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郁地延那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名 Uddiyāna 或 Odiyāna, Oddiyāna。位于北印度之古地名,乃怛特罗佛教之起源地。为四圣地之一。于近世,此地引起学界广泛注意,其中,关于其地理位置,有多种异说,代表看法有下列数说:(一)地理学者犹雷(H. Yule)以为郁地延那位于苏瓦特河(Swat)流域之白夏瓦(Peshawal)北方,并据玄奘之记录,进一步推定为兴都库什(Hindu Kush)山脉南方之丘陵地带之大部分。(二)华德尔(L.A. Waddell)继承其说,认为此地系指喀什米尔(Kashmīra)西北部之加慈尼(Ghazni),即乌仗那(梵 Udyāna)或乌长(梵 Urgan)。(三)莱维(S. Lévi)认为在喀什噶尔(Kashgarh)地方;又以为系哈拉帕拉沙得萨斯特立(Haraprasāda ?āstrī),即奥立沙(Orissa)地方。(四)巴达恰利亚(Benoytosh Bhattacharyya)则主张在阿萨密(Assam)或孟加拉之说。巴氏提出四项理由以支持其主张:(1)西藏史书之记事:乌仗那国王因陀罗浦谛(梵 Indrabhūti),其子莲华生(梵 Padmasambhava)曾于加荷尔(Jāhor)娶寂护(梵 ?āntiraksita)之妹;而加荷尔被推定在东孟加拉之达卡(Dacca)地方,即现今之沙波尔村(Sābhār)。准此,乌仗那应在加荷尔附近。(2)除乌仗那以外,另被认为四圣地之一的迦摩基耶(梵 Kāmākhyā)与西利喝达(梵 Sirihatta)位置邻近,故乌仗那应亦在不远之处。(3)据云乌仗那国与楞伽普罗(梵 Lavkāpuri)为姊妹国。楞伽普罗为阿摩罗犍多迦(梵 Amarakantaka)山脉之一峰,或在阿萨密或中央印度,或锡兰。故楞伽普罗之位置若在阿萨密,则乌仗那亦应在同一国,因而推定乌仗那在阿萨密。(4)据著名的印度、西藏、蒙古之佛教史“如意宝树史”(藏 Dpag bsam ljov bzav)之记载,怛特罗成就者之一的螺巴(藏 Luipā)曾出仕乌仗那国,又据西藏大藏经丹珠尔目录所述,螺巴乃孟加拉人,其著作多以孟加拉语撰写。若乌仗那在孟加拉,则此二记述不约而同。然现代学者支持此说者不多,因其所根据西藏史书之记载,未脱传说之范围,故未得学界承认。(5)图吉(G.Tucci)认为郁地延那即是西北印度苏瓦特溪谷地带之乌仗那或郁地引那(梵 Udnvānaka),此说于诸说之中较为有力。图吉近年在此地进行考古学发掘,发现多数有关怛特罗佛教之遗品。

图吉之说如能确定,则此地与佛教有极深之渊源,盖 Udnvānaka 在汉文典籍中音译为乌仗那、乌场、乌苌、乌长那、乌填那、乌填曩、越底延、郁地引那,古来为东西交通之要地。虽在纪元前曾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其后又被匈奴侵略,然于西元一千年顷被回教徒灭亡以前,此处佛教文化一直盛行;经典中所记述佛陀之事迹及本生故事,如割肉喂鹰、闻半偈而舍身、降伏恶龙等著名故事,皆发生于此地。

大唐西域记卷三详录乌仗那国之记载,谓此国之周围有五千余里,山谷相属,川泽连绵,虽有谷稼,然地利不肥。金、铁极丰,多产蒲萄、郁金香等,林树蓊郁,花果茂盛,寒暑和畅,风雨顺序。人性怯懦,俗情谲诡,好学而不切。时人多以禁咒为业。多著白[叠*毛],少有余服。语言大致与印度相同,文字、礼仪亦颇类似。崇重佛法,敬信大乘。沿苏婆伐窣堵河之河岸,旧有一千四百伽蓝,多已荒芜。昔有僧徒一万八千,后渐减少。僧徒并学大小乘,而以“寂定”为业;又善于持诵文句,然未究深义;戒行清净,而特娴禁咒。律仪传训有五部:法密部、化地部、饮光部、说一切有部、大众部。另有十余所天祠,异道杂居。又国中有四、五座坚固小城,其王大多治于瞢揭厘城,该城周围有十六、七里,居民殷盛。

