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戒体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子题:心相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戒量、测思、得戒之因、明慧、法体、发体正要、得法元由、决所受成否、无戒满洲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明戒体者。若依通论,明其所发之业体。今就正显,直陈能领之心相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以己要期;施造方便;善净心器,必不为恶;测思明慧,冥会前法。以此要期之心,与彼妙法相应。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领纳在心,名为戒体。”

资持记释云:“正示中三:初二句示戒量。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也。二谛者,佛所立教也。此谓约境显戒,故云等法。以己下,正明心相。初句立誓尽一形寿;次句通包礼敬陈词身口二业;善下,明屏绝妄念;测下,明心法相应。测思者,成业之本,得戒之因,三品心中,随发何等。明慧者,反照心境,如理称教,而非倒想妄缘前境。或以四字别解者,测谓发心,思即缘境;明谓有记,慧即检察。上明用心,下明合法。由上起心,必须遍缘尘沙等境;法从境制,量亦普周;心随法生,法广心遍;心法相应,函盖相称,故云冥会。冥,暗;会,合也。法犹在境;以心对望,故云前法。下云彼法,义亦同然。以此下,明纳体,初二句蹑上冥会。于下,明法随心起。法是无情;由心缘故,还即随心。故三羯磨时,初动于境,次集于空,后入于心;法依心故,名为法体。领下,示体所在。若据当分,体是非心;不显所依,体与心异。今言在心,乃取圆意,即指藏识为所依处。此之二句,正示无作;昔人反云此是作体;安有心中但领作耶?问:‘若是无作,即是所发。何以前文指如通论?’答:‘此中但言领纳在心,不明所纳是色非色。故指如彼,释相广明。’问:‘前云正显能领心相,岂非作戒?’答:‘此谓以作显无作耳。’问:‘何不直示无作,而明心相者?’答:‘能领之心,发体正要。独兹曲示,余并无文。若乃考得法之元由决所受之成否。苟迷此旨,余复何言?或无记妄缘,或泛尔余善,一生罔象;毕世迟疑。无戒满,圣言有旨。故兹提示,义不徒然。’”(事钞记卷三·一一·一七)(请参阅附录四‘戒体’二七六页)

上篇:戒防二世非 下篇:戒体三宗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萨罗缚奢

(杂名)译曰要愿。求事之愿心也。演蜜钞五曰:要之愿...

合山

指一丛林之全体。又作全山、阖山。或指一山之全体僧众...

出世诸法差别

【出世诸法差别】 p0483 瑜伽六十五卷十四页云:又由五...

正遍智

又名正遍知,即真正普遍知道一切之法,为佛十号之一。...

枯木

(杂名)唐石霜诸禅师会下有禅坐而不卧者。天下谓之枯...

八大童子印言

即不动尊使者八大童子之印言。(一)慧光,印为金刚合掌...

空相

【空相】 p0786   辩中边论上卷一页云:颂曰:虚妄分...

钵履曼荼罗

(杂语)Pari-maṇdala,又作钵哩曼荼罗。译曰圆。寄归...

敕修百丈清规

凡八卷(又作二卷)。略称敕修清规、百丈清规。元朝东...

天师道

即五斗米道,其开祖张陵自称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北魏...

佛祖通载

(书名)具名佛祖历代通载。二十二卷(或作三十六卷)...

我常不得成立

【我常不得成立】 p0650   显扬十四卷十八页云:云何...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饿鬼报应经 失译附东晋录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

禅宗五家七宗——云门宗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创...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

凡所有相,统统是实相

这个比喻要注意听,开悟的关键、常跟无常这个观念,这...

古人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

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

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

我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我们总是在向外索求,从不想对外付出。修行正是要逆其...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