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光大辞典】(第13页)
更多词典列表
大中祥符法宝录
凡二十二卷。又称皇宋大中祥符法宝录、祥符录、祥符法...
大元帅明王
梵名 ātavaka。音译阿吒婆拘、阿吒薄俱。十六...
大天
梵名 Mahādeva。(一)大众部之始祖。音译作...
大天五事
又作五事非法、五事妄语。印度部派佛教大众部之祖大天...
大天寿和尚
唐代僧。又称安寿大和尚。据藏文史籍载,师曾为吐蕃赞...
大幻师
为佛之德名。佛说幻化之事,能为幻化之事,故称幻师。...
大心
(一)指大菩提心,乃求大菩提之广大愿心。大智度论卷...
大文殊寺
又作文殊真容院、菩萨顶真容院。位于五台山灵鹫峰。唐...
大方等日藏经
凡十卷。隋代那连提耶舍译。为大方等大集经日密分之同...
大方等陀罗尼经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
大方等无想经
梵名 Mahāmegha-sūtra。凡六卷(或五...
大方广
梵语 mahā-vaipulya。为九部经之一,十...
大方广十轮经
梵名 Da?a-cakra-ksiti-garbh...
大方广如来藏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系佛为...
大方广佛
指华严经之本尊。即证得大方广理之佛。大,包含之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梵名 Buddhāvatajsaka-mahāva...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全一卷。又称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续入法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凡六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
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
凡三卷(或十二卷)。略称圆觉经大疏。唐代宗密述。今...
大日本佛教会
为联络协调日本佛教各宗派,以审议处办共通事项为目的...
大日如来
梵名 Mahāvairocana。为密教供奉之本尊...
大日经
梵名 Mahā-vairocanābhisajbo...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大日...
大日经疏
凡二十卷。善无畏(637~735)讲解,一行(68...
大日经义释
凡十四卷。又作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义释、义释。唐代...
大日经义释演密钞
凡十卷。略称演密钞。辽·觉苑撰。今收于卍续藏第三十...
大比丘三千威仪
凡二卷。后汉安世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
大仙
梵语 maharsi。又作大仙。即佛之敬称。行道求...
大叫唤地狱
大叫唤,梵名 Mahā-raurava,巴利名 D...
大史
巴利名 Mahāvajsa。相传为五世纪末大名(巴...
大四相
大乘起信论疏卷中载,吾人从生至死之一期生命中,受报...
大本
指无量寿经。天台宗将净土三经中之无量寿经称为大本,...
大正大学
位于日本东京之佛教大学。于大正十五年(1926),...
大正觉寺
座落于北平西直门外。原称真觉寺,俗称五塔寺。明永乐...
大生主
梵名 Mahāprajāpatī。音译摩诃波阇波提...
大白牛车
指一佛乘。即法华经譬喻品所说四车之一。天台、贤首诸...
大石寺
日本日莲正宗本山。位于静冈县富士宫寺。南条时光所创...
大休正念
(1215~1289)南宋临济宗僧。温州(浙江永嘉...
大休歇底
禅林用语。指大休大歇之境地。谓心意识之作用,拂除一...
大光作舞
禅宗公案名。又作大光这野狐精。乃唐代禅僧大光居诲与...
大光明王
大光明,梵名 Mahā-prabhāsa,音译摩诃...
大光明藏
凡三卷。全称传灯大光明藏。南宋宝昙辑。收于卍续藏第...
大吉祥大明菩萨
大吉祥大明,梵名 Mahā?rī-mahāvid...
大吉祥明菩萨
大吉祥明,梵名 ?rīmahāvidya,音译室利...
大吉祥变菩萨
大吉祥变,梵名 Laksma-mahāvidya,...
大同
(一)(819~914)唐代禅僧。安徽怀宁人,俗姓...
大地四轮
据俱舍论分别世品载,器世间(物质世间)之形成,系以...
大地没人缝
禅林用语。谓大地无论如何破裂,人类皆无可奈何;引申...
大地法
梵语 mahā-bhūmika。遍大地法之略称。指...
