入六十...
六十二见 其五
瑜珈论言:萨迦耶见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 ...
六十二见 其六 释六十二见
六十二见所立之六十二论,下分释之。 一、常论四...
一百八见
一百八见者。 一、六根六尘,各有三种,各成十八...
八万四千尘劳(二)
西天之法,显物之多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
八倒
八倒者,凡天二乘,迷执之八种转倒也。常乐我净,为凡...
八迷
八迷者,谓生、灭、去、来、一、异、断、常,八种之迷...
五欲
欲者希求之义,又染爱之义。言五欲者,谓色声香味触也...
五欲(二)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五欲: 一、财欲 财,即世间...
六欲
六欲者: 一、色欲 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
法相
诸法一性而相万殊,由万殊之相以言法,故曰法相。...
明法(二)
何以得解?谓能明耳?明何所明,谓一切法。佛学辞典曰...
名色(二)
法界次第云:行者初受一期妄报,歌罗逻时,但有名色二...
五蕴(二)
法界次第云:名色开之为五阴。所以开为五阴者,以惑者...
十二入
法界次第云:次五阴而办十二入者,以惑者迷色偏重故。...
内六入
内六入者,此之六法,亲故属内,为识所依,故名为入。...
外六入
外六入者,此六法疏故属外,识所游涉,故名为入。亦名...
十二入(二)
三藏法数云:十二入,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
十八界(二)
三藏法数云:十八界,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者故。...
蕴处界三科相摄
如论云: 一、色蕴即十处十界及法处法界一分。 ...
百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
心法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
心所有法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
遍行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具四...
别境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
善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
烦恼(二)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
随烦恼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
四不定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言不定者,...
色法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
心不相应行法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
无为法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
分别相
百法者,总列一切法之名而已,细分别之,其义甚多甚深...
有漏无漏
一切法有二大别,曰有漏无漏。漏、漏泄之义,贪嗔等之...
相等四分
于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谓相分、见分、自证分...
自共二相
自共二相者。 一、自相 诸法自体,唯局法体不通...
识
识梵语婆哩惹儞,心之异名,了别之义也。心对于境而了...
本识转识
据唯识论说分本识转识。 一、本识 八识中第八阿...
五识
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
六识(二)
六识者,第六意识。言意识者,依意根而起,了别法境之...
七识
七识者,第七识,梵名末那,译曰意,思量事物曰意。唯...
八识
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末那为我执,阿赖耶即末那识所...
诸识所依所缘
八识所依所缘: 一、眼识 眼根为所依,色境为所...
诸识俱有所依
诸识俱有所依者: 一、五识俱有所依有四: ...
诸识生缘
诸识生缘者。 一、眼识现行,若依肉眼,具九缘生...
五识取境
五识合离取境。 一、合中取境 鼻舌身三 二...
三境(二)
三境者。 一、性境 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
三量
三量者: 一、现量 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
三性(二)
三性者: 一、善 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
三种分别
三分别者: 一、自性分别 谓于现在所受诸行自相...
苦等五受
分受心所以为五受: 一、乐 领顺境相,谓适悦身...
我法二执
于诸见中,起于我法二执,于诸我执,略有二种: ...
烦恼所知二障(二)
烦恼所知二障: 一、烦恼障者, 谓执遍计所执实...
心所俱起
心所俱起者: 一、五法五俱起 谓于遍行中,有随...
王所相应
八论名曰心王,唯缘境之总相。五十一心所,亦缘别相。...
色
法处所摄色有五: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
能造大种
有四大种能造诸色,地、水、火、风,种是类义,其性广...
二种造色
大种能生二种造色: 一、自类差别 谓诸大种造涩...
不相离色
不相离色,有其三种: 一、一处不相离 谓诸大种...
五种因力
四大种有五种因力: 一、生因 生因即是起因,谓...
变异因缘
由三因缘,大种变异,令所造色,变异而转。 一、...
共不共相
且诸种子总有二种: 一、共相 多人所感,谓之共...
共变不障
共变诸法,同在一处,不相障碍。譬如众多灯明,共在一...
三种成就
依诸有情可成诸法分位假立三种成就。 一、种子成...
诸识界系
诸识界系。 一、于八识中鼻舌二识。唯在欲界,...
善等界系
善等界系。 一、欲界 有四心,善心、不善心、...
因等四缘
有为诸法,从因缘生。如幻假有,谓色法及诸种子,依二...
名言种子
名言种子有其二种: 一、表义名言种子 因名起种...
种子二缘
现行望自亲所熏种,能为二缘,即因增上,唯除第八及六...
五果体相
五果者: 一、异熟 异熟何也?异熟习气为增上缘...
因果同时异时
因果同时异时者: 一、因果同时 能熏识等,从种...
十二因缘(二)
生死相续,皆由十二有支,谓从无明乃至老死。 一...
缘起得名
瑜伽论中释缘起名,有其五释: 一、由烦恼系缚,...
能所引生
能所引生者: 一、无明及行,名能引支,能引识等...
无明发业
无明支取发业者,如胜鬘经有五住地。即见一处,欲色有...
行支
或有一业,唯感总报,或有一业,通感总别,并是行支也...
识等五支
五种熏发名言熏习发识等种,未必一时。虽有前后,杂乱...
爱取有
爱取润业爱能润业,取支亦尔。且依初后,分此二支。要...
惑业苦
生死相续,由惑业苦。 一、惑 发业润生烦恼名惑...
福等三业
福等三业者: 一、福业 谓感欲界善趣异熟,及顺...
共不共业
共不共业者: 一、若业能令诸器世间种种差别,谓...
