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得戒舍戒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即得戒与舍戒之并称。又作发戒失戒。发得律仪、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三种之无表色,称为得戒;反之,舍失所得之戒体则称为舍戒。无表色,指于身中相续恒转,有招致乐果及防非止恶,或招致苦果及防善止善之功能的无见无对之色法。

律仪之无表色有三种,即:(一)静虑律仪,即定共戒,乃得有漏之四根本及四近分静虑地之心时所得之无表色,属于色界之戒。(二)无漏律仪,即道共戒,乃得无漏根本近分静虑地之心时所得之无表色。(三)别解脱律仪,即所谓七众所持之戒,乃依他人教导之力而得之无表色,属欲界之戒。又依他人教导者有从僧伽得及从补特伽罗得二种,从僧伽而得者有比丘、比丘尼及正学律仪;从补特伽罗而得者为其余之五种戒,即勤策、勤策女、近事、近事女,近住等五种律仪。又比丘、比丘尼之得具足戒又分自然得、见谛得、善来得、信佛得、问答得、敬重得、遣使得、边五得、十众得、三归得等十种得戒之缘;对此,四分律、摩诃僧祇律、五分律、毗尼母论等诸典所说各不相同,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末一一详载之。

不律仪,即非律仪之恶戒,得此无表色之原因有二:(一)生于以杀生等为业之家,依初所现行杀等之加行而得。(二)虽非生于不律仪之家,初起意愿从事杀等之业以为活命时,即得此无表色之恶戒。

非律仪非不律仪,即处中之善戒恶戒,得此无表色有三因:(一)依因而得,即初施园林而种下诸福田时所得。(二)依受而得,例如自誓未礼佛不先食、常于六斋日施食等。(三)依重行而得,即由殷重之“作意”而行恶行善所发得之无表色。作意,系指内心警觉之精神作用。

舍戒者,亦分律仪、不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三种,且其舍戒之缘,依诸部及大乘之说亦各不相同。据俱舍论卷十五载,三种律仪的舍戒之缘分别为:(一)静虑律仪依二缘而舍:(1)易地,即由下地生于上地或由上地来生下地时。(2)退失,即由已获胜定之功德而退失时。(二)无漏律仪依三缘而舍:(1)得果之时,舍先前之向道及果道,故亦舍先前之律义。(2)于练根之位,得利道而舍钝道,故亦舍诸律仪。(3)以退失果道、胜果道之故。(三)于八种别解脱律仪中,除近住律仪外,比丘、比丘尼等七种律仪皆依四缘而舍,即:(1)以意乐之故。(2)以命终之故。(3)以生为二形之故,即兼具男女二根者。(4)以断善根之故。近住律仪则有五种舍戒之缘,即于前述之因缘,另加“夜尽”而为五缘。

不律仪之恶戒,依三缘而舍戒,即命终、得戒、生为二形。非律仪非不律仪之处中戒,依受心断坏(弃前所受)、势力断坏(净信或烦恼之势力)、作业断坏(不复作)、事物断坏(如舍施之事物)、寿命断坏(所依止转易)、善根断坏等六缘而舍其戒。

除上记各类之舍戒外,瑜伽师地论特别论述大乘菩萨之舍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举出二种舍戒之缘:(一)退菩提心,(二)犯重舍。并谓大乘菩萨若起此二缘,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如是则他日虽有机会重受菩萨戒,然已非新受,亦非新得。此外,同论卷七十五另又举出大乘菩萨四种舍戒之缘。大抵而言,瑜伽师地论认为菩萨戒之舍戒因缘,若非由于退失菩提心或犯上品之重罪而舍戒,即可尽未来际永不退失;此系异于声闻律仪戒之由于命终而舍戒。然若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众受学品之说,则谓菩萨一旦受十无尽戒(即圆顿妙戒)即可永不退失。对瑜伽论与璎珞经两说之出入,唐代之新罗学僧义寂于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上加以阐论,以“种子之薰习功能”之说会通此一经一论之说法。[四分律卷五十七、十诵律卷一、卷五十六、五分律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俱舍论卷十四、卷十五、大乘义章卷十](参阅“戒”2896、“无表色”5097) p4550

上篇: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 下篇:得果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行一念

(术语)对于信一念而言。一声称南无阿弥陀佛也。...

有相教

佛于成道之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世称有相教,因阿含...

修定能证殊胜智见

【修定能证殊胜智见】 p0905   法蕴足论七卷四页云:...

蜀板

宋藏(宋板大藏经)之一。又称开宝藏。自宋太祖开宝四...

清净佛土相

【清净佛土相】 p0961 摄论三巻二十页云:复次诸佛清净...

秉法

(术语)羯磨法四种之第一。行羯磨法时受戒忏悔等之法...

双峰寺

(一)位于广东韶州乳源县西双峰山下。又称兴福院。宋代...

随义转用

(杂语)又作随宜转用。止观私记七曰:随义转用。补忘...

三性与二谛相摄

【三性与二谛相摄】 p0211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此...

本生经

本生,梵语 jātaka,巴利语同,音译作阇多伽、阇陀伽...

相触得五罪

亦名:触该五聚   资持记释云:“触该五聚,唯无提舍...

式叉女六法

式叉女六法者:   一、染心相触不得犯    四、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佛说八关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

学佛的人先从控制情绪开始

常言道好言一声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这个说好话说...

了解自己的优点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学佛后如何发家致富和避免损财

有些人通过杀生、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这些钱财在获得...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