大安寺
(一)位于洪州(江西南昌),为安世高于后汉灵帝建宁...
大安般守意经
凡二卷。又称安般经、安般守意经、大安般经。后汉安世...
大安慰
(一)又称善安慰。为佛、菩萨、陀罗尼等之异称。佛、...
大安乐不空菩萨
梵名 Vajrāmogha-samaya-satt...
大定
(一)巴利语 mahaggata-samādhi。...
大收教
指法华经。与涅槃经之“捃拾教”相对。天台宗谓,佛宣...
大有
梵语 sāmānya-padārtha。又作总相谛...
大死一番
禅林用语。与“大死大活”、“绝后再苏”等语同义。佛...
大死底人
禅林用语。即指无念无作之人。此等之人,远离一切见闻...
大死翁
指宋代曹洞宗僧智通景深。景深参访宝峰惟照时,惟照嘱...
大汕
清代画僧。江苏吴县人。字石莲、石濂、石湖,号厂翁。...
大自在天
梵名 Mahe?vara,巴利名 Mahissa...
大自在天外道
印度古代十六种外道之一。以大自在天(即摩醯首罗)为...
大行
(一)行业广大之意,指菩萨之修行。菩萨为求佛果菩提...
大空
“空”为佛教重要思想之一;“空”与“有”相对,遮有...
大佛寺
(一)原名庆丰寺。位于陕西邠县城西十二公里。依山凿...
大佛顶法
又作摄一切佛顶轮王法。密教以大佛顶为本尊,为调伏天...
大佛顶陀罗尼
梵语 mahāpratyavgirā-dhāran...
大佛顶首楞严经
凡十卷。又作大佛顶经、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
凡二十卷。元代惟则撰。今收于卍续藏第十九册。又称大...
大佛顶曼荼罗
又作摄一切佛顶曼荼罗。即密教以大佛顶为中尊而建立之...
大佛湾石窟
位于四川大足县宝顶山。大足县县城四周冈峦起伏,山岭...
大佑
(1334~1407)明代天台宗僧。姑苏吴县(江苏...
大别当
乃日本佛寺内之职位名称。据山门堂记、睿岳要记卷上、...
大劫五喻
佛典中经常用以比喻劫期长远、不可胜计之譬喻有五,即...
大宋僧史略
凡三卷。又称僧史略。宋代赞宁(930~1001)撰...
大志
隋代僧。会稽山阴人,俗姓顾。为天台智者大师之弟子。...
大我
梵语 parmātman,或 mahātman。即...
大沙门
梵语 mahā-?ramana,巴利语 mahā-...
大谷石佛
日本大谷寺之磨崖佛像群。位于御止山西南侧自然窟之西...
大足石窟
位于四川大足县境。唐代开始凿造,历五代及宋代,明、...
大事
梵名 Mahāvastu,乃 Mahāvastu-...
大依
(1617~1683)明末曹洞宗僧。福建莆田人,俗...
大和尚山
位于辽东半岛金州平野之东侧。旧称大黑山。隋炀帝于大...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凡十五卷。唐代明佺等撰。又作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大周...
大姊
乃对妇女之称呼。于经典中记载系对比丘尼,或出家人对...
大宗地玄文本论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
大门
又作总门。日本寺院最外围之正门,若以东西南北之方位...
大定智悲
指佛之三德,即大定、大智、大悲。佛心澄明,是为大定...
大念佛寺
为日本融通念佛宗之总本山。位于大阪市。为融通念佛宗...
大明三藏法数
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
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凡四卷。略称北藏目录。明朝永乐年间(1403~14...
大明白身菩萨
大明白身,梵名 Gaurī mahāvidya,音...
大明寺
(一)即古之栖灵寺,位于江苏江都县西北约二千八百公...
大明度无极经
凡六卷。又称大明经、大明度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
大明高僧传
凡八卷。明代如惺撰。略称明高僧传。今收于大正藏第五...
大明宝
(1114~1173)宋代曹洞宗僧。磁州(河北)人...
