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更多词典列表
一小劫
【一小劫】 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大毗婆沙论》载,...
一大劫
【一大劫】 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一期世界之始末,总...
一分
【一分】 因明用语。与‘全分’对称。指一名相或事物...
一分家
【一分家】 指安慧所立的心识一分说。谓心识生起认识...
一分常论
【一分常论】 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见之一;属...
一心
【一心】 唯识宗以根本识为一心。指万有能变之心,即...
一心四境
【一心四境】 又作一水四见。譬如一水,本无有异,而...
一切
【一切】 梵语 sarva,音译萨婆,乃总赅众物之...
一切行苦
【一切行苦】 一切有为有漏之法,皆迁流不息,故称为...
一切行无常
【一切行无常】 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恒常之性,故...
一切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 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
一切法不生
【一切法不生】 指谓一切真实之法,乃超越相对的差别...
一切种子识
【一切种子识】 又作种子识,乃执持一切法的种子而不...
一中劫
【一中劫】 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谓人寿之一增一减为...
一本十支
【一本十支】 唯识宗所依的经论,除了‘六经十一论’...
一法中道
【一法中道】 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的中道妙理,此为...
一刹那
【一刹那】 指极短的时间。刹那,意译须臾、念顷,即...
一味蕴
【一味蕴】 指无始以来,有一味延续的细微意识,乃形...
一阐提
【一阐提】 一阐提,梵语 icchantika 之...
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 此是促进增上作用的二十二种法。即:眼...
二十二种愚痴
【二十二种愚痴】 菩萨十地与佛地所对治的二十二种愚...
二十二无减
【二十二无减】 如来四智相应心品,定有二十二法,称...
二十八天名称
【二十八天名称】 三界二十八天,为欲界六天,色界十...
二十五谛
【二十五谛】 这是古代印度六派哲学之一、数论派的哲...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不相应行法...
二十种随烦恼
【二十种随烦恼】 随烦恼心所,是唯识宗五位百法中的...
二十种烦恼现行
【二十种烦恼现行】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载,即指:一...
二分家
【二分家】 唯识宗立识体四分,难陀论师主张心识二分...
二世一重因果
【二世一重因果】 大乘唯识宗,于十二有支立二世一重...
二世间
【二世间】 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者,谓有为法于过...
二地断障证真
【二地断障证真】 十地中离垢地的菩萨,修十善业,远...
二我见
【二我见】 人我、法我,称为二我;此二种妄见,称二...
二我执
【二我执】 二我执,指的是俱生我执与分别我执。一、...
二法相违
【二法相违】 谓烦恼与涅槃二者相违。《瑜伽师地论》...
二法执
【二法执】 指俱生法执、分别法执。一、俱生法执,乃...
二取
【二取】 二取有四种解说。一、相、见二取,所取者为...
二受
【二受】 指身受与心受。受是领纳所触之境的心所法。...
二重中道
【二重中道】 又作二种中道。唯识家认为中道有三性对...
二根
【二根】 唯识家所指的二根,为五根身的胜义根与扶尘...
二真如
【二真如】 即二种真如。此有不同解说,而唯识学上所...
二执
【二执】 一般指我执与法执,又作我法二执、生法二执...
二教六理
【二教六理】 唯识宗用为证明第七末那识的存在,举出...
二假
【二假】 二假,指无体随情假,与有体施设假。一、无...
二惑
【二惑】 即见惑与思惑。见惑的见,是推度的意思,即...
二无心定
【二无心定】 指二十四种不相应行中的无想定、灭尽定...
二无我
【二无我】 即人无我与法无我。百法明门论曰:‘言无...
二无记
【二无记】 指三性中,非善非不善的无记性。即有覆无...
二业
【二业】 指引业与满业。依《俱舍论》卷十七载,有两...
二种生死
【二种生死】 生死一语,又作轮回,谓依业因而于天、...
二种因果
【二种因果】 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四圣谛法,有流...
二种利行
【二种利行】 指自利、利他二行。菩萨所修之行,依其...
