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梵语 sukha,巴利语同。为“苦”之对称。即身心适悦之感觉。三受之一,又作乐受;亦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故又作乐根。若由身、心上区分之,于身之适悦感受称为乐受;于心则称喜受。乐总为一切善业所引生之果报,故其业亦称顺乐受业。乐有多种分类,即:(一)三乐:(1)天乐,修十善,生于天界所受之乐。(2)禅乐,入禅定境界之乐。(3)涅槃乐,又作寂灭乐,得涅槃之乐。三乐另有:(1)外乐,指眼等前五识所生之乐。(2)内乐,指初禅、第二禅、第三禅意识所生之乐。(3)法乐乐,由无漏之智慧所生之乐。

(二)四乐:(1)出离乐,又作出家乐,即出家求道而得解脱之乐。(2)远离乐,指初禅之乐,即远离欲与恶不善法之乐。(3)寂静乐,为第二禅以上之乐,即止息寻、伺等精神作用之乐。(4)菩提乐,远离烦恼而获真实智之乐,即得菩提之乐。此四种乐又称四味、四无罪乐,乃超越世间之寂静世界所具有之四种乐味。四种乐加上涅槃乐,则为五种乐。[大毗婆沙论卷十四、卷七十八、俱舍论卷三、卷十五、成唯识论卷五、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卷十五、华严经探玄记卷七、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十六]

(二)以乐器奏出音曲。有声乐、器乐、舞乐三类。经中之言“乐”,多为器乐之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上):“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即是其例。据梵文楞伽经(Lavkāvatāra sūtra)第一章所记,印度有七全音,即具六(saharsya)、神仙曲(rsabha)、持地调(gāndhāra)、明意(dhaivata)、近闻(nisāda)、中令(madhyama)、鸡尸迦(kai?ika)。亦有以等五(梵 pañcama)替代鸡尸迦,称为七全音者。在南印度阿摩罗婆提(梵 Amarāvatī)塔之栏楯雕刻中,刻有琵琶及横笛类之乐器。又无量寿经钞卷五解释无量寿经所说之五音,以为即宫、商等五声。

在中国,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征、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柷等。其后印度、西域等地之乐传来,五声乃加变宫、变征而成七声,乐器种类亦有增加。盖佛教禁止以娱乐为目的之歌舞音曲,长阿含卷十一善生经中,列举伎乐之六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以禁止作倡伎乐为八关斋法之一;五分律卷二十六禁止比丘自以歌舞供养于塔。然据法华经玄赞卷四末(大三四·七二七中):“发菩提心经云,音乐、女色,不以施人,乱众生故。此供养佛,故不相违,如金藏中音乐供养事。”即准许以音乐、歌舞等供养于佛。[发菩提心经论卷上、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四之三、前汉书卷二十一下、隋书卷十四](参阅“佛曲”2626) p6096

上篇:楼阁 下篇:乐天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行事钞篇聚名报篇第十三

亦名:篇聚名报篇 子题:篇聚、篇、聚 行事钞·篇聚名...

主伴具足

华严宗所谈法界缘起之法,若以此为主,则以彼为伴,以...

异熟障

梵语 vipākāvarana。指众生由过去世之烦恼业因而招感...

寺门

即寺院之门。日本佛教界据之转指住寺之僧众。十住毗婆...

真佛子

(术语)别教菩萨,始到初地,即证我法二空之真如,故...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术语)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

天人致敬愿

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七愿。又称人天致敬愿。即誓愿...

妙观

(一)相对别教“隔历三观”而言,天台宗以圆教之“圆融...

三部经

略称三经。为各宗自经典中特别选出三部与其宗义同性质...

着新衣戒衣作净色体如非

子题:五大色衣不成受、好衣二种净、割缕净、青色、黑...

增语增语路

【增语增语路】 p1316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如世尊说增...

现图曼陀罗

(术语)胎藏金刚之两部曼荼罗,流布于世者。本为现于...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当来变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

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

惟贤长老《人生的真谛》

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