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学常见辞汇】(第11页)   更多词典列表

观察门

五念门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庄严相的法门。...

观佛三昧

观想佛的相好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此三昧成就,即见佛来...

将经典所说之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叫做论。...

论主

指论的作者,如天亲菩萨,初造五百部小乘论,后又造五...

轨持

即法这一个字的意义。法有二义:   一、轨,就是法...

轨仪

轨范之仪式规则。戒定慧是出世之梯橙,佛法之轨仪。...

轨生物解

轨即轨范,轨范也就是法的意思,法是人最好的轨范,能...

达摩

1、华译为法,指佛所觉悟的真理和觉悟的方法。   ...

过去七佛

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

过去庄严劫

劫有过、现、未之分,现在的大劫叫做贤劫,过去的大劫...

那伽

华译为龙、象、无罪、不来等,称呼佛或阿罗汉作摩诃那...

那含

阿那含的简称,为小乘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即不再...

那吒

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亦即三面八臂的大力鬼王。...

那律

阿那律的简称,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与今天的亿数,亦有说为千亿的,各说不同...

那落迦

地狱名,华译为恶者,即造恶的人所投生的地方。...

杂修

修行不专一,夹杂其他的法门。往生礼赞说:专意作者,...

杂染

杂者,杂乱之义;染者,污染之义。合杂乱和污染,即指...

杂想观

观经所说十六观中之第十三观,观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

杂生世界

指如娑婆世界一样,有天、人、畜生、饿鬼、地狱等五趣...

邪见

1、五见使中,拨无因果之见,叫做邪见。   2、凡...

邪见网

(喻)邪见好像罗网,入则永世不得解脱。...

邪命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邪性定聚

简称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等,为三聚之一。...

邪魔外道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

1、荫覆之义。指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   2、...

阴藏

佛的阴茎藏于腹中,为三十二相之一。...

阴魔

五阴能毒害众生的佛性,故喻之为魔。...

污家

比丘拿东西送给在家人,希望得到的人生起报恩的心,可...

字门观

一种观察诸尊种子的观法。...

红莲地狱

八寒地狱之第七,因其处寒冷,皮肉裂开如红莲花,故名...

毕竟无

指理性与事相都毕竟空无的事物,如龟毛兔角,就是毕竟...

毕竟依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切众生究竟的依处。...

毕竟空

一切有为诸法的体性,毕竟空寂。...

至人

释迦如来之尊号,因释尊是至尊、至贵的人。...

至心

至诚的心。无量寿经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至理

至极的道理。宗镜录说:还丹一粒,点铁为金;至理一言...

至真

如来离一切之虚伪,叫做至真。...

至静

又叫做极静,禅定的功夫达到心静的顶点,叫做至静。...

至教量

又名圣教量、正教量、圣言量。...

至诚心

真诚至极的心。...

至德具足益

是说信弥陀而念佛的人,于现在世就已具足了无上的功德...

次第三观

修天台空假中三观,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入假,后乃双离...

尽十方

是尽十方之法界而无余的意思。愿生偈说:世尊我一心,...

尽形寿

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

尽未来际

尽未来世的意思,亦即永恒之义。...

尽虚空界

尽十方虚空以为界,虚空无界,故无穷尽。...

尽净虚融

指般若经的中心思想。般若经专门说诸法皆空之理,没有...

光毫

佛两眉中间的白毫有光明,故称光毫,为佛三十二相之一...

光明土

无量光明土的简称,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尊称。...

光音天

色界二禅的最高天,此天绝音声,众生要说话,便自口中...

光音三天

二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吉藏

(549-623)隋代僧,金陵人,俗姓安,因居浙江...

吉祥坐

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

吉祥忏法

金光明忏法的别名,因金光明忏法是以吉祥天为道场之主...

决定业

简称定业,即必定受报的业。...

决定住

六种住之一,即菩萨自八地以上,得不还、不退之位。...

优昙华

又名优昙钵华,华译为灵瑞,或瑞应,花作红黄色,产于...

优波离

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

优婆夷

华译为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亲近奉事...

优婆塞

华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

优婆塞戒

优婆塞(男居士)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杀、不盗、不...

会三归一

佛最初以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法,教化众生,到最后皆教...

灰身灭智

二乘人断了三界的烦恼之后,便入于火光三昧中,烧身灭...

花报

又作华报。花开在结果之前,故花报是对后得之果报而言...

妓乐

又作伎乐,或技乐,即是音乐。...

希法

十二部经之一,梵名阿浮达磨,即说希奇不思议事的经典...

