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学常见辞汇】(第12页)
更多词典列表
沙弥尼
未受比丘尼戒的出家女童。尼即女。...
灵光
指人人所固有的佛性,因其灵灵昭昭,常放光明,故名。...
灵山
旧称耆阇崛山,新称灵鹫山,简称灵山。许多大乘的经典...
灵鹫山
简称灵山。因山形似鹫,且山上鹫鸟又多,故名。地点在...
纳衣
又名粪扫衣,即拾取人家弃之不用与粪扫一样的贱物来缝...
言诠中道
中道之理,本离言说,但为了要说,就非用言语不可,这...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
证信序
每部经的通序,都用如是我闻等六种成就来证明此经是佛...
识
心的别名,了别之义。心对外境明了分别,叫做识。唯识...
识食
地狱和无色界的众生全靠识来保持身体,谓之识食,为四...
识海
真如是如来藏识,真如因随缘而起诸法,好像大海掀起波...
识藏
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成阿赖耶识,生出一切万法,故指如...
补处弥勒
一生补处的弥勒。弥勒菩萨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成道...
补陀落迦
山名,华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的南...
财施
三施之一,即以财物救济他人。其中有内财和外财的分别...
财供养
三供养之一,即以世间的财宝去供养诸佛菩萨。...
身土
身和土,乃凡圣的依正二报,身为正报,土为依报。...
身子
舍利弗的译名。梵语舍利,华译为身,弗多罗华译为子。...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等的痛...
身笑
身体作笑。智度论说: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
身心
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相行...
身心受业
身受业和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
身心脱落
即真空无我之妙境,已经泯灭凡夫所执著之身心了。...
身语心轮
(喻)世尊的身语意三业,好像车轮能够摧破众生的一切...
身器十二
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
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身方面的三种恶业,即杀、盗、淫;口四者,口...
运心供养
1、只在心中作供养的观想,并不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
近住
受持八关斋戒或是住在寺院里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男...
近住律仪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近事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
近事女
梵语叫做优婆夷,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女子的通称。...
近事男
梵语叫做优婆塞,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男子的通称。...
近事律仪
指优婆塞和优婆夷所应受持的五戒。...
还俗
出家人犯罪归家叫做还俗,若是自愿脱离出家人的生活,...
还相
由净土还来秽土以济度一切众生,为回向二相之一。...
还灭门
于十二因缘法中,分为流转门和还灭门,流转门是造业受...
进具
谓沙弥的年纪满二十岁时,就可以进一步的受持比丘的具...
远师
慧远大师,乃净土宗之始祖。...
远行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七地名。...
间色
中间色。缝制袈裟时要选用三种的坏色,即青之间色,黑...
阿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含
小乘经的总名,华译为法归,是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的意...
阿含时
五时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
阿伽陀
药名,华译普去、无价、无病、不死药。...
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
阿弥陀佛三名
阿弥陀佛有三个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阿弥陀三尊
中尊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忏法
又叫做无量寿忏法,即忏悔罪障,神超净域的胜法。...
阿难陀
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
阿阇世
国王名,是佛住世时摩竭陀国的统治者,为太子时,听恶...
阿阇梨
华译为教授、轨范师、悦众等,即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
阿兰若处
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
阿罗汉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
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于公元前二七O...
阿修罗
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
阿修罗王
法华经序品列有四个阿修罗王,即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
阿修罗战
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
阿修罗道
六道之一,多由嗔、慢、疑三个原因而投生。...
阿赖耶
华译为藏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三种意义。自能藏万...
阿赖耶识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
阿赖耶缘起
阿赖耶识中所藏的种子,遇缘生起现行,就是阿赖耶缘起...
阿僧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阿僧祇劫
华译为无央数劫。劫是计算时代的名词。...
阿鼻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阿鼻地狱
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
阿摩罗识
又作阿末罗,或庵摩罗,华译为无垢,即清净无垢之识,...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
阿革卑跋致
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
阿字七义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
阿字本不生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
阿陀那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
阿陀那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
饮酒
五戒之一。酒中含有麻醉性,饮者迷失理智,误造种种的...
