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第9页)   更多词典列表

十住心论

凡十卷。全称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日僧空海着。收于大...

十住毗婆沙论

梵名 Da?abhūmika-vibhāsā-?ā...

十住经

梵名Da?abhūmika。凡四卷。后秦鸠摩罗什译...

十佛

(一)指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所说之十种佛身。(参...

十佛名

又作食时十念。指每日粥、饭二时临斋所唱之佛名;“十...

十佛易行

称念十方十佛之名,得不退之法门。指龙树之十住毗婆沙...

十利

(一)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例如乞食十利、禅定...

十劫

劫,指长久之时间单位。阿弥陀佛在过去世为法藏比丘,...

十劫须臾

指久远之十劫时间即如短暂之一念须臾。此乃依华严十玄...

十劫弥陀

乃指阿弥陀佛。据无量寿经卷上载,阿弥陀佛于距今十劫...

十妙

乃指十种超胜之不可思议而言。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

十妙生起次第

指迹门十妙、本门十妙生起之顺序关系。(一)迹门十妙...

十弟子

即十名弟子。又称十大弟子。密宗行灌顶等仪式作法时,...

十忍

(一)菩萨断无明之惑,证得诸法本来寂然时,所得之十...

十戒

即十种戒。大乘、小乘有各种十戒之说。(一)小乘沙弥...

十戒持律法体

法体,即护持佛法之身体,指出家之行者。十戒持律法体...

十身

身,为梵语 kāya 之意译,音译迦耶。指佛、菩萨...

十事非法

乃指十事不合律制。又作十非事、十事、十净。佛陀入灭...

十来偈

指十种因果法则。佛家示二世之果报有十句,各句均以“...

十卷章

乃指日本真言宗重要之七部宗典,合计共为十卷。又作十...

十受生藏

受生,意为生于如来家;藏,意为含藏所修所证之理。菩...

十夜

日本净土宗于旧历十月所举行之十日十夜念佛会。又作十...

十宗

乃华严宗对佛教教义之分类批判。通常与五教合称五教十...

十定

又作十大三昧、十三昧。十,乃表示数之圆极;大三昧,...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又称观阿弥...

十念血脉

以人体之血脉相连比喻师资(师徒)之法门相承。故师资...

十念往生

五逆之罪人,于临终时依善知识之教,称念十声南无阿弥...

十念处

系菩萨所修之十种法。又作十种念处。即:(一)身念处...

十念业成

由十念相续得以成办往生之业事。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上(...

十忿怒明王

即十尊面现忿怒相之明王。(一)焰鬘得迦(梵 Yam...

十明

(一)出自旧华严经卷二十八“十明品”,新华严经卷四...

十波罗蜜

梵语 da?a-pāramitā。菩萨到达大涅槃...

十波罗蜜菩萨

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

十法

出自大乘十法经。佛答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之问,谓...

十法见涅槃

又作菩萨修十法见涅槃。据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一载,菩萨...

十金刚心

(一)指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所说之菩萨十种坚固愿...

十长养

(一)菩萨五十二位中,指第二十一位至第三十位之十行...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下以十门叙述密咒功德之深广,十...

十门释经

唐代澄观着华严经疏,先总启十种义门,悬谈一经之大意...

十门辩惑论

凡三卷。唐朝复礼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对太子...

十信

菩萨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十位应修之十种心;此十种心在...

十信相似道

天台宗圆教行者若入于十信位,断三界之见思二惑,得六...

十刹

指十寺,为南宋宁宗时,史弥远所奏上之十座官寺,与五...

十度三行

谓十度中一一各具三种殊胜行门。度为“到彼岸”之意。...

十指

(一)“莲华合掌”中,十指表示十波罗蜜、十法界等。...

十施

为菩萨所修习之十种施舍行。即:(一)修习施法,又作...

十界

指迷与悟之世界,可分为十种类,即:(一)地狱界,(...

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指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之十界,皆为吾人一心所作,故...

十界一念

乃日本融通念佛宗之教旨。出自融通圆门章(大八四·四...

