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第2页)   更多词典列表

大地法

【大地法】 又称遍大地法。指与一切心相应俱起的十种...

大乘二种性

【大乘二种性】 修大乘菩萨行,必具足无漏菩提种子,...

大乘五蕴论

【大乘五蕴论】 印度世亲论师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全...

大乘广五蕴论

【大乘广五蕴论】 在大正藏中,《大乘五蕴论》有两种...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全一卷,世亲论师造,唐代玄奘三...

大乘法苑义林章

【大乘法苑义林章】 略称法苑义林章,唐代窥基著,凡...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全一卷。又称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

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

【大乘起信论真伪之争】 大乘起信论,历来为性宗所依...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无著菩萨造,唐玄奘译,略称集...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安慧菩萨杂糅,唐玄奘译,凡...

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庄严经论】 无著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凡十...

大菩提

【大菩提】 菩提意译为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

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 唯识宗所立四智心品之一。修唯识行者,...

大种

【大种】 指构成色法的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即:...

大随烦恼

【大随烦恼】 随著根本烦恼生起的烦恼,曰随烦恼心所...

士用果

【士用果】 又作士夫果、功用果。是等流、异熟、离系...

口业

【口业】 身、口、意三业之一,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

上根

【上根】 指上等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诸根之...

下地

【下地】 此有三种解释:一、三界分九地,境界优者为...

下乘般涅槃障

【下乘般涅槃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五种。这是...

小随烦恼心所

【小随烦恼心所】 随著根本烦恼生起的烦恼,曰随烦恼...

五八识

【五八识】 指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第八阿赖...

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此乃明菩萨修行的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

五上分结

【五上分结】 指顺益上分界的五种结惑。全称五顺上分...

五下分结

【五下分结】 指顺益下分界的五种结惑。乃对五上分结...

五心

【五心】 意识与前五识任何一识俱起,同缘外境,发生...

五因

【五因】 以地、水、火、风等四大种为能造之因,以诸...

五同缘与不同缘意识

【五同缘与不同缘意识】 第六意识分为明了意识与独头...

五地断障证真

【五地断障证真】 十地中难胜地的菩萨,修习平等加行...

五作业根

【五作业根】 五种造作业之根。又称五作根、五业根,...

五位百法

【五位百法】 这是诸法的分类之一。俱舍宗立五位七十...

五位无心

【五位无心】 无分别识之生起,称为无心位。此指意识...

五见

【五见】 又作五染污见、五利使。指在六种根本烦恼中...

五利使

【五利使】 即是五染污见。利使,是迷于‘理’之惑。...

五戒

【五戒】 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 杀...

五法

【五法】 又称五事。《入楞伽经》卷七所载,相、名、...

五法三性相摄

【五法三性相摄】 五法,指相、名、分别、正智、如如...

五法事理唯识

【五法事理唯识】 五法指心王法、心所法、色法、不相...

五知根

【五知根】 谓五种能知之根。为数论二十五谛中之一科...

五取蕴

【五取蕴】 取者烦恼之意,即由取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

五受

【五受】 五受即五种觉受,随触的领纳分为五种。即:...

五苦

【五苦】 五苦指五种苦恼,而经论所载诸多异说,如《...

五相

【五相】 此有二种解释,一者天人的五种衰相。六趣中...

五重唯识观

【五重唯识观】 此为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由粗至细,...

五根

【五根】 五根的根,是能生之义,也有增上之义,如草...

五俱意识

【五俱意识】 唯识宗将第六意识的功用分为两类,一者...

五眼

【五眼】 指五种眼力。即:一、肉眼,为肉身所具之眼...

五教十理

【五教十理】 唯识宗为证明第八阿赖耶识的存在,举出...

五部大论

【五部大论】 传说在兜率天宫的弥勒菩萨,于中印度阿...

五阴炽盛苦

【五阴炽盛苦】 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

五钝使

【五钝使】 五利使的对称,两者合称十使。即根本烦恼...

五遍行心所

【五遍行心所】 唯识宗所立五位百法的六位心所之一,...

五义平等

【五义平等】 心王与心所互相对应作用——即王所相应...

五种因力

【五种因力】 地、水、火、风四大种为能造四大,有五...

五种性

【五种性】 又作五种性、五种种性。唯识宗立论,谓一...

五种唯识

【五种唯识】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于《大乘法苑义林...

五境

【五境】 又名五尘,即色、声、香、味、触五法,指为...

五蕴

【五蕴】 是世间五类现象的总称。佛陀认为宇宙间一切...

五识

【五识】 即五种心识。唯识宗立八心王,前五识为眼、...

五识王所相应

【五识王所相应】 前五识是心王,心王生起,必有心所...

五识所依

【五识所依】 识之生起,必有所依,前五识之生起有四...

五识料简

【五识料简】 作为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识,是五...

五识得名

【五识得名】 前五识的名称,有随根立名和随境立名两...

五识缘境

【五识缘境】 五识缘境,各不相同,眼识所缘者为色境...

