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第3页)   更多词典列表

一络索

(一)乃绳索缠成一团或语言纠葛不清之意。 (二)又...

一着

禅林用语。本为围棋用语,引申为“一件事”之谓。又称...

一虚

谓如来真身无形无相,犹若虚空,虽同一虚,万象森然;...

一超直入

乃顿速超离迷界,直入菩提之谓。亦即直指人心,见性成...

一超直入如来地

指不须经历各种修行层次,而直接证入佛位。与“立地成...

一间

梵语eka-vicīka。音译作翳迦鼻至迦。旧译一...

一逴逴得

禅林用语。逴,乃超越之意。谓一跃而超越烦恼妄想。又...

一圆实

指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第四圆教。天台宗之教判,分化...

一微尘

指最微细之物。佛书中,谓物质之最小单位为一微尘。略...

一会

(一)通常指一次具有宗教型态之聚会。 (二)佛在世...

一会一切会

禅林用语。会,即会得、理解之义。谓彻底体悟一事,则...

一业所感

谓多人在前世造同一种业,而于今世遭受相同之果报。另...

二女

即功德天女与黑闇女。功德天女,能使人财宝盈满;黑闇...

一源

以同一水源比喻诸法源于同一原理;尤指究竟成佛之一乘...

一万八千人

据观无量寿经之记载,自劫初以来,诸恶王为贪王位而杀...

一经其耳

乃药师十二誓愿中第七愿之语。愿文为(大一四·四五○...

一义无量名

指同一义而具多数之名称。如帝释一义,又称憍尸迦、婆...

一叶观音

乃三十三观音之第十三。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因观...

一解脱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由自在之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一路

路,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涅槃,无不...

一道

指到达佛果唯一无二之道路。一者,唯一;道者,能通之...

一道法门

即一实之道。于显教,通常指一乘法。于密教中,则特指...

一道神光

指一道灵妙之光。指自己本具之光明,即灵妙不昧之心光...

一道无为心

谓一道清净无为之心。又作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

一遍

(1239~1289)为日本时宗之开祖。讳名智真。...

一遍上人语录

凡二卷,收录日本时宗开祖一遍上人之法语。上卷包括和...

一遍上人绘传

日本绘卷。又作一遍圣绘或一遍上人绘词传,描写日本时...

一饱忘百饥

禅林用语。饱食一度即可忘却昔时千百次之饥饿感受;丛...

一团心识

指密教所说之肉团心。在肉身中,心脏之形似莲花,为意...

一尘不染

尘(梵 artha 或 visaya),新译作境、...

一尘法界

虽是一极小之微尘,然如开启智眼以观时,则知其中包含...

一境四心

又作一水四见。譬如一水,本无有异,盖因天、人、饿鬼...

一实

又作一实真如、一实谛。指:(一)绝对、真实。即真如...

一实相

指真实无二之理,即真如、法性;以其无二无别,离诸虚...

一实相印

一实相,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印,即...

一实乘

指唯一真实之理。盖一实之教法乃平等不二,能运载人至...

一实神道

为日本神道教名词。又作山王一实神道、天台神道。系依...

一实理

梵语 ghanaika-sāra。指唯一坚实之妙理...

一实无相

指究竟、绝对不二而远离一切虚妄相之真理妙体,此即诸...

一实圆宗

指天台宗。天台宗主张一乘实相之圆顿教法,故该宗被称...

一实圆乘

指法华经。法华经阐明一实圆顿之教旨,故被称为一实圆...

一实境界

(一)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 (二)指众生自性清净之...

一实谛

谓一实相中道之理。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

一实观

指真实不二之观法。大宝积经卷一一二(大一一·六三四...

一槌

又作一椎。槌,为木制八角之锤。乃禅宗丛林所用之器。...

一槌便成

禅林用语。又作一椎便成。槌,乃对大众宣告时使用之工...

一个棺材两个死汉

禅林用语。一个棺材同装两个死人;丛林中用以形容见解...

一个浑身无处着

禅林用语。谓人开悟时,全身充塞宇宙,遍满虚空,而不...

一精明

指人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精明”乃形容其明澄绝妙。...

