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僧朗〔《神僧传》卷第五〕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僧朗。一名法朗。俗姓许氏。南阳人。年二十余欣欲出家寻预剃落。栖止无定多住鄂州。饮啖同俗为时共轻。常养一猴一犬。其状伟大皆黄赤色。不狎余人唯附于朗。日夕相随未曾舍离。若至食时以木盂受食。朗啖饱已余者用饲之。既同器食讫。猴便取盂戴之骑犬背上先朗而行。人有夺者辄为所咋。朗任犬盘游略无常度。陈末隋初行于江岭之表。章服粗弊威仪越序。杖策徒行护养生命。时复读诵诸经偏以法华为志。素乏声弄清靡不丰。乃洁诵之一坐七遍。如是不久声如雷动。知福力之可阶也。其诵必以七数为期。乃至七十七百七千逮于七万。声韵谐畅任纵而起。其类筝笛随发明了。故所诵经时傍人观者视听皆失。朗唇吻不动而转起咽喉。远近亮彻因以著名。然臂脚及手。伸缩任怀有若龟藏。时若肉聚或住酒席。同诸燕饮。而嚼嚼猪肉。不测其来。故世语曰。法华朗五处俱时缩猪肉满口颡。或复巡江洄溯拱手舟中。猴犬在傍都无舣棹。随意所往。虽陵犯风波瞬息之间便达所在。有比丘尼为鬼所着。超悟玄解说辩经文。居宗讲导听采云合。皆不测也。莫不赞其聪悟。朗闻曰。此邪鬼所加何有正理。须后检校。他日清旦猴犬前行径至尼寺。朗往到礼佛绕塔至讲堂前。尼犹讲说。朗乃厉声呵曰。小婢吾今既来何不下座。此尼承声崩下走出。堂前立对于朗。从卯至申卓不移处。通汗流地默无言说。闻其慧解奄若聋痴。百日已后方复本性。其降行感通皆此类也。大业末卒。

上篇:法进〔《神僧传》卷第五〕 下篇:惠祥〔《神僧传》卷第五〕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二乘作佛

(术语)法华已前佛为方便说故,不说声闻缘觉二乘之作...

遍计所执自性能作五业

【遍计所执自性能作五业】 p1126 显扬六卷五页云:遍计...

【远】 p1256 瑜伽五十六卷五页云:问:何义、几蕴、是...

无相取

【无相取】 p1055 瑜伽七十三卷五页云:问:有相之取,...

非时食戒制意

亦名:不非时食戒制意、过午不食戒制意、不过中食戒制...

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

【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 p0019   瑜伽八十...

九会

(一)指金刚界之九会曼陀罗。(参阅“金刚界曼荼罗”35...

衣树

(植物)生妙衣之树。在忉利天之喜见城。瑜伽论四曰:...

五趣皆有法尔胜事

【五趣皆有法尔胜事】 p0286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十七页云...

五备

指僧侣必备之五种条件。即:福、戒、博闻、辩才、深智...

(杂语)Nāṁ,梵语名词之尾发南声者,是第六转属声,...

优婆夷应

三十二应之一。优婆夷,指七众中之在家女众。观世音菩...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短,切莫揭。这是当人,你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

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还有人间的记忆吗

问: 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呢,他还有人间的记忆...

真正的大孝报恩

子女对父母的情,经常是薄如纸张,他们有需要时,认为...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慈忍治嗔恚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