十界互具

乃指天台宗所谓:佛界至地狱界等十界互相具备其他境界...

十界皆成

出自法华经。谓十法界之众生皆悉成佛,故又作十界皆成...

十界真实

天台宗论十界之性(法体)真实与否之题目。又作十界权...

十界能化菩萨

初地以上之菩萨,能示现十界之身,教化十界众生。所谓...

十界图

指绘有十界相状之图。又作十法界图。为四圣界与六道界...

十相

(一)旧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以大海十相显喻菩萨...

十科

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三十卷,分十科记述由梁初至唐贞观...

十军

以魔军比喻烦恼,共有十种,又作十种魔军。出自大智度...

十重唯识

又作十门唯识。乃唯识之十种层次。华严宗对一切诸法认...

十重深行

大日经之“秘密漫荼罗品”对传法灌顶之阿阇梨,分浅略...

十重禁戒

(一)乃大乘菩萨严厉禁止作犯之十种波罗夷罪。又称十...

十重障

指十地菩萨所断之十种重障,单称十障。即:(一)异生...

十乘观法

乃天台宗修圆顿止观于预备条件二十五方便修毕后,为正...

十恩

众生蒙受如来之十种恩。又作如来十恩。即:(一)发心...

十殊胜语

即大乘之教体。据摄大乘论卷一载,即:(一)所知依殊...

十海

(一)乃指佛陀开悟之十种境界。其境广大无边而难以量...

十益

又作闻经十益。据华严经疏卷一载,听闻华严经有十种益...

十神力

(一)指佛演说法华经后,示现之十种神变。即:(一)...

十神力无碍用

十回向位中第八如相回向位之菩萨有十种无碍用,神力无...

十回向

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指从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回...

十问

指金刚手在大日经中向佛陀请益之十个问题。大日经一部...

十问讯

又作普同问讯。即低头合掌,向左、右侧问讯,此左右横...

十习因

指招感未来地狱果报之十种习因。又作十习、十因十果。...

十胜行

十种殊胜之行。(一)十地菩萨到达大涅槃所修之十种胜...

十喻

教示诸法皆空与人身无常之十种譬喻。(一)以十种譬喻...

十报法经

凡二卷。后汉安世高译。全称长阿含十报法经。收于大正...

十恶果报

众生前世造十恶业,招感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报,其...

十恼乱

修行安乐者宜远离之十种恼乱。即:(一)豪势,指国王...

十普门

周遍之圆法,能通入实相,计有十法,称为十普门。即:...

十智

梵语 da?a jānāni。(一)就有漏智及无漏...

十智同真

为汾阳善昭禅师所立用以接引学人之方法,表示十智同归...

十无二

诸佛世尊具有十种无二行自在法。即:(一)悉能善说授...

十无依行

以行法为生功德善根之所依处,然或缘邪见、或依恶缘,...

十无畏

全称十种无畏。又作十无所畏。即十回向中,法界无量回...

十无尽句

乃十种无尽法。又作十不可尽法、十无尽法。初欢喜地之...

十无尽藏

华严宗之教义。略称十藏。藏,有含摄、蕴积、出生之义...

十无学支

得阿罗汉果之无学人所成就之十种无漏法。又作十无学法...

十无碍

(一)为华严经卢舍那佛品所说华藏庄严世界海所具足之...

十无碍用

如相回向位菩萨具有之十种自在无碍之力用。即:(一)...

十发趣心

指地前菩萨为趣入大乘所发之十种心。略称十发趣。即:...

十善十恶

十善即十善业,梵语 da?aku?ala-karm...

十善巧

系三乘所修所观之法门。即:(一)蕴善巧,指五蕴。(...

十善菩萨

指天台圆教十信位之菩萨。阶位相当于法华经卷六法师功...

十善业道经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

十进九退

喻佛道难行,十人进修中,有九人会退堕。五秘密轨(大...

十想

乃指十思想或十种观想。即:(一)无常想,观一切有为...

十岁减劫

十岁为减劫人寿之极短,故有十岁减劫之称。住劫二十中...

十万亿土

全称十万亿佛土。指从此娑婆世界至西方极乐世界间,佛...