上述记载中之“苏婆伐窣堵河”,梵名为 ?ubhavastu 或 Subhavastu,即是苏瓦特河,亦即如意宝树史上所谓之“郁地延那乃怛特罗教最初发生地”。另据八十四成就者传一书所记述,郁地延那系拥有五十万都市之国,分为二王国,一为三婆罗国(梵 Sambhala),由因陀罗浦谛王统治;另一为楞伽普罗国,由加拉因陀罗王(梵 Jalendra)统治。加拉因陀罗王之子娶因陀罗浦谛王之妹罗珂修明迦罗(梵 Laksmīkarā)为妻。彼女得因陀罗浦谛之印可而成为成就者时,因陀罗浦谛乃让国与子而退位。又据西藏之传说,佛陀曾在郁地延那传授金刚乘(梵 Vajrayāna)之教法予因陀罗浦谛。大抵而言,关于郁地延那之传说,皆极具神话色彩,记载此类传说者,有不少西藏典籍。如布顿(藏 Bu-ston)所作,开启怛特罗部深义门之宝钥(藏 Rgyud-sdehi zab-don sgo-hbyed Rin-chen gces-pahi lde-mig)、怛特罗概论(藏 Rgyud-sde spyihi rnam-par-gshag-pa)、青册(藏 Deb-ther svon-po)等书,惟各书记载略有不同。

此外,西藏又有一传说,谓因陀罗浦谛王常见僧侣于午前由东往西,午后由西往东,成群飞行空中。王知是佛陀之声闻弟子以神变力往还舍卫城行乞,即请降临传授金刚乘教。此一传说或因 uddīyana 一词与 uddayana(飞翔)类似而来。然据近人研究,谓郁地延那国王因陀罗浦谛与秘密集会怛特罗之间并无密切关系;并以为所谓“怛特罗佛教之乐园、理想国土”之郁地延那,未必真有其地,而系怛特罗佛教徒之空想世界而已。要之,由于该地曾被回教徒侵入,并彻底破坏,故后世怛特罗佛教徒在憧憬昔日佛国郁地延那之余,乃将其理想化,种种传说,或系由是而来。[布顿佛教史、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H. Yule: 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ed.H. Cordier 3rd edn; L.A. Waddell: Lamaism; B. Bhattacharyya: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Esoterism; G. Tucci: Tibetan Painted Scrolls vol. I](参阅“乌仗那国”4175) p6980

上篇: 下篇:郁多罗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二师

(一)指释迦如来与多宝如来二大导师。 (二)指圣师与凡师...

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   亦名调达,亦名提婆达兜。法苑云:本...

有意

【有意】 p0538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二页云:俱生闻思...

意乐毁坏

【意乐毁坏】 p1208 瑜伽六十九卷三页云:云何名为意乐...

大摄受

佛的德号,因佛以大慈大悲来摄受一切众生。...

故骨

(杂语)遗骨也。旧杂譬喻经下曰:昔有人死后魂神还,...

众云何?谓二众烦恼,见道所断众,修道所断众,欲界见...

大安般守意经

(经名)三卷,后汉安世高译,安般者梵语,数息观也,...

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

【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 p1118 因明入正理论云:异品一...

神会语录

系收集唐代荷泽宗之祖神会法语之书。完本今散佚不传。...

兜牟卢

(天名)天名。慧琳音义十二曰:兜牟卢,梵语天名也。...

住法

云何于诸法中安住于法?若不得修慧唯勤方便修习闻思,...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发意受慧品...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

智者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

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听的人。器量狭小的人,就像...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