三业四业
阿毗达磨集论四云:业差别有三种: 一、顺现法受...
定不四业
瑜伽云:复有四业: 一、异熟定 二、时分定 ...
决定三业
杂集论云:决定受业有三: 一、作业决定 由宿业...
故不故思
故不故思者: 一、故思业 思有三种: 一、...
增不增业
增不增业者: 一、增长业 起造诸业,而令习气增...
定不定业
瑜伽论云: 一、定受业 谓故思所造重业。 ...
遍等三性
遍等三性者: 一、遍计所执性 谓由彼彼虚妄分别...
三无性
三无性者: 一、相无性 一切众生以妄心向因缘生...
十种真如
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
四智
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 一、大圆镜智 转...
涅槃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
三身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
三土
三土者: 一、法性土 自性身之所依。 二、...
破惑(二)
二无我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法无我。言无我者,略有二种...
破执我不应理
唯识论云:如何实我不可得耶?诸所执我,略有三种: ...
一切唯识
诸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
二空
二空者,人无我则人空,法无我则法空。能悟二空,即是...
三能变识
一切我法,皆是其假。不过随情施设,妄有种种相转。而...
诸识转变
问:云何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
展转分别
问: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答:第八...
生死相续
问: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答:生死...
唯识实性
远离我法二执,二空妙智所显圆成实性,即诸法之胜义。...
三性三无性
三性者: 一、遍计所执性 周遍计度,妄执我法。...
二转依果
二转依果者,谓菩提涅槃。依谓所依,即依他起,与染净...
无漏界
无漏界者,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
不思议
不思议者,超过寻思言语道故,微妙甚深自内证故,非诸...
善(二)
善者白法性故,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安稳故,四智心...
常
常者,无尽期故。清净法界,无生无灭,性无变易,故说...
安乐
安乐者,无逼恼故。清净法界,众相寂静,故名安乐。四...
大牟尼
二乘所得二转依果,唯永远离烦恼障缚,无殊胜法,故但...
法身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
五重唯识
观门次第,从粗至细,总有五重: 一、遣虚存实识...
渐次悟入
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相性,资粮位中,能...
伏除二取
伏除二取者,谓伏除烦恼所知二障,能取所取也。烦恼所...
双印二空
双印二空者,谓双印境空识空也。...
无得
修习无分别智,远离所取能取,离诸戏论,故说无得。...
舍二粗重
烦恼所知二障种子,性无堪任,违于精细轻安之无漏法,...
转依
转依者,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云何证得二种转...
转依位别
转依位别,略有六种: 一、损力益能转 谓初二位...
转依义别
转依义别,略有四种: 一、能转道 此复有二: ...
无相
无相者,谓一切染净之法,悉为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无...
辨惑(四)
一切众生,所以不入正道者,盖为邪见之所覆故。是邪见...
有无二见(二)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 一、有见 为遍于有之...
断常二见(二)
断常二见者: 一、断见 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
有无二边
二边者,执有之边际,执无之边际,皆为邪见,故云边见...
有无四句
有无四句者: 第一、有句 执必有我身,即常见也...
百非
百非者,百举大数,非乃非有非无等,为非认也。所谓涅...
二因
二因者,无因邪因也。 一、无因 谓无因而自有果...
因果四执
三论玄义云: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
因果四计
由因果一异,亦分四计。 一、因果一 二、因果...
因果四计(二)
或即前意以因中有果无果,成四句者。 一、因中有...
四生(二)
四生者: 一、自生 自此所生,此生之上,无复更...
八病
言八病者,谓生、灭、断、常、一、异、来、出也。 ...
生病
于一切法堕生病者,别有四辈:一执自生,二执他生,三...
自生
执自生有四: 一、计有神我自生,有十一: ...
他生
执他生者,复有三辈,云何为三。 一、计从他有情...
自他俱生
执自他俱生者,复有二辈,云何为二? 一、于有情...
非自他生
执非自他生者,亦有四辈,云何四辈? 一、计虚空...
自灭
计从自灭者,凡有三种。云何三种? 一、于身计灭...
他灭
计从他灭者,只有三种,云何三种。 一、从他有情...
于我计常
于我计常者,有二十二种。云何二十二? 一、即阴...
于法计常
于法计常者,有十一种,云何为十一。 一、计诸有...
于他有情计常
于他有情计常者,略有三种:即摩醯首罗人,那罗延人,...
于他非有情计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者,略有六种: 一、计世界常 此...
断病
于一切法执断者,亦有七种,云何为七。 一、计三...
一病
于一切法执一者,亦有六种,云何为六。 一、计因...
异病
于一切法执异者,亦有六辈,云何为六。 一、计因...
来病
于一切法计来者,略说有十二辈,云何十二。 一、...
出病
于一切法执出者,亦有十二辈,云何十二。 一、于...
十六知见
三藏法数明大智论十六知见,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
破惑(三)
由一切相,生一切惑,无相之法,举一切相而尽破之,是...
四不生
一切计生者,不出四种,所谓四不生,破一切生计也。 ...
八不
一切见计,不出八种。兹明八不,则总破一切诸计也。 ...
正观(二)
无相之理,破即是显。故破惑即是正观,正观即为破惑,...
二谛
二谛者: 一、俗谛 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
上一页
下一页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杀生
广钦老和尚
衍慈法师
省庵大师
治病
学佛
地藏经
妙莲老和尚
佛教知识
妄想
本焕老和尚
心经
慈悲心
六道轮回
学佛修行
永明延寿大师
惟觉法师
昌臻法师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