一网打就

禅林用语。谓一掬即起,而无剩余。比喻禅师一语即能道...

一说部

梵名 Eka-vyavahārika。乃小乘二十部...

一障一切障

谓造恶众生,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

一际

谓彼此二边无有分别。大智度论卷十九(大二五·一九八...

一綟丝

禅林用语。以一束丝比喻众生迷妄之根源,即烦恼。綟,...

一增一减

指人寿于劫波之间一增一减。推算劫波,人寿从八万四千...

一弹指

弹指,梵语 acchatā,以拇指与中指压覆食指,...

一箭道

印度里程名。相当于一公里。后引申为极近之路程。[法...

一箭过西天

禅林用语。超越言语、心得,无任何迹象可寻之谓。系形...

一缘

指同一类之因缘、机缘。大集经卷三十八(大一三·二六...

一莲托生

即二人以上往生净土时,托生于同一莲花中之意。此即阿...

一论

指天亲之净土论。又作往生论。因恐与迦才之净土论名称...

一质不成

系东晋道安所立。为三不成之一。道安之净土论详论净土...

一发

谓日晷过午一发许。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

一磔手

梵语 vitastih。为古代印度之长度单位。又...

一磔手半

日本古来造念持佛或胎内佛时,所依用之长度名称。又作...

一箧四蛇

以一只箱箧容纳四条蛇,比喻人体系由地、水、火、风四...

一坛构

(一)密教行灌顶时,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曼荼罗建于同...

一擒一纵

禅林用语。为禅宗师家指导学人时所用临机应变之机法。...

一担禅

禅林用语。形容一知半解,似通非通之禅。担,即担负行...

一树之荫一河之流

谓众人之所以能同乘一树荫、同渡一河流者,皆系前世因...

一机

(一)一类之机缘。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碧岩录第四...

一机一境

禅林用语。机,是内在的,为心之作用;境,是外在的,...

一灯

谓灯能破暗,以喻菩提之心,能破烦恼之暗。华严经载,...

一餐

谓一餐之食。盖言声闻之人于般若会上蒙佛加被,为诸菩...

一髻

谓头上结一发髻。系古印度婆罗门之习俗。 p81...

一髻尊陀罗尼经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略称一髻尊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

一髻罗刹

梵名 Ekajatā-raksah。全称一髻罗刹...

一髻罗刹女

为守护众生之罗刹名。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载,此罗...

一默

默者无言之意。诸佛菩萨或说或默,皆能显于妙理,故维...

一瞬

瞬者,目动之意。摩诃僧祇律称,二十瞬名一弹指,谓修...

一禅

(一)(1488~1567)韩国李朝时代僧。庆尚南...

一缕一触

指获得袈裟之一缕或一度触及袈裟者,皆可得无量之功德...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患眼疾者,能见空中诸华(实则无华),比喻人无正知正...

一声雷震清飙起

禅林用语。一声震动天地之雷鸣能兴起清凉风;引申由于...

一颗明珠

(一)以明珠比喻真如、佛性、正法,能显示此世界之真...

一断一切断

为华严宗所立断惑说中之用语。又作一断悉成。华严宗以...

一窍

指事物之中枢部分。窍,乃穴之意,转指事物之核心部位...

一藏

指总摄一切教法之法界法轮藏。[释摩诃衍论卷一] p...

一转语

禅林用语。乃令人转迷开悟之语句。即于禅者迷惑不解,...

一虮

梵语 liksā。虮,即虱子卵,转用为长度单位,为...

一瓣香

又作一炷香。谓一片或一拈之香,又为焚香敬礼之意。瓣...

一识

小乘成实宗及经部主张众生唯具有一识,即总该一切一心...

一识外道

主张人身中唯具有一心识之外道。彼等谓此一心识常依眼...

一证一切证

谓上根之人,以圆妙之智照了性境圆通,无始无终,非浅...

一镞破三关

禅宗公案名。又作钦山一镞破三关。以一箭射破三道关门...

一宝

喻指众生之本性,或宇宙之本体。宝藏论广照空有品第一...

一阐提

梵语 icchantika 或 ecchantik...

