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学常见辞汇】(第14页)
更多词典列表
轮回
谓众生从无始以来,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
轮宝
转轮王的宝器。这种宝器当轮王游行时,必先自前进,以...
迦叶
亦称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身...
迦叶佛
七佛之一。于现世界人寿二万岁时出世。乃释迦佛以前的...
迦毗罗卫
国名,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现在尼泊尔的西部。...
迦旃延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著称。...
迦陵
迦陵频伽的简称。...
迦陵频迦
鸟名,华译好声,或和雅。...
迦楼罗
又作迦留罗,华译为金翅鸟,它取龙为食,为八部众之一...
迦腻色加王
原为大月氏人,征服印度北部,自立为王。他初不信佛教...
金口
1、如来的身相是黄金色的,故其口叫做金口。 2...
金山
1、(喻)佛的身色。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
金胎
金刚界和胎藏界。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证实相之...
金刚
即金刚石,其性坚利,坚故不为他物所坏,利故能损坏他...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的菩萨。...
金刚山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 2、须弥山。...
金刚众
手执金刚杵的神祇众类,亦即金刚神的眷属。...
金刚智
1、(喻)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 ...
金刚慧
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
金刚神
执金刚神的简称,又名金刚手,或金刚力士等,即手持金...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的座位,在摩羯陀国菩提伽耶菩提树下。...
金刚体
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
金刚身
(喻)佛身坚固,好像金刚不可坏。...
金刚定
又名金刚三昧,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
金刚杵
兵器的名称,就是现在寺院里韦驮菩萨手里所拿的东西。...
金刚轮
1、金刚的法轮,指密教。 2、五轮之一,即金轮...
金刚心
菩萨的大心,因菩萨的大心坚固不能坏好像金刚。...
金刚心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菩萨,叫做等觉,意思...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
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
金刚力士
与金刚神、执金刚、持金刚、金刚罗叉、密迹金刚等相同...
金刚萨埵
菩萨名,因执持金刚杵,故又名金刚手菩萨,密宗以大日...
金刚经六喻
金刚经以梦、幻、泡、影、露、电来譬喻因缘生之法。如...
金色头陀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
降伏坐
又名降魔坐,即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
降伏法
以威力降伏怨敌或是恶魔之法,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是。...
青莲
梵语优钵罗,即青色的莲花,其叶修广,青白分明,好像...
非人
指天龙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非天
阿修罗,因阿修罗的果报似天而非天。...
非色
由四大所造成的一切物质叫做色,非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
非色非心
一切有为法分为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非四大所造成...
非时
晨朝至日中为时,日中至后夜为非时。...
非时食
不应该食的时候食,即过午之食。...
非梵行
又名不净行,即不净的行为,指淫事。...
非有
不是有的有,因一切之有都是缘生法,只有假相,无有实...
非有非空
唯识论所说之中道。一切诸法有偏计所执性(凡夫迷于所...
非有想非无想处
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
非情
指草木土石等无情识的植物或矿物。...
非情成佛
这是圆教之极谈。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
非生非灭
谓释迦佛之出生和灭度,不是真的生灭,他法身的寿量,...
非想非非想天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
顶礼
以我最高之顶,礼佛最低之足,这是一种最崇高的敬礼。...
顶相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
刹那
华译一念,指极短的时间。经上说,一弹指之间,即已含...
刹那三世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
刹那无常
谓在一刹那之极短时间中,就已具足生住异灭之四相,变...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受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
受记
从佛处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
受随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受戒入位
受持佛戒,便等于进入了佛菩萨的法位。...
受想行识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变化
转换旧的形状叫做变,由无而忽有叫做化。变化是指佛菩...
变化生
不须父母之缘而忽然而生之身,亦即四生中之化生。...
变易
变易生死。这种生死是菩萨于三界外心念上生灭迁变转易...
变易身
变易生死的身体,是三乘圣人在三界外净土所受的正报。...
变易而熟
谓一切法的种子,熏习成熟,由因位变易而成为果报。...
竺摩
(1913-2002)浙江乐清县人,俗姓陈,名德安...
竺法兰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到彼岸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谓越过生死的大海而到达涅槃的彼...
雨华瑞
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
枝末烦恼
又名随烦恼,即依根本烦恼而起之其他烦恼。据俱舍论说...
拈花示众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
拨无因果
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道理。...
呵佛骂祖
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一日上堂说:我这里,佛也无,...
盲人摸象
这是涅槃经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
耶输陀罗
悉达多太子的夫人,罗睺罗的母亲,她后来跟随摩诃波阇...
周遍法界
谓法身的功德充满于无边的法界。...