十圣

指在十地位之菩萨,乃对三贤而称为十圣。仁王般若经合...

十圣处

乃小乘行人所修之十种法。此十法能生圣者,又为圣者所...

十号

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

十解脱

十种解脱之意。(一)菩萨离系缚之相有十种之别。即:...

十诚证

意指十方如来诚证阿弥陀佛之本愿。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十道

出自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

十过

(一)食肉有十过,即:(一)一切众生皆是六亲眷属,...

十遍处

梵语 da?akrtsnāyatanāni。又作十...

十境

为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又作止观十境、十种观境。...

十梦

(一)波斯匿王所梦之十事,详见于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一...

十对

华严宗三祖法藏以华严义海宏深、浩瀚无涯,故于所著华...

十疑论

全一卷。隋代智顗述。全称净土十疑论、阿弥陀十疑论、...

十种三法

乃天台宗之说。即指三道(惑、业、苦)、三识(庵摩罗...

十种大乘论

隋代僧僧粲着。文帝开皇年间,僧粲曾于总化寺大开讲肆...

十种不思议法

(一)指佛有十种不可思议法。乃出自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十种不净

出自说法明眼论卷上。即:(一)身不净,指身在生死之...

十种化不失时

谓佛应众生之机而有十种不失时宜之教化。即:(一)成...

十种方便

指修菩萨行者之十种善巧方便,此说出自旧华严经卷四十...

十种如来藏

系释摩诃衍论卷二根据大乘起信论所说之如来藏所别立之...

十种有依行轮

有依行,为有可凭依之行业;轮,为摧破之义,谓众生依...

十种行

又作坐禅人十种行。据解脱道论卷四行门品载,十种行即...

十种衣

指比丘众能着用之十种衣服。从形状区别,称为三衣或五...

十种见

指瑜伽师地论卷八所载之十种邪见。即:(一)萨迦耶见...

十种见佛

菩萨修殊胜行,应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称为十...

十种依果

相当于十种功德。所谓依果,乃诸行依前起后,或相依各...

十种性

一切众生之种性分为十种。即:(一)凡夫性,指尚未求...

十种所观法

依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十种法行

梵语 da?a dharma-caryāh。乃十种...

十种空相回向心

十回向位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之菩萨,以一切善根观其所...

十种修三昧法

据大集贤护经卷五现前三昧中十法品载,十种修三昧法即...

十种鬼

据楞严经卷八载,十种鬼即:(一)怪鬼,此鬼宿因多贪...

十种得地三昧

菩萨修行所得之三昧。盖地之为德,博厚平静,无物不载...

十种得戒缘

于小乘有部,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即:(一)自然得,...

十种教体

教,指如来所说之一大藏教;体,即体性。谓十种教法之...

十种发心

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

十种善巧智

善巧,意为应众生之根机,善施以方便。华严经中载有十...

十种善法

(一)宝雨经卷五所载日喻菩萨之十种善法。即:破无明...

十种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梵语 pudgala,意译有情,又译作人...

十种境界

指天台宗圆教之菩萨于十信位所证得之十种境界。又作十...

十种演说

遍行外道所修菩萨行之一。善财童子遍求法门,南游参访...

十种广大智

华严经载,菩萨安住十法已,则具足十种广大智。此十种...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全一卷。刘宋法颖集。又作十诵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大戒...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

十诵律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合译。又称萨婆多...

十德

(一)法师十德。新华严经卷三十八“十地品”,谓菩萨...

十慧章句

全一卷。又作十慧、十慧经、沙弥十慧章句。东汉僧严佛...

十缘生句

乃陈述由缘所生十物之句。出自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即:...

十轮

(一)指如来之十力。出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二之十...

十谛

指十种真实理。即:(一)摄化众生之差别方便中,有十...

十随眠

又作十使、十见、十大惑。即十种根本烦恼。贪、瞋、痴...

十禅

禅定自初步至高度之十种阶段。即:(一)出家清净禅,...

十讲

日本佛教用语。又称法华十讲。即讲无量义经一卷、法华...

