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知事

【禅林象器笺】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东序,此言知事,乃主事也。

《敕修清规·两序章》列东序知事,云:“都监寺、维那、副寺、典座,直岁是也。”

忠曰:“知事之知,犹如知州之知也。”知寮、知浴、知殿等例解。

《品字笺》云:“知,主也。《易》:‘干知大始。’又如今之知府州县,知字皆作主字解。”

明极俊禅师云:“以廉于己,世法通者归东序,谓之知事。”详于〈两班〉处。

《僧史略》云:“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译为知事,亦曰悦众,谓知其事,悦其众也。稽其佛世,饮光统众于灵鹫,身子莅事于竹林,及沓婆摩罗年甫十六,已证应真,其后念身不牢固,请为僧知事。”

《宝积经·入胎藏会》曰:“世尊告阿难陀曰:‘汝今宜去告彼难陀,令作知事人。’即便往报:‘世尊令尔作知事人。’问曰:‘云何名为知事人?欲作何事?’答曰:‘可于寺中检校众事。’问曰:‘如何应作?’答言:‘具寿!凡知事者,若诸苾刍出乞食时,应可洒埽寺中田地,取新牛粪,次第净涂,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当为白僧。若有香华,应行与众。夜闭门户,至晓当开。大小行处,常须洗拭。若于寺中有损坏处,即应修补。’”《永平清规·引之。

《大方等日藏经》云:“频婆娑罗王言:‘世尊!有何等人堪为知事,守护僧物,供养供给如法比丘?’佛言:‘大王!有二种人堪持僧事,守护僧物。何者为二?一者具八解脱阿罗汉人;二者须陀洹等三果学人。此二种人堪知僧事,供养众僧。诸余比丘或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为知僧事。’”

《宝积经·宝梁聚会?营事比丘品》云:“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能营众事?’佛告迦叶:‘我听二种比丘得营众事,何等二?一者能净持戒;二者畏于后世,喻如金刚。复有二种,何等二?一者识知业报;二者有诸惭愧及以悔心。复有二种,何等二?一者阿罗汉;二者能修八背舍者。迦叶!如是二种比丘,我听营事,自无疮疣。何以故?迦叶!护他人意,此事难故。迦叶!于佛法中,种种出家、种种性、种种心、种种解脱、种种断结,或有阿兰若,或有乞食,或有乐住山林,或有乐近聚落,清净持戒,或有能离四枙,或有勤修多闻,或有辩说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毗尼仪式,或有游诸城邑聚落,为人说法,有如是等诸比丘僧、营事比丘,善取如是诸人心相。

“‘乃至迦叶!若营事比丘数得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僧,或复难与,或困苦与,或少与,或不与,或有与者,或不与者,营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堕秽恶饿鬼,常食粪丸。此人命终,当生是中,尔时更有饿鬼以食示之,而复不与此鬼。尔时悕望欲得,谛视此食,目不曾眴,受饑渴苦,于百千岁中常不得食。或时得食,变为粪屎,或作脓血。何以故?有持戒人,人所敬礼,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难与之。迦叶!若营事比丘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辄自杂用,得大苦报,若受一劫,若过一劫。何以故?以侵三宝物故。迦叶!若营事比丘闻如是罪,知如是罪,而故生瞋心于持戒者,我今说此,诸佛世尊所不能治。迦叶!是故营事比丘闻如是非法罪已,应当善护身口意业,自护亦护他。迦叶!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自以慈心说如是法,为无惭愧者说无惭愧法,有惭愧者说惭愧法。’”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盗戒》云:“然盗戒相隐,极难分了,若广张体貌,徒盈卷轴。至于披检,取悟必繁,故略列犯缘,粗知梗概,意存省事知足。忧心念道者,缘境既局,少应清洁。若多众务而欲高升者,必罗盗网,终无有出。何者?由心怀胜劣,倒想未倾,初果无学方可营事。有心怀道者,细读附事,深思乃知。”

《人天宝鑒》云:“石窗恭禅师久依天童宏智禅师,细大职务靡不历试。一日,归省母,母曰:‘汝行脚本为了生死,度父母,而长为人主事,茍不明因果,将累我于地下。’恭曰:‘某于常住,毫发不欺,虽一炬之灯,亦分彼此之用,无足虑我。’母曰:‘然,过水得不脚湿。’”

忠曰:“世尊说须陀洹、阿罗汉而方可知事,盖其滥盗犯也。恭师之母,惧果因,如此深得佛意。呜呼贤哉!今之知事,若秉意不低细,则为不及一妇人之智焉。”

上篇:直岁 下篇:直堂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林象器笺

宝聚三昧

百八三昧之一。入此三昧,见一切境土悉如七宝所聚。大...

临终现前愿

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又作临终迎接愿、摄...

能引支

指十二因缘中之“无明”与“行”二支;以此二支能引发...

福盖

(杂语)福德盖身,谓之福盖。福盖正行所集经一曰:汝...

初刹那识

(术语)生有最初之第八识也。最初之一刹那,唯此第八...

五事异熟非异熟分别

【五事异熟非异熟分别】 p0287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页云:...

欲贪

梵语 kāma-rāga,巴利语同。又作欲贪随眠。指欲界之...

悲智

慈悲和智慧,是佛菩萨所必备的二种德性,也叫做悲智二...

优婆夷堕舍迦经

(经名)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一卷,失译。与佛说斋经...

相违因

【相违因】 p0835   瑜伽五卷十二页云:依障碍因依处...

阿罗蜜

(杂语)Harmita,译曰远离。智度论五十三曰:阿罗蜜,...

二果

(术语)小乘四果之第二一来果也。梵名斯陀含Sakṛdā...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唐大荐福寺翻经沙门法藏述 夫满...

圣严法师《学佛的基础》

(一)宗教常识 在世界上,属于全球性而且历史悠久的宗...

从医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瞭,当竭力...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机心越深,以后的奇祸就越大

看看我们的饮食:我们每天都追求美味,这些所谓的美味...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

守金不舍堕蛇身

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