一魔万箭

谓虽是极少之恶事,亦如万箭般之可怕。归元直指集卷上...

一体

即常住真心之体。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

一体三分

梵语 trimūrti。指摩醯首罗天、那罗延天、梵...

一体三身自性佛

指皈依自己色身内,自性具足之法身、报身、化身等三身...

一体三宝

为三种三宝之一。又作同体三宝、同相三宝。三宝指佛、...

一体速疾力三昧

全称一切如来一体速疾力三昧。乃密教所谓住于“阿字本...

一札

禅林用语。指痛切的一问。札,乃刺之意。碧岩录第十八...

一腊

僧尼受戒之后,每经一夏,称为一腊。又称一腊。腊,本...

一窑烧就

禅林用语。以同一窑所烧成之物,禅林中用以比喻同一师...

一刹

刹,梵语 ksetra,田土、国土之意。指一佛救度...

丁元公

清代画家。嘉兴人。字原躬。幼习儒业。明末曾任州县,...

丁云鹏

明代佛画家。安徽休宁人。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信佛甚...

丁福保

(1874~1952)江苏无锡人。字仲祐。号畴隐居...

七七斋

人死后四十九日间,亲属每七日为其营斋作法;或指第七...

七八行

指七觉支与八正道之修行方法。七觉支即:念、择法、精...

七十七智

在十二缘起各支中,除无明外,于其余十一支,各就三世...

七十二天

乃合太山府君、五道大神、大吉祥天及六十九天而为七十...

七十二字

劫初,梵天王得七十二字来化世间,世间皆不信,故吞七...

七十二威仪

沙弥之威仪,如事师法、白师法、入众法等,总为七十二...

七十五法

又作小乘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于一切法概括为七十五种...

七十空性论

龙树造。为“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观因缘门第一所...

七十真实论

梵名 Tattva-saptati。天亲菩萨造。系...

七大

即色心万法之体性,可大别为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七女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女本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

七子

乃佛陀慈悲之喻。谓一人有七子,于患病之子慈心最深。...

七不可避

乃指众生不能避免之七件事,即:生、老、病、死、罪报...

七不善律仪

即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不律...

七分全得

凡为他人布施供养以追福者,若能精勤护净及奉献佛僧,...

七分别

唯识家将心识之认知作用分为有相、无相、任运、寻求、...

七分获一

为去世之父母亲族作追荐回向,若死者生前不信道德,不...

七支

(一)谓身三、口四之恶业。身三者,杀生、偷盗、邪淫...

七支论法

梵语 saptabhavgī-naya。印度耆那教...

七方便

(一)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位。又称七方便位、七贤、七...

七日作坛法

指密教行灌顶或护摩时,于七日七夜中筑土坛,坛上画诸...

七日轮出

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乃劫末之相。据法苑珠林载,一...

七句答

因明用语。据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七载,因明对论法中,...

七母天

指焰摩天或大黑天之眷属,为七女鬼。又作七摩怛里天、...

七生

即七次受生于人天之间,乃“极七返有”思想之转讹。(...

七因明

因明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为有关论议要件之...

七地

由菩萨地至佛地间之行位。包括种性地、解行地、净心地...

七地沈空难

谓十地中第七远行地之菩萨,住于无相观,上不求菩提,...

七多罗树

多罗树,梵语 tāla,为高大之植物,极高者可达二...

七如来

指施饿鬼会时,所唱礼之七尊如来。即:(一)宝胜如来...

七有

一切有可分为七类。即:(一)地狱有,又作不可有。(...

七有依福业

乃依他苦而行布施以成福业者,共有七种,称为七有依福...

七佛

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

七佛八菩萨

出自七佛八菩萨神咒经卷一。七佛为维卫佛、式佛、随叶...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凡四卷。失译。乃属于杂部密教之密部经典之一。 又作...

七佛通戒偈

乃指过去七佛通戒之偈颂。迄今仍为佛教徒所传诵。此偈...

七佛经

全一卷。宋代法天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共有五...

七佛药师

即七尊药师。又作七躬医王。此七佛即:善名称吉祥王如...