不生

【不生】 阿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于三界五趣中故...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 此是‘生灭’的相对词,为常住之意,形...

不生断

【不生断】 三断之一。烦恼尽时,三途恶道之苦果永不...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又作不思议。指不可思虑言说之境界。主...

不可爱

【不可爱】 《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一云:‘不可爱者:...

不正知心所

【不正知心所】 唯识宗所立五十一位心所之一,指误解...

不同缘意识

【不同缘意识】 不同缘意识,指意识虽与前五识俱起,...

不共中不共业

【不共中不共业】 四变句之一。如个人身体的内根(胜...

不共中共业

【不共中共业】 四变句之一。不共中共业者,个人身体...

不共相

【不共相】 又作自相,为‘共相’的对称。指一人所感...

不共无明

【不共无明】 ‘相应无明’之对称。又作独头无明。即...

不共业

【不共业】 为‘共业’的对称。指有情各自依自身所感...

不共种子

【不共种子】 为‘共种子’之对称,又作不共相种子。...

不妄语

【不妄语】 妄语为十恶业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

不同缘意识

【不同缘意识】 为同缘意识的对称。意识虽与前五识俱...

不住大涅槃

【不住大涅槃】 为四种涅槃之一,谓断所知障所显现之...

不邪淫

【不邪淫】 邪淫又作欲邪行,为十恶业之一,即在家者...

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是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此有四...

不定种性

【不定种性】 为唯识宗所立众生五种种性之一。又作不...

不和合性

【不和合性】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应...

不两舌

【不两舌】 为两舌之相反,十善业之一。谓不说能引起...

不放逸心所

【不放逸心所】 唯识宗五十一心所有法之一,为放逸的...

不相违因

【不相违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诸法中,能...

不相应行料简

【不相应行料简】 不相应行为五位百法的第四位法,在...

不信心所

【不信心所】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

不害心所

【不害心所】 不害,指不杀、伤一切生物。乃印度宗教...

不俱意识

【不俱意识】 唯识宗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

不退住

【不退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住位的...

不杀生

【不杀生】 杀生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乃十恶...

不偷盗

【不偷盗】 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为十恶业之一, 亦...

不动地

【不动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八位。...

不动灭无为

【不动灭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这是色界...

不恶口

【不恶口】 恶口为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

不善

【不善】 违理而损害现世及未来世者,名为不善。即五...

不绮语

【不绮语】 绮语又作杂秽语、无义语。指一切淫意不正...

不增不减真如

【不增不减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

不坏回向

【不坏回向】 修唯识行,四十一阶的十回向位的第二位...

不变易性

【不变易性】 指不变之性质。又为真如之异称。参阅‘...

六七能遍计

【六七能遍计】 这是十大论师护法的理论,谓第七末那...

六十二见

【六十二见】 此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种错误见...

六入支

【六入支】 十二因缘的第五支。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

六凡四圣

【六凡四圣】 此即十法界。十法界分为凡夫与圣者二类...

六六法

【六六法】 即六识、六触、六受、六想、六思、六爱。...

六外处

【六外处】 处为生长之义;可长养心、心所。为心、心...

六句义

【六句义】 这是古代印度胜论学派的哲学。指实、德、...

六因

【六因】 因是指能引生结果的原因。小乘佛教说一切有...

六地断障证真

【六地断障证真】 十地中现前地的菩萨,加修平等利生...

六位心所

【六位心所】 心所乃从属于心王、与心王相应的作用。...

六门唯识

【六门唯识】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于大乘法苑义林章...

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 译作六度,为到彼岸之意。即为达成理想...

六界

【六界】 亦称六大,为万有生成的基本元素,即地、水...

六神通

【六神通】 又作六通,指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的能力...

六派哲学

【六派哲学】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系中,先后出现的六种...

六师外道

【六师外道】 为古印度佛陀住世时代,中印度一带势力...

六根

【六根】 根为生长之意,如草木之根不仅具有增长,且...

六欲天

【六欲天】 指欲界的六天。即:一、四天王天,有持国...

六欲四禅

【六欲四禅】 六欲,指欲界的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

六无为

【六无为】 这是唯识宗对无为法的分类。无为法,指非...

六经十一论

【六经十一论】 唯识宗所依的经论,有‘六经十一论’...

六道四生

【六道四生】 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

六境

【六境】 指六根所取的六种对境,亦为六识所感觉认识...

六尘

【六尘】 是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转依

【六转依】 转依,即转舍下劣之所依,而证得胜净之所...

六识

【六识】 十八界中的六识界,指眼、耳、鼻、舌、身、...

六识十名

【六识十名】 第六意识,有十种名称。即:第六识、意...

六识立名

【六识立名】 十八界中的六识界,指眼、耳、鼻、舌、...

六识行相

【六识行相】 行相,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认识作用,...

六识取境四因

【六识取境四因】 前六识又称了别境识,前六识取境,...