饮酒十过
一、颜色恶,即饮酒的人,颜貌容色,因之变常,无有善...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总是总摄一切法,持是能持无量义。也就是...
苏悉地羯罗
华译为妙成就作业,亦即成就一切世出世间作业的妙法。...
驱乌
指七岁至十三岁的小沙弥,因这些小沙弥负责驱逐乌鸟,...
驱乌沙弥
三沙弥之一,即驱逐乌鸟不使掠夺比丘之食物的小沙弥。...
扶尘根
又叫做浮尘根,是我人视觉可以见到的眼耳鼻舌身器官。...
扶习润生
天台宗说通教的菩萨,以誓愿力,扶余残的习气,受生于...
扶惑润生
由烦恼的扶助而受生。菩萨为济度众生而不断烦恼,因此...
折伏摄受
折伏恶人,摄受善人,此二门乃是佛道大纲,折伏是配智...
鸠摩罗什
(350-413)华译童寿,本印度人,但生长于龟兹...
使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彼岸
梵语波罗,华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之...
泥洹
即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
招提
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
承远
(712-802)唐时高僧,为净土宗第三代祖师,有...
事
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叫做事,离因缘造作之法则叫做理。...
事观
二观之一,即观因缘所生的事相。...
事修
执著事相的修,如将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事度
指五戒十善等世善。因五戒十善是有为的事相,故曰事,...
事相
有实事的,或是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做事相;至于...
事障
二障之一,即贪、嗔、痴等,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
事理
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
事理二忏
事忏和理忏。在三种忏悔中,作法忏和取相忏是事忏,无...
供养
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
依通
依靠药力或是咒术而显现的神通。...
依报
又名依果,即身体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山河、大地...
依报随正报转
依报是指环境,正报是指人心,当人心改恶向善时,则所...
依止
依赖止住。即依止有力有德者之外,而且永不舍离。...
依他
依他起性的简称,为三性之一。万法无自性,不能单独的...
依他十喻
依他之法,无有实体,故有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
依他起性
指一切事物虽然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转化而成,不过这些...
依正
依报和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之所依,叫做依...
具寿
比丘的通称,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间的寿命,而且具有法身...
具戒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二地名,因第二地三聚戒具足。...
具戒方便
在受持具足戒之前,应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具足戒
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
净因
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
净观
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
净命
1、清净的生活,如比丘离四种的邪命而生活是,亦即八...
净土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中...
净土三经
净土宗所依据的三部经典,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
净土五经
净土三经之外,加普贤菩萨行愿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净土十疑
天台智者大师造净土十疑论,对往生净土一事提出十个疑...
净业正因
观无量寿经说修净业正主的因有三种, 第一种是孝养父...
净眼三昧
一心观想梵释诸天的清净身体,叫做净眼三昧。...
净色根
又叫做胜义根,乃五根的实体,依之则有发识取境的作用...
净饭王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世尊的父亲。...
净居天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
净口业真言
即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十四字。...
取著
对所爱的境界,执取贪著,不能舍离。...
制门
制止罪恶之门。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一律摄受,是为...
制听二教
佛所制定必当受持的法,叫做制;听其方便随意执行的法...
势至
大势至菩萨的简称,因此菩萨的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大势...
势至观
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十一,即观想大势至菩萨身...
命根
大乘唯识说,第八识的种子有住识的功能,因而一期寿命...
命命鸟
又名生生鸟、共命鸟,即共命之鸟,是一种一身两头的鸟...
命如风中灯
(喻)无常之人生,如风吹之灯火。经曰:命如风中灯,...
和尚
吾师的意思,是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和香丸
(喻)和种种之香末为一丸,以喻一法之中具有无量的佛...
和合海
(喻)僧众和合为一,好像海水普遍一味。...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
和合二圣
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
和光接物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之人共处时要有谦...
咒
梵语陀罗尼,华译为咒,即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出来的秘...
国土身
华严经所说十身之一。毗卢舍那如来应众生之机缘而现草...
国土世间
三世间之一。国土是众生所依所住的境界,既然有能依的...
夜叉
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
夜叉罗刹
夜叉和罗刹。夜叉华译为捷疾鬼,罗刹华译为暴恶鬼,都...