七佛药师法

日本台密以七佛药师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秘法。...

七佛赞呗伽陀

梵名 Sapta-jīna-stava。全一卷。宋...

七妙法

梵语 sapta sat-purusa-dharm...

七见

谓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等七...

七周行慈

指七种修慈悲观之境。五停心观中第二为慈悲观,用意在...

七夜待

全称七夜待大事。于每月十七至二十三日中,以七夜之月...

七宗

(一)指律、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真言、禅等七宗...

七法不可避

谓生、老、病、死、罪、福、因缘等七者不可避。据法苑...

七物

古代僧院中澡浴必备之七样物品。即:然火、净水、澡豆...

七知

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载,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

七知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七智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

七花八裂

禅林用语。有支离破碎之意。然亦用于赞赏自在通达无障...

七金山

位于须弥山及铁围山间之七座山,其山悉由金宝所成,故...

七垢

七种能垢染众生心之烦恼。即:欲垢、见垢、疑垢、慢垢...

七星如意轮

指七星随伴之如意轮观音。七星即:贪狼、巨门、禄存、...

七流

乃对烦恼之分类。见思二惑之烦恼,能令众生漂流流转生...

七界

又称七心界、七识界。即十八界中,于眼、耳、鼻、舌、...

七相怜愍

据菩萨善戒经卷八如法住定心品载,菩萨于诸有情起七相...

七重行树

乃七重行道树,为极乐世界之宝树。阿弥陀经(大一二·...

七香汤

以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等七种...

七俱胝佛母尊

梵名 Sapta-koti-buddha-mātr...

七海

围绕于须弥山之七金山,其内侧有八海。除咸海外,余海...

七病

以澡浴所除之七种病患。据洞上伽蓝杂记载,澡浴之益有...

七益

谓圣人施化之七种利益。即:(一)二十五有果报益(地...

七真如

梵语 sapta vidhāh tathatāh。...

七逆罪

又作七遮罪、七遮。略作七逆。乃不顺理行,能障碍受戒...

七堂伽蓝

谓具备七种主要堂宇之寺院。又称悉堂伽蓝。七,表示完...

七常住果

就证得佛位,得不生不灭而常住之果所立之七种名称,即...

七情

情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或指喜、怒、哀、乐、爱...

七情六欲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

七惟

七种不招致衰退之方法。即:(一)惟经道,指无常观。...

七净华

以华比喻七种净德。又称七净。鸠摩罗什谓七净华为:(...

七众

即七类弟子,构成释尊之教团(出家与在家)。又作道俗...

七众溺水

北本涅槃经对众生之分类譬喻,谓众生有七种。该经卷三...

七处三观经

全一卷,或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乃...

七处平满相

又作七处隆满相、七处满足相。如来三十二相之一。谓佛...

七处善

乃观法之一。略称七善。此说见于阿含经与一切有部之说...

七处说

又作华严七处说。谓佛说华严经之处有七。据华严经随疏...

七处征心

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阿难先后以七处回...

七最胜

谓安住最胜、依止最胜、意果最胜、事业最胜、巧便最胜...

七胜事

佛特有之七种胜事。又作七胜法、如来七胜事、七种最胜...

七无记

小乘分别无记法为有覆、无覆二种,其中无覆无记又分异...

七番共解

天台宗释五重玄义之七法。天台宗立名、体、宗、用、教...

七善

(一)七处善之略称。(参阅“七处善”106) (二...

七善士趣

不还果之圣者,断尽欲界烦恼,故无恶业杂行,有生般、...

七善律仪

“七不善律仪”之对称。略称七律仪。即不杀生、不偷盗...

七阶佛名

全一卷。又作七阶佛名经、礼忏、礼忏文、礼佛忏悔文、...

七黑山

由印度毗舍离城北方至喜马拉雅山脉中香醉山(梵 Ga...

七塔寺志

凡八卷。民国陈寥士撰。收在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

七灭诤

梵语 saptādhikarana-?amathā...

七圣

乃指见道、修道、无学道之七种圣者。又作七圣人、七圣...

七圣财

又作七财、七德财、七法财。谓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