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名 Buddhāvatajsaka-mahāvaipulya-sūtra。又称华严经、杂华经。乃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我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兹就本经之经题而论,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系所诠之义理,而“经”则为能诠之言教。

本经系如来成道后之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此一华严经教乃教法中之根本法轮,故称“称性本教”。又因本教法属顿教法门,故亦称初顿华严。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华严经虽出于印度,然尚未发挥本经最高之玄旨,直至我国成立华严宗,方才发扬其真义。

关于本经之梵本,自古以来即有诸种异说,据法藏之华严经传记卷一载,龙树菩萨于龙宫中见本经有上、中、下三本,其上本与中本之颂数品数浩大,非凡力所能受持,故隐而不传;至于所传之下本,即是十万偈四十八品(或谓三十八品)之华严经。其后,世亲菩萨作十地经论以释十地品,金刚军、坚慧等论师亦造有十地品之释论。又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将本经分为恒本、大本、上本、中本、下本、略本等六本。华严经旨归、华严经疏卷三等则举出:异说经、同说经、普眼经、上本经、中本经、下本经、略本经、主伴经、眷属经、圆满经等十种之别。另据大智度论卷一○○所载,不可思议解脱经(四十华严经)之梵本共有十万偈。然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五则谓,华严经仅有百千偈,故称百千经。

兹将现存华严经之别生经,即由大本别出抄译(又称别译)之经,以及华严经之别本,与华严经之品名相比,列表如下:

此外,华严经之异译本(相当华严经之全部),则有下列三种:

(一)六十华严。凡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又称旧华严、晋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总成七处,八会,三十四品。华严宗将本经三十四品摄为教起因缘分、举果劝乐生信分、修因契果生解分、托法进修成行分、依人入证成德分等五分,此系就经文而别之;及立所信、差别、平等、成行、证入等五周之因果,此则就义理而区分。如上表所示。

六十华严之结构组织,采用七处八会之说法,七处,即演说之场所为七处;八会,即演说之回数为八会。兹列表于下页。

此外,天台宗将本经之八会分为前分与后分,前分,乃前七会属之,为佛成道三七日间所说;后分,乃后一会属之,为后时之所说。又菩提流支认为前五会乃佛成道后之初七日所说,而第六会以后,则为第二七日所说。另澄观于华严经疏卷四则举出,新华严(八十华严,采七处九会之说)九会中,前五会为初七日之说法,第六、七、八三会为第二七日之说法,第九会入法界品则为后时之说法。

关于本经之翻译,据出三藏记集卷九、华严经探玄记卷一等所举,华严经之梵本,原有十万偈,由东晋支法领从于阗国携入三万六千偈,自安帝义熙十四年(418)三月,由佛驮跋陀罗译成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此即第一译。然六十华严中之入法界品尚有缺文,直至唐永隆元年(680)始补译之。

本经之注疏甚多,有华严经疏七卷(慧远)、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五卷(智俨)、华严经孔目章四卷(智俨)、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法藏)等。

(二)八十华严。凡八十卷。唐代实叉难陀译。又称新华严、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总成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为六十华严之异译。兹将八十华严与六十华严之异同处,列表如左:

八十华严之梵本,乃实叉难陀应武则天之请,从于阗国携入我国,自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三月,于遍空寺内始译,武后亲临译场,挥毫首题品名,至圣历二年(699)十月功毕,此即第二译。新译之八十华严比旧译之六十华严,文辞流畅,义理更周,故流通较盛。华严宗之主经即此八十华严。

此外,本经之西藏译本,总成四十五品。其中,前四十四品相当于本经之前三十八品,第四十五品相当于本经第三十九入法界品。又西藏本之别译有第十一品、第三十二品等二品。上述西藏本之文句与本经出人之处不少。

关于本经之注疏,有略疏刊定记十五卷(慧苑)、华严经疏三十卷(神秀)、华严经疏六十卷(澄观)、华严经纶贯一卷(复庵)、华严经纲要八十卷(德清)等。

(三)四十华严。凡四十卷。唐代般若译。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又称贞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为新旧两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别译,与传于尼波罗国(尼泊尔)之九部大乘经中之华严经为同本。内容记述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或谓五十三参),而成就普贤之行愿。

四十华严仅有入法界品一品,然此品占华严经四分之一以上,故视之为异译,兹将其结构组织,列表如后。

又四十华严之叙述,虽与新旧两华严经之入法界品大同小异,然其文较广,于卷四十中新添加普贤十种大愿,及“重颂”(以偈颂重覆阐释经法)之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为本经之特色。

关于本经之翻译,系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十一月,由南天竺乌荼国师子王派使者进贡其所亲写华严经之梵本,翌年六月,于长安崇福寺,由罽宾般若三藏译之,澄观及圆照、鉴虚等诸师详定,至贞元十四年二月译毕,共四十卷,此即四十华严。又本经之梵本,现保存于英、法、印度等国之图书馆或学会中。本经亦有西藏译本及西夏文字之经本。

此外,本经记述善财童子游行南方,历访善知识之说,与道行般若经等所述萨陀波伦菩萨东行参求般若之说类同。又本经所记之诸大声闻不能闻知佛之自在神变,以寓“斥小叹大”(斥责小乘,称叹大乘)之意,与维摩经等之旨趣一致。

本经之别译,有西秦圣坚所译之罗摩伽经三卷、唐代地婆诃罗所译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一卷、唐代不空所译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又本经卷四十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之异译有二种。

本经之注疏,有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澄观)、华严经别行疏二卷(仲希)、华严经普贤行愿修证仪一卷(净源)等。另赞咏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者,有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杨杰)、文殊指南图赞(惟白)等。[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三、卷七、大唐内典录卷六、开元释教录卷三、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二、唐本一切经目录卷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三、卷十七、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九](参阅“五十三参”1048、“五十五善知识”1053、“五周因果”1106、“善财童子”4888;“华严宗”5245) p758

上篇:大方广佛 下篇: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断善根

(术语)断无人身固有之善根也。起因果拨无之邪见时,...

转受依空

前言三受,兹明依空。盖领纳诸境而成受,原生于妄而为...

风心

即大日经所说六十种妄心之一。如风之散乱不住,不能专...

天仙

梵语 devarsi。泛指天人与神仙。据理趣分述赞卷中谓,...

一时

(杂语)巴利语翳迦三昧耶Ekaṃsamayaṃ之译语。在某时...

葬殓

(仪式)又作葬敛。谓葬式也。...

五参日

禅林每隔五天一参之日。即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

大己

(杂语)自己对于五夏以上之同侣长者,所呼之尊称也。...

有量诸相

指有限量且能计算之诸种事相。广义指迷界之诸法而言,...

云何离?谓离欲。亦名离。离恶不善法。亦名离。出家亦...

玄籍

玄妙典籍,通常指佛教经典。注维摩诘经序(大三八·三...

三部经

三部经典,有弥陀三部、大日三部、法华三部、弥勒三部...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饿鬼报应经 失译附东晋录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

【推荐】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1、有...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

念佛人为什么会着魔

问: 念佛人诸佛护念、菩萨拥护,但是为什么现实当中...

【推荐】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这么差

1、问题的由来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

助念一个不念佛不发愿的人,能生极乐世界吗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

修供养者,应忆念三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