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名“观不思议境”,即以能观之智,观自心中,微细的妄念,此妄念即一切法的起源,故是心亦是法,是法亦是心,要把它观成即空即假即中的不思议境,若是上根人,即能悟入涅槃妙心,直达宝所。
第二观名“发真正菩提心”,指中根人,修第一观未得真证时,则发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真正菩提心,助成观法。
第三观名“善巧安心”,此言于第二观,尚不得真证时,更修止观,以方便善巧,安住于一心也。
第四观名“破法遍”,此言于第三观,尚不得真证时,要以一心三观的智能,遍破三惑的情势,然后乃能得证。
第五观名“识塞通”,此言于第四观,尚未入法性时,能了别烦恼、生死、六蔽等为塞,菩提、涅槃、六度等为通,而离塞从通也。
第六观名“道品调适”,此言于第五观尚未达真性时,可知道之法门,必与我不相应,如是则当一一调试三十七科道品,采纳适合自己的,修之以入道,中根人,至此第六观,必发真证。
第七观名“对治助开”,此言最下根人,若对于第六观观行尚未通达,则必有迷事的粗惑为障,如是则当修五停心或六度等行,以对治事惑,助开正道理观也。
第八观名“知位次”,谓于修行乃至证果的位次,如实了知。
第九观名“能安忍”,谓至此障转慧开,神智爽利,于内外障碍,皆能安忍不动了。
第十观名“离法爱”,谓至此内外障惑,悉皆断除,惟有法爱存在,若断法爱,即发现真正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