二种见道
【二种见道】 二种见道,是真见道和相见道。修唯识行...
二种真如
【二种真如】 略称二真如。曰生空真如与法空真如。又...
二种涅槃
【二种涅槃】 即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依者,有漏...
二种无漏因果
【二种无漏因果】 即无漏因与无漏果。《大般涅槃经》...
二种资粮
【二种资粮】 即福德、智德二种资粮。以此二德为资益...
二种熏习
【二种熏习】 即相分熏与见分熏。唯识家谓七转识熏习...
二种转依
【二种转依】 修唯识行的菩萨,要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二...
二障
【二障】 又作二碍,即烦恼障与所知障。这是唯识学上...
二增菩萨
【二增菩萨】 修唯识行的菩萨,无论顿机或渐机,又各...
二谛
【二谛】 指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谛者真实不虚...
二缚
【二缚】 唯识宗所称的二缚,指的是相缚与粗重缚。一...
二转依果
【二转依果】 修唯识行,于第十地满心,金刚喻定现前...
二类种子
【二类种子】 唯识宗立论,第八阿赖耶识储藏万法种子...
二边
【二边】 是指离中道的两极端,惟各书有解释不尽相同...
二变
【二变】 即因缘变与分别变。据成唯识论卷二载,有漏...
七十七智
【七十七智】 《瑜伽师地论》卷十载:何因缘故,依止...
七十五法
【七十五法】 此为小乘俱舍宗对一切法的分类。俱舍宗...
七分别
【七分别】 唯识家将心识的认知作用,分为有相、无相...
七因明
【七因明】 这是因明学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
七地断障证真
【七地断障证真】 十地中远行地的菩萨,加修一切菩提...
七界
【七界】 七界又称七心界、七识界。即十八界中,于眼...
七真如
【七真如】 《解深密经》卷三、卷六载:七真如又作七...
七种憍
【七种憍】 《瑜伽师地论》卷二载:七种憍为无病憍,...
七慢
【七慢】 这是由根本烦恼慢心所开展而来。七慢是:一...
七随眠
【七随眠】 《俱舍论》卷十九载:七随眠即贪、嗔、痴...
七转识
【七转识】 指前七识,此有二解,一者以第八识为本识...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唯识家显七转识(眼识乃至末那...
七识十名
【七识十名】 第七末那识,有十种不同的名称,即:第...
八正道
【八正道】 八种求趣涅槃的正道。又作八圣道、八支正...
八地断障证真
【八地断障证真】 谓菩萨加修清净道行,离心意识,得...
八忍八智
【八忍八智】 此指于‘见道’审观四谛,而生无漏之忍...
八苦
【八苦】 八苦,是把五苦中的生老病死苦一条,开为四...
八义
【八义】 因明用语,是研究因明的八个项目,又称为八...
八义证有本识
【八义证有本识】 本识指第八识,谓第八识为生起一切...
八识
【八识】 唯识宗所立五位百法中的第一位法。即八识心...
八识二执
【八识二执】 二执为我执与法执,此在八识中并不相同...
八识三性
【八识三性】 在善、恶、无记三性中,第八识是无覆无...
八识三量
【八识三量】 在现量、比量、非量的三量中,前五识是...
八识三境
【八识三境】 八识缘境,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
八识三能变
【八识三能变】 唯识宗立八识,谓八识皆能转变,而此...
八识六义
【八识六义】 慈恩大师窥基,在《百法明门论解》一书...
八识心王
【八识心王】 唯识宗将心解析为八,立下八识心王的名...
八识王所相应
【八识王所相应】 八识心王,各有其相应的心所,因八...
八识所依
【八识所依】 八识心王生起,各有所依,其所依如下:...
八识界地
【八识界地】 在三界九地中,鼻、舌二识,仅通于欲界...
八识俱转
【八识俱转】 八识心王,俱不俱转,情况各不相因。七...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凡四章十二颂四十八句。唐代玄奘三藏...
八识规矩补注
【八识规矩补注】 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文略义深,可...
八识缘境
【八识缘境】 八识缘境,各不相同,其所缘之情形如下...