系缚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如绳子能系缚吾人的身心,使不得自...

延寿

(904-975)宋时高僧,为净土宗第六代祖。本是...

际醒

(1741-1810)字彻悟,号梦东,清乾隆时人,...

沩山

(771-853)唐时高僧,名灵佑,福州长溪人,参...

杜顺

(557-640)陈隋间终南山人,为华严宗的始祖。...

旷劫

对很久远的过去叫做旷劫,若对很久远的未来则叫做永劫...

忘忍

对别人所加的侮辱,如同未曾受辱似的,丝毫不在意。...

两河

尼连禅河和跋提河。佛在尼连禅河边成道,在跋提河边涅...

两垢

有垢真如和无垢真如。有垢真如即自性清净的理体为烦恼...

两足尊

佛的尊号,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贵者。又两足是...

两部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和胎藏界曼荼罗,称为金胎两部曼荼罗。见...

伽蓝

1、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

伽蓝神

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

伽耶山

华译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

但中

离开空有二边,但取中道,叫做但中,为天台别教的中观...

但空

小乘人分析诸法时,但见空而不见不空,叫做但空,大乘...

但三衣

十二头陀行之一,即比丘但持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的...

位不退

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萨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会再堕...

住持三宝

佛灭后安住于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宝,木雕泥塑纸画的佛...

体灭

有为法的事物,由缘而生,当缘散时则其体衰灭,叫做体...

体用

真如法身为体,现相应身为用,体用就是由真如法身之体...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是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理...

佛七

设立道场以做佛事七天。若是念阿弥陀佛的叫佛七,念观...

佛土

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

佛日

1、(喻)佛能破除众生的痴暗,有如红日能破除一切的...

佛母

1、佛从法生,故法即是佛母。   2、般若波罗蜜为...

佛印

1、诸佛的印契,诸法实相就是诸佛决定不变的印契。 ...

佛乘

又名一乘,即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佛教

1、佛对世人的训示。教即训示之义。   2、世界三...

佛眼

五眼之一,即佛陀之眼,能够见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

佛智

佛陀的智慧。智度论说: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

佛灭度

与佛灭同义。灭度是灭烦恼和度苦海的意思。...

佛法

1、佛所说之法,即八万四千法门是。   2、佛所得...

佛法寿命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寿命,因为戒律若行于世,则佛法不灭...

佛性

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合而言之,佛性即是一切...

佛性真如

佛性和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

佛性常住

谓如来常住无有变异的意思。...

佛具

庄严佛坛的法器道具,如花瓶香炉等是。...

佛知见

是指佛证悟实相的智慧。众生本具如此能力,但由于业障...

佛生日

佛的生日,旧说是阴历四月初八日,新说是阳历之五月月...

佛腊日

七月十五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最后...

佛言量

又叫做圣教量,即以佛神圣的言语作标准而决定是非。...

佛足顶礼

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佛后普贤

在成佛之后,再修像普贤菩萨一样利益众生的行法。...

佛立三昧

又名般舟三昧,因此三昧于成就时可以见到十方诸佛立于...

佛成道日

佛成道的日子。佛降生、成道、涅槃等,都在阳历之五月...

佛欢喜日

即七月十五日,因此日比丘结夏安居完毕,众僧证道者多...

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   一、一切智无...

佛寿四喻

金光明经中以四个譬喻来说明佛的寿量。一切诸水可知几...

作持戒

戒有止持戒和作持戒二种,止是制止,制止身口意不作诸...

初禅

1、初禅定。   2、初禅天。楞严经说:清净心中,...

初禅梵天

色界之诸天,悉离淫欲而得清净,故名梵天。梵即清净的...

初能变

唯识宗说万法唯识所变,其能变识有三种,以第八阿赖耶...

判教

判别教相。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各据己见,将...

判释

1、判断经论的旨趣和解释它的义理。   2、判断如...

别请

在众比丘中特别邀请一人来供养。若是如法的比丘,是绝...

别传

禅宗于教法之外,特别对利根的人以心传心,叫做教外别...

别境

心所名,乃面对某种特殊对象才出现的心所,与遍行心所...

别愿

各别的誓愿。如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通愿,叫做总愿,...

别解脱戒

又名别解脱律仪,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

别时念佛

又名如法念佛,即特别规定一个时间来念佛。修念佛法门...

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

劫水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水灾,由地下水轮涌出...

劫火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烧到初禅天,一...

劫灾

指坏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风三灾,此三灾荡尽整个世界...

劫浊

五浊之一。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命亦随...