六识相应心所

【六识相应心所】 第六识是我人的心理综合中心,它所...

六触

【六触】 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

【心】 此指执取具有思量(缘虑)作用之法,此有不同...

心心数

【心心数】 此为心王心所的合称,心数即是心所的旧译...

心不相应行法

【心不相应行法】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又作心、色...

心王

【心王】 唯识宗所立五位法中的第一位法,又称心王法...

心所有法

【心所有法】 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法,又作心数。它...

心法

【心法】 宇宙间一切法,基本上可分为色法、心法二大...

心法六义

【心法六义】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在《百法明门论解...

心相应行

【心相应行】 心所有法的异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分...

心意识

【心意识】 指心、意、识三种名称。小乘俱舍宗,以心...

心数

【心数】 即心所异名,为心所的旧译。以此心法,其法...

分别

【分别】 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即是心及...

分别名数支

【分别名数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

分别我执

【分别我执】 我执又作人执、生执,即执著实我之意,...

分别依缘

【分别依缘】 生识九缘之一。分别即第六识,此识能分...

分别起

【分别起】 即一切烦恼中,由邪教、邪师、邪思惟等所...

分别智

【分别智】 即分别有为事相之智。在凡夫为虚妄的计度...

分别瑜伽论

【分别瑜伽论】 为唯识宗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之一, 弥...

分别变

【分别变】 谓由心、心所的作意分别力所产生之对境。...

分位假立

【分位假立】 分指时分;位指方位。谓于事物或生变化...

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指三界众生之生死。为‘...

内因外缘

【内因外缘】 凡能直接产生结果的内在原因,称为内因...

内种

【内种】 为‘外种’的对称。唯识宗以第八阿赖耶识中...

内尘

【内尘】 指意识所缘的法尘,为‘外尘’的对称。色、...

内缘

【内缘】 此与‘外缘’相对称。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事...

内缘起与外缘起

【内缘起与外缘起】 缘起,是佛陀以有情生死流转的立...

内证

【内证】 又作自内证。即自己内心所体悟证得的真理。...

引因

【引因】 引因是‘生因’的对称。生因为近果与正果之...

引自果

【引自果】 种子六义的第一义。种子不是一因生众果,...

引果

【引果】 是‘满果’的对称。众生的果报有总报别报之...

引发因

【引发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善、染、无记种子引...

引业

【引业】 牵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称牵引业、总报业...

引满二业

【引满二业】 引生差别果报的业有二种,称为引业满业...

【方】 为五位百法中的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方是空...

方所

【方所】 方位与处所。即占有空间一部分之场所。《俱...

方便具足住

【方便具足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住...

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方便善巧波罗蜜多】 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

方便智

【方便智】 又云权智,对实智之称,达于方便法之智也...

中有

【中有】 为有情转生四有之一,指死有与生有中间所受...

中劫

【中劫】 为古印度计时的单位。谓人寿之一增一减为一...

中道

【中道】 即离开二边的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

中随烦恼

【中随烦恼】 又称中随惑。指无惭、无愧二种随烦恼心...

水大

【水大】 为地、水、火、风四大种之,即是能造一切色...

水月

【水月】 水中之月,以譬诸法之无实体。为大乘十喻之...

水波

【水波】 波之湿性,谓之水。水之波动谓之波。此二者...

水界

【水界】 四大中水大的别名。水大以湿润为性,通一切...

火大

【火大】 为地、水、火、风四大种之一,即是能造一切...

火界

【火界】 四大中火大的别名,火大以温燥为性,通一切...

火辨

【火辨】 梵名 Citrabhana。 音译作质呾...

比量

【比量】 因明用语的三量之一,心识的三量之一.比量...

比量相违

【比量相违】 以不正确的观念,推论出矛盾的结果。如...

王肯堂

【王肯堂】 明代金坛(江苏丹阳)人。字宇泰。官至福...

王恩洋

【王恩洋】 欧阳竟无大师的入室弟子,近代著名唯识学...

文身

【文身】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

太虚

【太虚】 近代佛教领袖,佛教思想家。俗家姓吕,名淦...

化生

【化生】 四生之一。谓依托无所,忽然而生者。如诸天...

四十一位

【四十一位】 大乘菩萨修行,一般采用五十二是十信、...

四大

【四大】 即地、水、火、风,这可称之为四种元素——...

四大种

【四大种】 指构成色法(物质)的四种要素,即地大种...

四大种所造色

【四大种所造色】 指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造成...

四大种与极微

【四大种与极微】 四大种之说,并不是佛教所创立的理...

四土

【四土】 又称四种佛土、四种净土、四种国土。唯识宗...

四分三量

【四分三量】 量是认识作用,量果是认识作用的结果。...

四分三境

【四分三境】 具足称‘四分三类境’,四分,即识体四...

四分家

【四分家】 识体四分之说为被视为唯识正义。此外尚有...

四生

【四生】 指三界六道有情出生的四种方式。《俱舍论》...

四加行位

【四加行位】 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针对正行的预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