八识缘境广狭
【八识缘境广狭】 唯识宗所立的八识,其缘境有广有狭...
九十六种外道
【九十六种外道】 佛陀住世前后,印度出现许多反婆罗...
九上缘惑
【九上缘惑】 九种缘上界上地所起之惑。即见苦所断之...
九心轮
【九心轮】 心对某一对象之一作用有九种,连续不断,...
九地
【九地】 此指三界中的九地。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
九地断障证真
【九地断障证真】 谓菩萨以无量智观察众生境界,皆如...
九品润生
【九品润生】 指欲界断九品修惑有润七生的作用。润生...
九缘生识
【九缘生识】 缘为助成之义。谓明、空、根、境等九种...
九识义
【九识义】 唯识三系的地论宗、唯识宗各立八识,为眼...
十大论师
【十大论师】 注释世亲《唯识三十颂》的十位论师,全...
十支论
【十支论】 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论,叙述支分义理的...
十因
【十因】 唯识宗所立之十因:一、随说因,语言(能说...
十行
【十行】 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十一至...
十地
【十地】 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三十一...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 印度瑜伽行学派的重要典籍,世亲论师著...
十地经论义记
【十地经论义记】 又作十地义记、十地论疏。隋代慧远...
十地断障证真
【十地断障证真】 谓菩萨以无量智慧,观察觉了,三昧...
十住
【十住】 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一至第...
十使
【十使】 十使又名十惑,亦名十根本烦恼。此又分为二...
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 又作十胜行,或译为十度。修唯识行的菩...
十信
【十信】 菩萨修行的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十位应修之十...
十重唯识
【十重唯识】 又作十门唯识,乃是唯识的十种层次。华...
十重障
【十重障】 指十地菩萨所断的十种重障,略称十障。这...
十回向
【十回向】 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二十...
十真如
【十真如】 修唯识行的菩萨,在十地中修十种胜行(十...
十善十恶
【十善十恶】 十善即十善业,乃身、口、意三业中所行...
十善业
【十善业】 指身口意三业中所行的十种善行为。称为十...
十恶业
【十恶业】 指身口意所行的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又...
十随眠
【十随眠】 又作十使、十见、十大惑。即是贪、嗔、痴...
十一善
【十一善】 唯识所立六位心所之一。即十一善心所:一...
十一胜
【十一胜】 十二因缘中,为发业支的无明,有十一种殊...
十一识
【十一识】 这是摄论宗所立,由阿赖耶识的变异而生起...
十二有支
【十二有支】 此又称为十二因缘有支,十二缘生,这是...
十二有支流转门
【十二有支流转门】 十二有支流转门,是顺观十二因缘...
十二有支还灭门
【十二有支还灭门】 十二有支还灭门,是逆观十二因缘...
十二处
【十二处】 为蕴、处、界三科之一。指内六根加外六境...
十二类生
【十二类生】 指众生依受生的差异,而有各种分类。例...
十八不共佛法
【十八不共佛法】 此为十八种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于...
十八界
【十八界】 为蕴、处、界三科之一。指在我人一身中,...
了
【了】 《成唯识论》卷二曰:‘了谓了别,即是行相。...
了别境能变
【了别境能变】 三能变识之一,又称第三能变,全称了...
了义
【了义】 乃直接显了法义。与不了义合称二义。凡直接...
人法二空
【人法二空】 又称我法二空、生法二空。无人我的执著...
人法二执
【人法二执】 人我执与法我执。即计著人之实有为人我...
入地三心
【入地三心】 修唯识行,于修道位的十地位,十地各有...
力波罗蜜多
【力波罗蜜多】 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
三分别
【三分别】 这是心识思考分别的三种方式。一者自性分...
三不退屈
【三不退屈】 菩萨修唯识行,有三退屈,成唯识论卷九...
三不善根
【三不善根】 指其体不善,能成为一切不善法之因的三...
三支
【三支】 因明学用语,为三支作法的略称。此为陈那及...
三世因果
【三世因果】 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
三世两重因果
【三世两重因果】 小乘说一切有部,在十二有支流转中...
