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钵囊

【禅林象器笺】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毗奈耶杂事》云:“佛在江猪山施鹿林中,时有苾刍手擎钵去,在路脚跌,钵堕遂破,因斯阙事,以缘白佛。佛言:‘苾刍不应手擎其钵。’便以衣角裹钵而去,废阙同前。佛言:‘应作钵袋盛去。’苾刍手携,招过如上。佛言:‘不应手持而去,应可作襻,挂膊持行;若异此者,得越法罪。’”音释:襻,普患切,衣系也。膊,伯各切,肩膊也。

又《毗奈耶杂事》云:“钵袋襻,应阔作,内安氎,以线络之,勿令卷缩。”

又《毗奈耶杂事》云:“佛言:‘乞食应持钵络掩盖而去。应作方尺布袋,提上两角,置钵在中,角施短襻,将行乞食,得遮尘土,复易擎持。’注:神州比来无此钵袋,下留尖角,钵不动摇,不同平巾转动流溢。作时应取布小尺二尺,宜使正方,傍边剪却衣横襻,用时极理安稳也。”

《四分律》云:“手捉钵,难护持,佛言:‘听作钵囊盛。’不系囊口,钵出。佛言:‘应系。’手捉钵囊,护持。佛言:‘应作带络肩。’”

《十诵律·云:“佛言:‘从今行时,不听捉杖络囊,犯者突吉罗。’佛自恣后,人间游行,有一羸瘦比丘,手捉钵行,佛知故问:‘汝何以手捉钵行?’答言:‘无物可盛。’佛言:‘从今羸瘦老病比丘,僧羯磨听捉杖络囊盛钵行。’”

《碧巖录》云:“或若有个汉,信得及,把得住,不受人瞒,祖佛言教是什么热碗鸣声!便请高挂钵囊,拗折拄杖,管取一员无事道人。有一般汉,受人商量祖佛言教,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却须挑起钵囊,横担拄杖,亦是一员无事道人。”

上篇:不审 下篇:不住拜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林象器笺

七圣财

(名数)见道以后之圣者,分七种。诸经所说少异。宝积...

月灯三昧

佛尝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对月光童子宣说一切诸法体性平...

摩竭

【摩竭】   或摩伽罗,此云鲸鱼。雄曰鲸,雌曰鲵,大...

总别分门

总别分门者,谓若处显示先以一句总,标后以余句别释,...

达岸

(918~978)宋代僧。韶州(广东)曲江人,俗姓梁。讳...

二答

言答和示相答。言答是以言语来作答;示相答是示现种种...

我有一想

【我有一想】 p0647   瑜伽八十七卷五页云:有一想者...

骨节烦疼因缘经

(经名)说佛今生感受骨节疼之宿世因缘。摄于兴起行经...

别传寺

位于广东仁化丹霞山危崖上。雄关屹立,号称百粤名刹,...

大僧

(术语)对于沙弥而称比丘曰大僧。...

放光般若经

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凡二...

差别分别

【差别分别】 p0929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云何...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阿难说...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怕冷可多吃四类食物

一、根茎类: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

为何华不著菩萨,只粘著声闻众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蕴中无我,不知蕴亦是空。执境为...

印度人的素食观

在印度餐馆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于讲故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作为生命体验者,...

【推荐】当遇到逆缘时,要观照两件事情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

因为知道会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人的生命在呼吸间,但我们不能只是知道会死,我们要好...

生活处处是佛法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

造作的善恶业必由自己承担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