大林寺
位于江西庐山大林峰下。传为东晋庐山慧远之徒孙昙诜(...
大林精舍
大林,梵名 Mahā-vana,巴利名同。(一)位...
大法鼓
指佛陀所宣说之大法。盖大法之声,犹如鼓音,能警醒人...
大法鼓经
梵名 Mahā-bherī-hāraka-pari...
大法螺
指佛陀所宣说之大法。盖大法之声,犹如螺贝,能警醒人...
大众
梵语 mahā-sajgha,sabhā 或 ma...
大空三昧
(一)为重空三昧之异称。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
大空行三昧
乃密教大金刚无胜三昧之异名,为金刚手菩萨所入之三昧...
大空位
即密教大空不生之法身大觉位。法身具有无碍、包含、常...
大空曼荼罗
谓曼荼罗之体无相寂灭,而能成一切事,喻如虚空之无相...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
大塔
(一)建于释尊成道圣地佛陀伽耶(梵 Buddha...
大阿弥陀经
(一)梵名 Aparimitāyuh-sūtra。...
大勇猛菩萨
大勇猛,梵名 Mahā-vīra,音译摩诃尾啰。...
大品般若经
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
大品经义疏
凡十卷。隋代吉藏撰。今收于卍续藏第三十八册。本书记...
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梵名 Yamāntaka,音译阎曼德迦。又...
大昭庆律寺志
凡十卷。清代吴树虚撰。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
大染法
指理智冥合之至极,形于男女两性之染爱,乃密教爱染明...
大界
于僧众之团体生活中,依作法规定某一特定区域为界,在...
大相国寺
位于河南开封市中心。本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始...
大红莲地狱
大红莲,梵名 Mahā padma,音译摩诃钵特摩...
大衍历
我国历法之一。为唐代僧一行所作。唐开元九年(721...
大音
(1593~1642)明代曹洞宗僧。世称久默大音禅...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凡二卷。唐代不可思议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略...
大乘
梵语 mahā-yāna。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又...
大乘七善
据法华文句卷三上载,七善指圆顿大乘所具足之七善。即...
大乘七种大义
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载,大乘之“大”有七种意义,即...
大乘九部
十二部经中除去因缘、论议、譬喻等三部,其余九部称为...
大乘二种成佛
大乘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然又分为二种,即:(...
大乘十喻
诸大乘经典每以幻、炎、水中月、虚空、响、犍闼婆城、...
大乘三藏
依大智度论之说,三藏为小乘之特称,大乘经典仅为一修...
大乘三宝
佛、法、僧可尊可贵,称为三宝。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
大乘中观释论
梵名 Mūla-madhyamaka-sandhi...
大乘五蕴论
全一卷。又作粗释体义论、五蕴论。印度世亲造,唐代玄...
大乘止观法门
凡四卷。略称大乘止观。南朝陈代慧思讲述。今收于大正...
大乘北宗论
全一卷。略称北宗论。为唐代流行之北宗禅籍。作者不详...
大乘四果
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载,通教菩萨历十地修行证果,有...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凡八卷。唐代般若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今...
大乘玄论
凡五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4~623)撰。今收...
大乘同性经
梵名 Mahāyānābhisamaya-sūtr...
大乘成业论
梵名 Karmasiddhi-prakarana。...
大乘百法明门论
梵名 Mahāyāna-?atadharma-pr...
大乘佛教
大乘,梵语 mahā-yā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全一卷。又称法界无差别论。印度坚慧菩萨造,唐代提云...
大乘法相研神章
凡五卷。日僧护命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一册。略称法...
大乘法苑义林章
凡七卷(或作十四卷)。略称法苑义林章、义林章、法苑...
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
原为十卷,今仅存三卷。又作大乘义林章补阙、补阙义林...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全一卷。略称髻珠经。唐代菩提流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
大乘律
又作大乘毗尼、菩萨毗尼、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指大...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
大乘涅槃经
阐述法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论题之大乘经...
大乘起信论
全一卷。又称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梵 A?vag...
大乘起信论别记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系就真...