三世俗
【三世俗】 指三俗谛。唯识宗依遍、依、圆三性所立。...
三世间
【三世间】 又称三种世间。乃世间的之三种类别,经论...
三有为
【三有为】 指三种有为法。又作三有为相、三相。即:...
三地断障证真
【三地断障证真】 十地中发光地的菩萨,加功用行,发...
三身
【三身】 又作三佛身,身者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
三身三德
【三身三德】 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德即法身德...
三性
【三性】 亦称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
三性中道
【三性中道】 唯识宗以三性为中道,即是把中道和三自...
三性各具中道
【三性各具中道】 唯识中道,是建立在三自性与三无性...
三性业
【三性业】 指善、不善、无记等三性的业。即:一、善...
三性对望中道
【三性对望中道】 三性对望中道,亦是建立在遍、依、...
三性种子
【三性种子】 依善等三性说,有漏种子中包括有善种子...
三所依
【三所依】 指因缘依、增上缘依、等无间缘依。这是唯...
三受
【三受】 三受之受,即五蕴中色、受、想、行、识的受...
三明
【三明】 又作三达、三证法。指达于无学位,除尽愚闇...
三法忍
【三法忍】 又作三忍。谓悟解三种法理且认证之。忍者...
三科
【三科】 一切诸法分为三类,即蕴、处、界,此称为三...
三界九地
【三界九地】 三界,指众生赖以生存的欲界、色界、无...
三苦
【三苦】 依苦之性质来分,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三种...
三思
【三思】 心识缘境,与意识相应的思心所,对境的三种...
三乘
【三乘】 乘是交通工具的意思,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
三时教
【三时教】 又作三时教判,指佛陀教法的三个时期。唯...
三时业
【三时业】 三时业是顺现受业、顺次受业、顺后受业。...
三时学会
【三时学会】 民国初年,在北平成立的唯识学研究团体...
三能变
【三能变】 唯识宗主张,‘识’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
三善根
【三善根】 指对治三不善根的三种心所。即:一、 无...
三无生忍
【三无生忍】 ‘忍’是体悟、认识事理而心安的意思。...
三无性
【三无性】 这是系针对遍计所执等三自性而说的,此又...
三无漏根
【三无漏根】 指三种不受染污、不起烦恼的无漏根,属...
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 指戒、定、慧三学。在凡夫之身为有漏(...
三量
【三量】 三量,是现量、比量、非量。量是认识、知识...
三解脱门
【三解脱门】 指得解脱到涅槃的三种法门。略称三解脱...
三业
【三业】 业为造作、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行,此...
三业假实
【三业假实】 身、语、意三业,在唯识学上有假、实之...
三摩地
【三摩地】 梵语 samadhi,为七十五法之一,...
三摩泗多
【三摩泗多】 梵语 samahita,意译等引、胜...
三种成就
【三种成就】 指唯识宗所说的种子、自在、现行三法。...
三种退屈
【三种退屈】 菩萨修唯识行,在资粮位所生起的三种退...
三种假
【三种假】 《成唯识论》卷八载︰假有三种,曰聚集假...
三种习气
【三种习气】 指名言、我执、有支三种习气。由现行气...
三慧
【三慧】 指闻思修三慧,为简择事理的三种精神作用。...
三学
【三学】 这是修行者所必须修习的三种修持,即一者戒...
三类境
【三类境】 这是唯识宗的教义,即将吾人心识所缘虑的...
三杂染
【三杂染】 染污真性,称为杂染,是一切有漏法的总名...
三藏伽陀
【三藏伽陀】 玄奘大师为了说明三类境的假实,留下了...
大千
【大千】 三千大千世界也。《维摩经·佛国品》曰:‘...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唯识宗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之一,中...
共8页
下一页
梦参老和尚
拜佛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鸠摩罗什
普贤行愿品
忍辱
佛法入门
皈依
仁清法师
四十八大愿
静波法师
善导大师
戒邪淫
忏悔法门
法语系列
普门品
莲池大师
其他法师
供佛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