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十重禁戒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乃大乘菩萨严厉禁止作犯之十种波罗夷罪。又称十重波罗提木叉、十波罗夷、十不可悔戒、十重禁、十重戒、十无尽戒、十重。相对于四十八轻戒而言。即梵网经卷下载: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卖酒)、说四众过戒(谈论出家、在家男女佛教徒之过失)、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悭惜财、法,毁谤布施财、法之事)、瞋心不受悔戒(起瞋心亦不接受对方之追悔)、谤三宝戒(谤佛法僧),不论自行,或教唆他人行事,皆为其所禁。菩萨璎珞本业经亦举有十戒,称为十不可悔戒。小乘律系应有犯罪者一一制定(随犯随制);而十重禁及四十八轻戒则被视为释尊成道之初一时之制戒,故犯此十重禁者构成破门罪,即为犯波罗夷罪,丧失佛教徒之资格。[戒律学纲要第七篇(圣严)]

(二)密教十波罗夷。或称密教十重戒。有二种:(一)出自大日经疏卷十七。即:(1)不舍佛宝。(2)不舍法宝。(3)不舍僧宝。(4)不舍菩提心。(5)不谤一切三乘经法。(6)不悭吝一切法。(7)不起邪见。(8)不阻止他发大心,亦不得见其懈怠而不劝发。(9)不差机说法。(10)不施一切不饶益他物。(二)出自无畏三藏禅要。即:(1)不应退菩提心。(2)不应舍三宝,归依外道。(3)不应讥谤三宝及三乘教典。(4)于大乘教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5)若众生已发菩提心者,不应说令彼退菩提心趣向二乘之法。(6)未发菩提心者,亦不应说令彼发二乘心之法。(7)对小乘人及邪见人之前不应辄说深妙大乘。(8)不应发起诸邪见等法。(9)于外道前不应自说我具无上菩提妙戒,令彼以瞋恨心求如是物,不能办得,而退菩提心。(10)于众生有所损害及无利益处,皆不应作及教人作,或见作随喜;此与利他法及慈悲心相违背之故。[三昧耶戒仪资秉记](参阅“十戒”439) p461

上篇:十重深行 下篇:十重障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抽衣

即脱除袈裟。其法有定制,抽衣时,先将左膀上之衣放开...

十八师

印度古代有一切智、神通、韦陀等三类之六师外道,总称...

底栗车

【底栗车】   此云畜生。畜(褚六切),即六畜也。礼...

心塔

(术语)密教之深旨,以众生之心直为塔婆,故曰心塔。...

善住天子

(人名)忉利天诸天子中之一人,自知却后七日命终,命...

慧剑

以智慧比喻利剑,谓智慧能断除一切烦恼魔障,故称慧剑...

罗刹罗

(术语)Akṣara,译曰字。玄应音义二曰:字者文字之总...

百八烦恼

(名数)与百八结业同。又,五十校计经对于眼根之好色...

威音王佛

(佛名)梵名Bhiṣmagarjitasvararāja,法华经常不轻...

造塔功德经

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阐...

苦行林

梵名 Tapovana,巴利名同。佛陀修苦行六年之地。昔称优...

三断

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见所断是初果罗汉断八十八使...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阿难说...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坚定的信念值得终身携带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要到另外一个村庄办事,可是当时交...

不得不从事杀生行业,该如何化解罪业

问: 请师父开示,如果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从事杀生...

念佛求生净土,为人生大要

念佛还不仅仅适合于我们这个地球的人道众生,并且也是...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

哑和尚悲心掘井除干旱

安徽省有一个地方做采石矶(位在当涂县西北),得名的...

以法宝为对境修恭敬

所谓的法宝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佛菩萨、祖师大德...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