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异部宗轮论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异部宗轮论》,一卷,题世友菩萨造,唐玄奘于龙朔二年(662)译出。在其前,此论已有过两种译本:一为三秦时代的失译本,题称《十八部论》一卷;一为陈真谛译本,题称《部异执论》一卷。《十八部论》未标造论者名字,论首序偈前有"罗什法师集"五字,论中译音下注秦言云云,因此,隋代吉藏认为罗什所译。但各种旧经录都作为失译。它的现行本有梁代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问经》卷下《分别部品》长行和偈颂一段,当系后人摘录加入的。

  本论的作者世友,据玄奘所传,系佛灭后四百年许迦腻色迦王时人,是当时说一切有部四大家之一。论首五序偈中,第三偈特提到他的作论(但此一偈,在秦译本缺文),称为大菩萨。大概是有部中人相信他会继续弥勒成佛,名师子如来(见《出三藏记集》卷十,《婆须蜜集序》),故以菩萨相称,当然这一偈是出于后人所加。中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说他是注解世亲《俱舍论》的世友,时代未免太迟,不足信。

  本论出于有部大家之作,故其主要内容,完全依照有部的说法来叙述,特别带着北方有部正宗毗婆沙师的色彩。论述佛灭后一百余年(秦、陈译本都作佛灭后116年)至四百年期间,印度佛教分派的历史和各部派不同的教义(即部执)。其结构,首有序偈五颂,述造论因缘及造者。次本论长行,先总叙佛灭后争论初兴之时代以及分裂为大众、上座两根本部派的事由。次分叙大众部于佛灭后二三百年内,再经四次分裂,本末合成九部。上座部于佛灭后第三四百年内,再经八次分裂,本末合成十一部。这样总有十八部。后文分叙大众、上座两系各派的本宗同义(即各派从它的本部分裂时所公认的主张)和末宗异义(即各派分立以后自宗继续建立的主张)。这一大段系依分裂先后,作十一类来叙述。即一、一说、说出世、鸡胤三部与根本大众部合叙;二、西山、北山二部与制多山部合叙;三、法上、贤胄、正量、密林四部与犊子部合叙;四至十一、其余说假、多闻、说一切有、雪山、化地、法藏、饮光、经量各派分叙。现有汉译典籍,关于佛灭后佛教部派分裂次第以及各派异执的较完整的记述,仅有本论一种,所以它实为研究部派教义极重要的资料。

  本论以北方有部之说为据,这在各方面都看得出来。如本论叙说有部,认为是佛灭后第三百年许,因与根本上座部少有乖诤而分出来的一部,并与转为雪山部的根本上座部对立,其后即从有部次第分出犊子、化地、饮光、经量诸部。这些即暗示上座内部是长时期的和合,又暗示自宗为根本上座部之最古的代表者,立说亦最先出。又如称跋耆子部为犊子部,称牛王部为鸡胤部,这都是北方有部对于他派表示轻蔑的说法。因之,本论所述和锡兰所传,《舍利弗问经》所传,清辨所传,以及西藏多罗那他所传有部以外的诸说都有出入,而本论所述并不能无条件地看成史实,必须比较研究,才能勘定。

  另外,关于大众、上座两根本部派分裂情况的记述,虽基本上为有部之说,但三种汉译本,前后亦不尽同。如关于发生争论的五事的来历,失译本谓由大僧别立,陈译本谓由外道(意在泛指与自宗对立的他派)所立,两译都未确定五事为何人所创,到了唐译才全用婆沙师之说,将五事归之于大天。又关于大众部的形成,秦译谓是三比丘,陈译谓是四种破教大众,所指都偏属大众部的一面;唐译则谓四众共议大天五事,则四众中又有分化,其从大天说者为大众部,反对大天说者为上座部。就这些不同的叙述上看,可知关于根本两部分裂情况的传说,即同在说一切有部之内,也曾有过迭娑变化,究竟真相还是有待研究的。

  本论的梵本已佚。汉文本失译本约在公元402~410年间所出,底本最古,但四序偈前,有"罗什法师集"之语。如属可信,当时本论应有几种梵本流行。唐译文末,附载有玄奘自述一颂,也说"备详众梵本",则各种梵本中有出入更不待言了。陈译本关于可住子部(即犊子部)本宗同义,载有此部异执三种假、一切众生有二种失等十余则,为余二种译本所无,这或是陈译所据梵本是流行于当时正量部的根据地伐腊毗一带的,因而多出与正量有关的可住子部执若干条。这正可说明本论梵本不同实况的一斑。

  本论尚有藏文译本,收在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此外,有宇井伯寿的日文译本,又有增田慈良的英文译本。藏文译本,1860年由俄国华西列夫重译成俄文,1926年重新译成英文。日人寺本婉雅与日暮京雄又复译成日文,并附有清辨、律天著作译文对照。

  本论的注解,有唐窥基撰《述记》一卷,在日本更有注释《述记》的撰述,以荣天撰的《目论》与宪荣撰的《发轫》较为著名。本论的陈译本《部异执论》,有真谛《疏》十卷,已佚,一部分遗文解释各派得名因缘等,散见于隋吉藏《三论玄义》及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内。此外,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内,还收有失译的律天《异部宗轮论中异部说集》,为从本论略抄的性质,内与本论所叙述者有异,可资参考。

上篇:成实论 下篇:四十二章经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全一卷。隋代智顗述。略称坐禅法要、童蒙止观、小止观...

横截

(术语)横截三界五趣生死之流,而往生于极乐也。无量...

上渊

(1627~1679)明末清初禅僧。又称海渊。冀州新河人,...

释门归敬仪

凡二卷。唐代道宣撰。略称归敬仪。详述佛教礼拜归敬之...

福度

(1637~?)明末清初临济宗僧。西蜀(四川)永川人,...

质碍

具有色法(物质)之性质者,因其具有质量,而与他物相...

召请

指劝请佛菩萨或召致人众。又称请召、迎请。大日经卷七...

应修习相

【应修习相】 p1400 对治四种应远离相,随其所应,当知...

贪欲盖之食及非食

【贪欲盖之食及非食】 p0979 瑜伽十一卷五页云:问此贪...

三种禅

指三种禅定,即:(一)世间禅,乃色界、无色界之禅定,...

九品弥陀

指九种阿弥陀佛之尊形。由于机类不同,往生极乐净土者...

拘夷那羯

(地名)又作俱夷那竭,拘尸那。世尊入灭之国名。在中...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

难信之法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天眼通宿命通,真有这回事吗

问: 师父,我遇到一个疑团,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