十斋

又作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

十斋日佛

指我国佛教界于每月之十斋日每日所礼敬之一佛或菩萨。...

十藏

即指十种藏。藏,指含摄、积集、出生之义;以其能含藏...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宗智顗着观音玄义二卷以评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于...

十罗刹女

即守护受持法华经者之十位罗刹女。典出于法华经卷七陀...

十罗刹女神本地

依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所说,金刚萨埵问世尊十罗...

十罗声

即梵语文法中用来表示动词的时态与语气之十种语态。此...

十识

即于八识(眼识心、耳识心、鼻识心、舌识心、身识心、...

十类经

华严经教海难思,无可限量,从狭至宽,略分十类。即:...

十缠

十种缠缚众生之烦恼。乃附随贪等根本烦恼而起,与染污...

十魔

修行佛道之十种障碍。即:欲、忧愁、饥渴、爱、睡眠、...

卜羯娑

梵语 pulkasa。又作补羯娑。有如下三义:(一...

三一二乘

指三乘和一乘。据华严五教章卷一载:(一)三乘,即法...

三人观十二因缘

据北本涅槃经卷四十载,通教声闻、缘觉、菩萨虽同观十...

三八日

指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等三日,乃禅家于佛殿念诵之...

三力

三种力用。(一)密宗所说众生与佛加持相应之三力,即...

三十一色

合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共为三十一色。其...

三十七道品

道品,为梵语 bodhi-pāksika 之意译,...

三十二相

梵语 dvātrij?an mahā-purusa...

三十二器

菩萨成就之三十二种法;乃用于成办事理,故称为器。即...

三十二应

指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顺应各种机类而示现之三十二...

三十三天

梵名 Trāyastrij?at-deva。六欲天...

三十三身

又作三十三应化身。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普益而示现三昧...

三十三间堂

日本佛教名胜。位于京都。本名莲华王院。属日本天台宗...

三十三过

因明用语。指新因明所立之三十三种过误。即就因明论式...

三十三观音

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像。法华经普...

三十五佛

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据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所载...

三十六句

法华经玄义论及感应道交,由机应相称所立之三十六句。...

三十六物

指构成人身之三十六种要素。然关于数目,多有异说。据...

三十六部神王

又作三十六善神。据传说,由天帝释所遣,以保护人并接...

三十六禽

又作三十六时兽、三十六兽。系于昼夜十二辰交互出现以...

三十六对

禅宗六祖慧能咐嘱弟子之三十六种相对性概念。又作三科...

三十日佛名

又作三十佛名、三十日秘佛。以三十佛菩萨配一个月三十...

三十四心断结成道

即以三十四种刹那之心断尽烦恼而成就佛道。略称三十四...

三十帖策子

为小型之三十帖粘叶本之法语集。乃日本真言宗重要遗物...

三十棒

乃禅林师家指导学人所用方法之一,棒打之目的在于警策...

三十种外道

系大日经卷一入真言门住心品所列举外道之分类,即:(...

三三昧

梵语 trayah samādhayah,巴利语 ...

三三昧耶

梵语 tri-samayah。(一)三者皆为三昧耶...

三千

泛指一切万法之总称。乃天台宗用语。全称三千法、三千...

三千大千世界

梵语 tri-sāhasra-mahā-sāhas...

三千佛

又称三劫三千佛、三世三千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为佛弟子持守日常威仪之作法。坐作进退有威德仪则,称...

三千院

为日本天台宗门迹。位于京都市左京区大原。日本延历年...

三千尘点劫

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举大通智胜佛灭度以来久远之劫量。...

三千诸法

天台宗总赅一切万有诸法之用语。又称三千、三千世间。...

三大

(一)众生一心之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故称体大...

三大五小部

三大部指天台宗智顗大师诸撰述中,阐发法华思想之三大...

三大乘

指大乘所具之三义。此系金光明经玄义卷上所言。即:(...

三大部

(一)又称天台三大部、法华三大部、三大章疏。乃天台...

三大愿

(一)乃胜鬘夫人于佛陀面前所发之三项大愿。又称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