大乘起信论疏
(一)凡四卷。唐代法藏述,宗密注。略称起信论注疏。...
大乘起信论笔削记
凡二十卷。宋代子璇撰。又称起信论笔削记。收于大正藏...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凡六卷。明代智旭撰。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大乘起信论疏、起信论义记、...
大乘起信论义疏
(一)凡二卷。又称起信论义疏。隋代昙延撰。收于卍续...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凡十卷。唐代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略称六波罗...
大乘庄严经论
梵名 Mahāyāna-sūtrālajkāra。...
大乘庄严宝王经
梵名 Avalokite?vara-guna-kā...
大乘造像功德经
梵名 Tathāgata-pratibimba-p...
大乘无生方便门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梵名 Aparimitāyur(-jāna)-nā...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凡三卷(或二卷)。北宋法贤译。又作大乘无量寿庄严王...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全一卷。略称顿悟真宗论。唐代慧光集释。收于大正藏第...
大乘集菩萨学论
梵名 ?iksāsamuccaya。凡二十五卷。法...
大乘会
又称法胜寺大乘会。乃日本天台三会之一。从大乘经中,...
大乘经典
大乘经,梵语 mahāyāna-sūtra。指大乘...
大乘义章
(一)凡三卷。东晋庐山慧远(334~416)问,鸠...
大乘贼
又称大乘匪。乃北魏末年,以法庆为首之流贼。北魏末年...
大乘对俱舍抄
凡十四卷。日僧源信撰。简称对俱舍抄。今收于大日本佛...
大乘论
即敷陈六度及诸法皆空等义,并注解大乘经典之各种论书...
大乘灯
梵名 Mahāyāna-pradīpa。音译莫诃夜...
大乘禅
指菩萨禅。乃圭峰宗密(780~841)所立五种禅中...
大乘宝要义论
凡十卷。作者不详。北宋法护、惟净等译。今收于大正藏...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表启
全一卷。编者不详。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集录唐玄...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凡三卷。撰者不详。又称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其版本有...
大唐内典录
凡十卷。略称内典录。唐代律僧道宣(596~667)...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凡二卷。唐代义净着。略称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记
凡十二卷。唐代玄奘述,其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编集...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凡三卷。唐代圆照撰集于德宗贞元十年(794)。略称...
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
凡三十卷。唐代玄逸编纂。又称开元释教广品历章、释教...
大夏
(Bactria)位于中亚阿姆河流域之古国名。一度...
大展三拜
大展坐具以三度礼拜。即禅僧对本尊或尊宿所行之礼式。...
大峰山
位于日本奈良东南方。为日本修验道之圣地。北自金峰山...
大师
梵语 ?āstr,巴利语 satthar。初果以上...
大师号
历代朝廷对德高望重,堪为国师之僧侣,常赐以称号,称...
大海八不思议
指大海所具有八种不可思议之性质;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
大海十相
指大海所具有之十种德相;旧华严经卷二十七即以此十种...
大海众
指众多之沙门。又作清净大海众、海众。丛林集一团之众...
大珠和尚
即唐代沙门慧海。俗姓朱。从越州大云寺道智法师受业,...
大秦寺
乃唐代之景教寺院。又称波斯寺、景寺。唐贞观九年(6...
大秦国
位于亚洲西端、地中海东岸之古国。相当于古罗马帝国及...
大般泥洹经
梵名 Mahā-parinirvāna。凡六卷。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梵名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
大般若会
日本佛教用语。即为镇国除灾而讲赞或转读大般若经之法...
大般涅槃
梵语 mahā-parinirvāna。音译作摩诃...
大般涅槃经
梵名 Mahā-parinirvāna-sūtra...
大般涅槃经玄义
凡二卷。略称涅槃经玄义。灌顶(561~632)撰。...
上一页
下一页
布施
随缘
楞严咒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杀生
广钦老和尚
衍慈法师
省庵大师
治病
学佛
地藏经
妙莲老和尚
佛教知识
妄想
本焕老和尚
心经
慈悲心
六道轮回
学佛修行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