绝待
绝诸对待。对待是两方对立的意思,如黑白、大小、善恶...
荤辛
荤是肉类的食物,辛是气味辛辣的蔬菜,如葱、蒜等,为...
段食
四食之一,即以香味触三尘为体,用鼻舌分分段段而食,...
剃发
剃掉须发,是佛弟子出家之相,也是表明去除憍慢和跟外...
省常
(959-1020)宋时高僧,为净土宗第七代祖师。...
俗我
又名假我,亦即凡夫所执著的妄我。...
俗戒
1、指有漏的戒。 2、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信慧
五根中的信根和慧根,信根能破邪见,慧根能断无明。...
信解行证
谓先信仰其法,次了解其法,再依其法而修行,最后必能...
信受奉行
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信外轻毛
(喻)信心动摇,就好像轻毛一样随风飘忽不定。...
修行
修者修正,行者实行。实行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叫做修...
修善
1、断恶行善。 2、本有之善叫做性善,由修而成...
修惑
又名思惑,即贪、嗔、痴、慢、疑等思想上的迷惑错误。...
修因
修行成佛的因。修了成佛的因,才能结成佛的果。...
修因感果
修什么样的因,就会招感什么样的果。...
修多罗
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
修道
1、修行正道。 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
修罗酒
梵语修罗,华译无酒,相传阿修罗能饮如海量之酒,饮至...
修罗妄执
修罗性憍慢,很固执己见,虽然被教化,但其心不动,所...
前佛后佛
前佛是指释迦佛,后佛是指弥勒佛。...
南宗
达摩到中国来传禅,到五祖弘忍的时候,有惠能神秀二位...
南洲
在须弥山南方咸海上的大洲,即阎浮提,亦即吾人所住的...
南山
南山道宣,是四分律宗的祖师,他住在终南山的纻麻兰若...
南山三教
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
南无
华译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等义、是众生向佛至...
南赡部洲
又名南阎浮提,阎浮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我们...
契经
契合众生的根机,又契合真理的经文,即佛经。...
威德
可畏为威,可敬为德。既有威又有德,叫做威德。...
帝释
忉利天的天主,俗称为玉皇大帝。...
帝网天珠
帝释悬宝珠网以装饰宫殿,这些宝珠的光明互相辉映,一...
幽途
幽冥的道途,亦即充满罪恶的人,死后所趣向的地狱、饿...
香
一种用香料制成,燃著来供佛的东西,为六种供养之一。...
香神
又名香香神,即乾闼婆神,因其食香,从身上放出香味,...
香火
香者燃香,火者灯火,两者皆是供奉于寺庙之物。...
香光庄严
1、众生心中忆佛念佛,则佛与他同在,有如染有香气的...
香为佛使
香是世人向佛表达信心的使者,所以叫做佛使。...
度
1、与渡同义,如舟子渡人过海的意思。 2、出或...
律宗
专门修持戒律的宗派,以唐时南山道宣为初祖。...
律仪
律是戒律,仪是仪则,谓佛所制定的戒律可以使人防非止...
律仪戒
三聚净戒之一,是关系规矩和礼貌的戒律。...
思惑
又名修惑,三惑之一,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
总愿
愿有总愿和别愿之分,如四弘誓愿是总愿,如药师十二愿...
总持
1、指忆念所闻之法而不忘失的能力。 2、总一切...
总相
一切有为法都有总别的二种相,如无常无我,通于一切,...
总相戒
如三聚戒与十善戒等叫做总相戒,如二百五十戒与十戒等...
总相念处
小乘行人修四念处时,每作一观,都并作其余三观,如观...
总相三宝
佛法僧三宝,都在一个会上现相,不是在几处分开现相,...
恒沙
1、恒河沙的简称。 2、天台宗所立三惑中之尘沙...
恒沙定
多如恒河沙数的禅定,为地藏菩萨每日晨朝所入观察众机...
恒河
恒伽河的简称,恒河又名克伽河,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
恒河沙
恒河是印度大河,河中多细沙,佛说法时,每以恒河之细...
祖意
1、祖师之意。 2、天台华严等诸家之意,叫教意...
祖师西来意
禅宗初祖达摩自西天来此土传禅法,究竟意思是什么?究...
拜佛
礼拜诸佛。拜佛的意义有三: 一、向佛致最敬意;...
持犯
持戒和犯戒。持戒就是受持戒律;犯戒就是犯了戒律。...
持斋
过了正午不食叫做斋,持斋就是受持斋法。...
施行
布施的行法,亦即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人家。...
施无畏
1、又名施无畏者,或施无畏菩提萨埵,即观世音菩萨的...
显色
显然可见之色,如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
显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含藏一切善恶的种子,能显...
