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灭摈

【禅林象器笺】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削僧籍也。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云:“言灭摈者,谓犯重比丘,心无惭愧,不肯学悔,妄入清众,滥居僧限,当三根五德举来,诣僧忆念,示罪令自言已,与白四法。”又〈足数众相篇〉云:“灭摈者,谓犯重已,举至僧中,白四除弃也。”

《释氏要览》云:“《弥沙塞》云:‘梵罚此有二法:一、默摈,谓一切人不与来往言话等;二、灭摈。’ 灭即灭名也。《尔雅》云:点灭,如今勾点糊灭名字也。律谓犯重罪,心无惭愧,众所不容,不可共住,举来僧中,示罪驱出。’《多论》云:‘但实犯罪,大众有知,不须自言,直尔灭摈驱出,所谓贵安善人也。’”

《地藏十轮经》云:“佛言:‘善男子!如来成就善巧知根机智,若诸弟子远离福慧巧方便智,及以布施调伏寂静,失念心乱,来至我所,归依于我。而我善知彼根意乐,随眠胜解,随其所应,为说治罚毗柰耶法。若诸众生,其性很戾,于诸学处不能奉持,为令久住我之圣教,多有所作,或为制立忆念治罚,或以言教恐怖呵责,或暂驱摈,或令折伏归诚礼拜,或不与语,不共同利,或如草布,或复灭摈。’”

忠曰:“灭摈者,当世之死刑。谓律乘犯四重者,为波罗夷罪,于是人方行灭摈矣。所谓灭者,除去名籍也。《行事钞·篇聚名报篇》云:‘《四分》云:波罗夷者,譬如断人头,不可复起。若犯此法,不复成比丘故。’”

上篇:免丁钱 下篇:比丘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林象器笺

虎丘

(人名)宋虎丘山绍隆。嗣圆悟克勤,得应庵传道。绍兴...

外海

于佛教之世界观中,世界之中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

性相学

(术语)性者诸法之自体,相为其相貌义理也。又名法相...

摄法处苦

【摄法处苦】 p1458 瑜伽四十二卷九页云:摄法处苦者:...

二双四重

(术语)真宗所立之教判也。难行道有竖出竖超之二重,...

色聚依六处转

【色聚依六处转】 p0570   瑜伽三卷四页云:又诸色聚...

释迦像

指雕画释迦牟尼佛之身像。即思慕释尊人格之伟大而雕画...

一真地

证悟一真法界的实际理地。...

草疏

(杂名)禅林所用之疏,多为四六体,有时为散文。是谓...

大悲普现

(术语)谓大悲之观音菩萨现三十三身。而普应众机也。...

补剌拏伐摩

【补剌拏伐摩】   西域记云:唐言满胄,无忧王末孙。...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等的痛...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佛说施灯功德经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阿弥陀佛这个愿发得太及时太重要了

垂慈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这个愿发得是太及...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助念他人,启示自己

张奶奶老人家舍报了,家属不同意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

【推荐】本色而脱俗是一种魅力

大学毕业后,我不走包分配的老路,直接到一家外企工作...

修塔延寿

从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国王,曾有一位聪明的看相师傅为...

为官无功便有过,为僧无德便有罪

清朝才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古时有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