融和、不二、不离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

即中

圆教的中谛,乃空假二谛相即之中,故云即中,以别于别...

即空

一切法不是灭了之后才空,而是其自性本来就是空,叫做...

即心念佛

念自己心中的佛的意思。人们的心性周遍法界,本来是清...

即相即心

其他诸宗是说即事即理,净土门则说即相即心,相者指西...

即悟无生

人一生到极乐世界,即时开悟无生法忍。观无量寿经说:...

即得往生

以信佛念佛之因缘,必定往生极乐。这有异时和同时之两...

即时入必定

是说念佛的人,以信弥陀之一念,即时进入必定之位。此...

吠卢遮那

又作吠路者那,旧作毗卢舍那,为法身佛的梵名,亦即大...

含中教

密含中道之理的教法,如天台四教中之通教是。...

听教

在佛所说的三藏中,只有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的法...

坏劫

四劫之一,即三千大千世界进入毁坏的时期。坏劫共有二...

坏色

即袈裟,因袈裟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以不正色染坏...

坐禅

静坐修禅。禅者,梵语禅那的简称,华译为静虑,即止息...

坐禅十种行

坐禅的十种行法,即   一、令观处明净;   二、...

五尘之一,四大种所造,属于色法,为耳根所对之境。...

声闻畏苦障

声闻乘行人,因怖畏生死的痛苦,于是人人急著追求真空...

声闻乘

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闻佛音声和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

妙色

美妙的色相。佛的报身和报土都有美妙的色相。...

妙戒

指菩萨所受的大戒,对于小乘的粗戒而言。...

妙法

1、微妙的佛法。   2、古德解说妙法莲华经之妙,...

妙法宫

如来以妙法为宫殿,时常住在其中。...

妙观

天台宗谓圆教圆融的三观为妙观。...

妙观察智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第六意识,妙观诸法之相...

妙有

表面像是有,实际却是空,也就是非有之有。...

妙有真空

妙有者,不有之有;真空者,非空之空。...

妙觉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

妙莲华

(喻)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

妙高山

须弥山的译名,此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

寿者相

执著一期生命的长短。此相一立,则不了知缘生如幻的道...

应人

1、应受人天供养的人,是如来十号之一。   2、阿...

应土

又名化土,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化现的国土,为二土或三土...

应供

应受人天供养的人,即阿罗汉的义译。...

应现

应众生之机缘而现身。金光明经说:佛真法身,犹如虚空...

应应

法身之感应,叫做法应;应身之感应,即叫做应应。...

应化身

如来现佛身教化众生,名应身,现九界身,皆名化身,合...

应化利生

诸佛菩萨应现,都是为了向众生说法,利益众生。...

应病与药

(喻)佛对根机不同的众生,而说种种不同之法,有如医...

忌日

又名讳日,即人死亡的日子。因追怀其人,而忌作逸乐之...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嗔恚的心。 ...

忍位

1、七善根中忍法之位。   2、总称证悟真理之位。...

怀海

唐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名怀海,参马祖得法,后居百丈...

有三种的我,即真我、假我、神我。真我是如来所证的八...

我见

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

我人四相

一、我相,即在五蕴法中执著有一个实在的我,有我之所...

我空

又名生空,或人空,众生虽然都有一个心身,但那是五蕴...

我空观

二空观之一,即观五蕴之中无我的真理。例如,坐禅时,...

我慢定

又名悭执定,即取著禅定中所现的种种异境以为特殊微妙...

防非止恶的意思,不但恶事不可做,就是恶的念头也不许...

戒刀

比丘所佩的小刀,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

戒体

授受戒法之后,受者体中,得到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谓...

戒经

说戒律的经典,如梵网经、优婆塞戒经等是。...

戒相

戒的相状差别,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戒...

戒珠

(喻)戒律洁白,可以庄严人身,就好像晶莹可爱的宝珠...

戒善

持戒的善根,如前生受持五戒者,今生得生人间,前生受...

戒定慧

又名三学,或三无漏学。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

戒律

防止佛教徒邪恶的法律,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护戒神

守护佛所制戒的善神。已经三归依的人,有三十六部的善...

护世四天王

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

护国四王

又名护世四天王,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之四天王,...

报身

佛三身之一,此身是诸佛修福修慧功德圆满时,所显现的...

来迎

佛菩萨从极乐世界前来迎接念佛的人。...

极静

至极的静虑,亦即高深的禅定。圆觉经说:诸菩萨唯取极...

极难胜地

简称难胜地,是菩萨十地中之第五地名。...

沙门

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

沙弥

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