染著
对一切境界生起分别执著的心。...
染污无知
一切烦恼,以无明为体,执著一切事理,其性不净,故名...
毗卢性海
梵语毗卢遮那,华译为遍一切处,法性遍一切处,好像无...
毗卢舍那
又作毗卢遮那,是佛真身的通称。佛有三身,就有三个名...
毗沙门
四天王天中北方天王的名字,华译为多闻,即多闻天王。...
毗舍浮
又作毗舍婆,华译为遍胜,是七佛中之第三尊佛名。...
毗钵舍那
华译为观,即观察或观见事理的意思。...
浊劫
浊恶的时期,也就是五浊中之劫浊,在减劫中人寿二万岁...
浊恶
五浊和十恶。五浊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
独觉
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
独觉舍悲障
独觉的行人,但能自度,无利他之心,故不能起大悲心以...
独散意识
独的意思,是它能独起构思,独自分别一切法,或独作回...
狮子吼
(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慑伏,好像...
界
1、差别的意思,亦即事物彼此差别,不相混杂。 ...
界如
十界和十如。天台宗观一念之心中具有三千之诸法,此三...
界趣
谓三界六趣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地方。...
界内惑
指见思二惑,因见思二惑能招感三界之内的生死果报。...
界内教
指对三界中的众生说如何断除见思惑,以便将来出离三界...
界内理教
指天台宗所说的通教。通教谈论事相虽然逊于藏教,但穷...
界内事教
天台宗说三藏教虽然精究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事相之...
界外教
天台立四教,藏通二教是界内教,别圆二教是界外教。...
界外事教
指天台宗所说的别教。别教的菩萨,迷中道之理较重,故...
界外理教
指天台宗所说的圆教。圆教的菩萨迷理较轻,故不假借分...
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
相
表现于外而又能想象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相好
极好的相貌。一切菩萨修满了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还要再...
相即
是说事理圆融,一入一切,一切入一,相即无碍。...
相缚
心为假相所缚而感到不自在。...
相应
互相呼应。依瑜伽论之意,有三种的相应:一者,一切所...
相应法
心心所的别名。俱舍论说: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
相宗
法相宗的简称,在佛教的宗派中,以万法之生起,归于阿...
相空
一切法都有性和相的两方面,性方面的空无叫做性空,相...
相待
相对的意思,如有低就有高,有左就有右是。...
相待假
相待是相对的意思,如长对短而有长,短对长而有短是,...
眉间光
指佛从眉间白毫相发放出来的光。...
眉间白毫相
佛的两眉中间有一条白毫,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
神秀
(605-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洛阳尉氏人,少...
神识
指有情灵妙不可思议的心识,与现代所说的灵魂同义。...
神道
1、天道、阿修罗道、鬼道等三道的通称。 2、神...
神足通
五通之一,又名神境智证通,或心如意通,即身如其意,...
神通
变化莫测谓之神,通达无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即能...
神通如意
又名心如意通,即六神通中之神境通。...
种觉
佛证一切种智之后,便能大觉圆满,故名种觉。...
种子
唯识学说,前七识所作的善恶业,其气氛感入第八识中,...
结
系缚的意思,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众生的身心,...
结印
手结印契。密宗的修法,要手结印,口念咒,意观想,这...
结使
结与使。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名,烦恼能系缚身心,结成...
结界
在建佛寺,或作戒坛时,行一种之作法,而定其区域、界...
结护
1、指真言行者,须结印契和诵真言,以守护其所修之法...
结贼
结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为害智慧,故喻之为贼。...
结集
佛灭后,五百大阿罗汉聚在一处,将佛过去所说的教法,...
结缚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吾人的心身,使不得解脱出离...
结解
结与解。结者为烦恼所缚,解者解脱烦恼而得自在。...
结跏趺坐
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
给孤独园
给孤独长者买祇陀太子的园林给佛讲经说法,故其园名为...
给孤独长者
中印度憍萨罗国的丞相,性情慈善,喜欢布施孤独的人,...
胜果
殊胜之果,即佛果。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然是果但非...
胎生
四生之一,即由母胎而生,如人类在母胎之内完成身体之...
胎藏界三部
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大智、大悲之三...
药师三尊
中尊药师如来,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月光遍照菩...
药师十二誓愿
一、自他身光明炽盛之愿, 二、身如琉璃,光明广...
上一页
下一页
因缘
药师经
断除执着
宏海法师
道证法师
功德
看破放下
断除烦恼
念佛法门
助念
憨山大师
信愿
学佛感应
孝顺父母
妙法莲华经
观音菩萨
定力
界诠法师
弘一大师
心灵解脱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