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识蕴

【法相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识蕴】 p1431

如五蕴中说。

二解五蕴论六页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摄故。最胜心者:谓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中,诸行种子,皆采集故。又此行缘,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随转。又由此故;从灭尽等至无想等至无想所有起者,了别境名转识还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转故。又令生死流转旋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故。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识。能执持身故。最胜意者:谓缘阿赖耶识为境,恒与我痴我见我慢及我爱等相应之识。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果及与圣道灭尽等至现在前位。

三解广五蕴论十四页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意。意所摄故。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此能采集诸行种子故。又此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故。又由此识,从灭尽定无想定无想天起者,了别境界转识复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生起。又令生死流转回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故。最胜意者:谓缘藏识为境之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

四解俱舍论一卷十二页云:已说受等三蕴处界;当说识蕴,幷立处界。颂曰:识、谓各了别。此即名意处。及七界应知。六识转为意。论曰: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此复差别,有六识身。谓眼识身、至意识身。应知如是所说识蕴、于处门中,立为意处。于界门中,立为七界。谓眼识界、至意识界。即此六识,转为意界。

五解品类足论二卷十五页云:识蕴云何?谓六识身。即眼识、乃至意识。

六解集异门论十一卷二页云:云何识蕴?答:诸所有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识蕴。诸所有识者:云何名为诸所有识?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如是名为诸所有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者:云何过去识?答:若识、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转,已现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过去,尽灭离变;过去性,过去类,过去世摄;是名过去识。云何未来识?答:若识、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转,未已现转;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性,未来类,未来世摄;是名未来识。云何现在识?答:若识、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转,已现转;聚集出现;住未已谢,未已尽灭,未已离变,和合现前;现在性,现在类,现在世摄;是名现在识。若内若外者:云何内识?答:若识、在此相续,已得不失。是名内识。云何外识?答:若识、在此相续,或本未得,或得已失。若他相续。是名外识。若麁若细者:云何施设麁识细识?答:观待施设麁识细识。复如何等?答:若观待无寻唯伺识;则有寻有伺识名麁。若观待有寻有伺识;则无寻唯伺识名细。若观待无寻无伺识;则无寻唯伺识名麁。若观待无寻唯伺识;则无寻无伺识名细。若观待色界识;则欲界识名麁。若观待欲界识;则色界识名细。若观待无色界识;则色界识名麁。若观待色界识;则无色界识名细。若观待不系识;则无色界识名麁。若观待无色界识;则不系识名细。如是施设麁识细识。如是名为若麁若细。若劣若胜者:云何施设劣识胜识?答:观待施设劣识胜识。复如何等?答:若观待有覆无记识;则不善识名劣。若观待不善识;则有覆无记识名胜。若观待无覆无记识;则有覆无记识名劣。若观待有覆无记识;则无覆无记识名胜。若观待有漏善识;则无覆无记识名劣。若观待无覆无记识;则有漏善识名胜。若观待无漏善识;则有漏善识名劣。若观待有漏善识;则无漏善识名胜。若观待色界识;则欲界识名劣。若观待欲界识;则色界识名胜。若观待无色界识;则色界识名劣。若观待色界识;则无色界识名胜。若观待不系识;则无色界识名劣。若观待无色界识;则不系识名胜。如是施设劣识胜识,如是名为若劣若胜。若远若近者:云何远识?答:过去未来识。云何近识?答:现在识。复次云何远识?答:若识过去,非无间灭;若识未来,非现前起;是名远识。云何近识?答:若识过去,无间已灭;若识未来,现前正起;是名近识。如是名为若远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者:云何一切略为一聚?答:推度思惟称量观察,集为一聚;是故名为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识蕴者:云何说名识蕴?答:于此识蕴,显识显蕴显身显聚。是故名为说名识蕴。

上篇:离诸业障 下篇:识食体证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相辞典

鸠夷罗衣

(衣服)四分开宗记三末曰:鸠夷罗衣,绛色羊作衣也。...

独行无明

【独行无明】 p1384 如二种无明中说。 二解 成唯识论...

不相应心

不与烦恼结使相应之心。据瞿昙般若流支所译唯识论载,...

赤眼

(动物)龟之异名也。虚堂净慈后余曰:赤眼撞着大柴头...

魔逆经

梵名 Maju?rī-vikurvāna-parivarta。全一卷。西晋竺...

著我

在五蕴假合的身上,执著有一个实我。...

捕鼠

(譬喻)毁破戒僧之譬也。佛藏经指鸟鼠僧之譬喻。释门...

畜七日药过限戒制意

亦名:七日长药戒制意、长药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

龙子

指海龙之子。据海龙王经卷四金翅鸟品载,海龙之子,常...

三随烦恼

谓昏烦恼乱之法,长时随逐不舍,故称随烦恼。据华严经...

以利求利

【以利求利】 p0496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所得利,不...

兴世

指佛之出世。诸佛出现于世间成佛,随机示现生灭大法,...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等于长安逍遥园译...

【大藏经】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致命的误会

有一个男人总是猜疑身边的亲人朋友,每做一件事都要反...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

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

福报皆从供养布施而来

供养是积累福报资粮的最主要方法,须知福报皆从供养布...

另类的放生人

以前我去买小鱼小鸟,总是对卖主不屑一顾,有一种高傲...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