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即十善业,梵语 da?aku?ala-karmāni。乃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为。又作十善业道、十善道、十善根本业道、十白业道。反之,身口意所行之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又作十不善业道(梵 da?āku?ala-karma-pathāni)、十恶业道、十不善根本业道、十黑业道。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即说离间语、破语。(六)恶口,即恶语、恶骂。(七)绮语,即杂秽语、非应语、散语、无义语。乃从染心所发者。(八)贪欲,即贪爱、贪取、悭贪。(九)瞋恚。(十)邪见,即愚痴。离以上十恶,则为十善。依此顺序,属身业者三,属口业者四,属意业者三,称为“身三、口四、意三”。除意三外之七支,称为七支业(口四亦称语四)。造业之经过可分为加行、根本与后起三个阶段,此十业道属根本者,故立为根本业道。
十善十恶之说,见于大、小乘诸多经典,阿含经谓行十善将生人天世界,行十恶则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说一切有部等部派对十善十恶之果报分为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加以解释,因行十恶而堕三恶道者,为异熟果;因杀生业而致多病短命者,为等流果;因杀生业而遇霜雹、尘秽等害者,为增上果。
此外,十恶系由贪、瞋、痴三不善根中任一者之加行(预备之行为)而起,当其显现成为业道,即依三不善根中之特定者或任一而引起。十恶之中,以杀生及邪见为最重。据新华严经卷三十五称,行十善十恶者,依善之弱强程度而得人、天、三乘、佛果;依恶之程度而堕三恶道,即恶性强则堕地狱,次则为畜生,再弱则为饿鬼;或生于人间,亦遭短命、多病及其他之不幸。十善具有止恶行善之意义,故亦称十善戒,或十善法戒、十善性戒、十根本戒。又十善为顺理之正法,故有十善正法之名。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载,修下品之十善,可为人中之王;中品十善为粟散王,即小国之王;上品十善为铁轮王,即转轮圣王之一。据此意义而言,其王位称为十善位,帝王称为十善君;于过去修十善戒,得此功德,故称之为十善戒力。于天台宗,圆教十信位之菩萨名为十善菩萨。又据无量寿经卷下所载:(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五)饮酒等称为五恶;反之,则称五善。此五者同于五戒之德目,故守五戒称五善,违反五戒则谓五恶。[长阿含经卷十五、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三、卷四十四、正法念处经卷一、卷二](参阅“业”5494、“业道”5502) p468
上篇:十发趣心 下篇:十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