夜摩
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
孤独地狱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
学
修学戒定慧。在因位叫做有学,在果上则叫做无学。...
学无学
有学和无学。修正道以断烦恼,叫做有学;悟真理而断烦...
宗密
(780-841)唐代高僧,为华严宗之第五祖,世称...
宗门
专讲禅宗的法门。其他的法门,像天台宗,净土宗,法相...
宗门教下
宗门专指以心传心之禅宗;教下则是指释迦佛言教之下的...
定业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
定异
在差别的因果中,互为差别,而不相混乱,叫做定异。...
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于六尘之...
定心
安定其心,使不散乱。智度论说: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乱...
定心三昧
观佛三昧之别名。一心称佛名号叫做口称三昧;观念净土...
定心别时念佛
为了想得到念佛三昧,特定二七日、三七日、或九十日为...
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六尘之境...
定散二善
唐善导大师,依观经所说的十六观,分为定散二善,前十...
定慧
禅定和智慧,亦即三学中之二学。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
定性
指只有声闻或缘觉或菩萨之一种种子的众生,如果兼具二...
定性喜乐地
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第二禅天,因此地的天人,住于...
宝车
(喻)一乘佛法,因一乘佛法有如以众宝庄严的大白牛车...
宝印
1、指三宝中的法宝。 2、三法印。 3、指...
宝性
如来藏的别名,因如来藏在众生之烦恼中,不失其真如清...
宝王三昧
念佛三昧的美名,因念佛即是三昧中的至宝。...
实有
实在的有。世人不了知一切诸法都是缘生的,无有实性,...
实我
实在的我。我本来是五蕴假合而有的,离开了五蕴,那里...
实贤
(1686-1734)江苏常熟人,号省庵,字思齐,...
实相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凡所有相,皆是...
实相印
四法印之一,因实相是无始以来佛佛相传的印玺,故名实...
实相三昧
指空、无相、无作之三三昧。智度论说:有人行空无相无...
实相念佛
三种念佛之一,所谓实相,即指如来法身、众生佛性,因...
实相法界
又叫做法界实相。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实相与法界...
实相无相
实相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种本体离诸一切之相,故说实...
实相无漏大海
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谓之无漏,是空真如。又因...
实乘菩萨
指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的菩萨。...
弥陀三圣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弥陀三部
又叫做净土三部,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
弥陀本愿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靠著这些大愿,他成就了西方极...
弥陀三尊
中尊是阿弥陀佛,左胁是观世音菩萨,右胁是大势至菩萨...
弥陀名号
弥陀为救济一切众生而成就的名号,其四字的名号是阿弥...
弥陀名愿
指阿弥陀佛以其名号救济众生的本愿,亦即弥陀之第十八...
弥勒
菩萨名,华译为慈氏,这是他的姓,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华...
弥勒三部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
弥勒三尊
中尊是弥勒佛,左是法花林菩萨,右是大妙相菩萨。...
弥勒出世
弥勒佛在人间出世。弥勒佛是贤劫千佛中之第五尊佛,当...
弥勒净土
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兜率天,此天有内外二院,内院是...
往来八千返
梵网经说,释迦佛来我们此世界度化众生,已经来去八千...
念诵
意念口诵佛的洪名或是经咒。...
念佛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
念佛者
指称念弥陀名号和誓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观无量寿经说...
念佛观
五停心观之一。业障深重的人,一心观佛之相好,可以对...
忿
即忿怒,遇不顺意时,轻则忿怒骂人,重则发生打人等不...
忿结
忿恨的心打成了结,很难消解。...
性
诸法永恒不变的自性、本体,亦即真如、佛性。...
性心
又名心性。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
性我
本性之大我。去除了凡夫之妄我,才能归入于如来之性我...
性具
又名体具、理具,就是从本以来就有的意思。...
性宗
法性宗的简称,即破万法之相,而显万法空寂之真性的宗...
性空
谓众缘和合而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
上一页
下一页
无常观
阿弥陀经
宽运法师
布施
随缘
楞严咒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杀生
广钦老和尚
衍慈法师
省庵大师
治病
学佛
地藏经
妙莲老和尚
佛教知识
妄想
本焕老和尚
心经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