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四重二谛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重二谛,是将真俗二谛开显为四重,在中土各宗中,三论宗和慈恩宗都有四重二谛说。三论宗的四重二谛,是就真俗二谛所含有空、二不二、非二非不二等意义互相对比而立论,从粗到细,立为四重。慈恩宗的四重二谛,则是于胜义(真)、世俗(俗)二谛各分四种,从浅到深,合为八谛。此外,天台宗对真俗二谛,依藏、通、别、圆四教来说,也可以说是四重二谛。

  一、三论宗的四重二谛。三论宗僧诠、法朗一系所说二谛,是就能说的言教建立。真、俗二谛只是言教上的差别,完全属于说法化导的方法形式,为破空见用俗谛说有,为破有见用真谛说空。随后嘉祥大师吉藏(549~623)为把这个意义阐明得更彻底,在《大乘玄论》(卷一) 及《中观论疏》(卷二末)等中将二谛开作四重:

  第一重:有是俗谛、空是真谛。这一重是对毗昙师的事、理二谛所立。毗昙师立实有实空的二谛,即空之外实有有,有之外实有空;今为显示俗谛之有由于真谛之空,真谛之空由于俗谛之有,以对破他。既然有是由空之有,就不是实有,而是不有之有;空是由有之空,就不是实空,而是不空之空。

  第二重:有、空都是俗谛,非空非有才叫作真谛。这一重是对成论师所立。成论师以有、空为真、俗二谛,今为对治他,阐明把有、空分作两种来看还是俗谛。既然是不有之有,同时是不空之空,那就有、空原来不二无别,所以非有非空,叫它作真谛。

  第三重:空、有是二、非空非有是不二,二和不二都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叫作真谛。这一重是对地论师、摄论师等以依他(依他起性)、分别(遍计所执性)二为俗谛,以依他无生分别无相不二真实性(圆成实性)为真谛所立。今阐明把二和不二分作两种来看还是俗谛,非二非不二,即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才是真谛。

  第四重:前三重的二、不二、非二非不二三种二谛都是教门,从而都是俗谛,亡虑绝言才是真谛。这一重是对地论师、摄论师以三性为俗谛,以三无性非安立谛为真谛所立。即前三重都是言语上的戏论,都是从凡夫相对的心念所发,还是俗谛。所以地论师、摄论师虽然说依他、分别二真实不二是安立谛,非二非不二、三无性非安立谛,然而都是俗谛。言语道断、心行处天才是真谛。

  《中论疏》(卷二)说为破四病所以说这四重:第一重明于凡夫是有,叫作世(俗)谛;于圣人是空,叫作第一义 (真)谛。第二重明为破有,所以说空;诸法不曾是有,也不曾是空,空有都出于世俗的情虑,所以都是世谛;了知不曾是空,也不曾是有,叫作真谛。第三重明为破空有所以说非空非有,既不曾是空是有,又何曾是非空非有,所以空有非空非有、二不二都是世谛;非空非有、非不空非不有,才是真谛。第四重明说四句是俗谛,非四句才是真谛。

  二、慈恩宗的四重二谛。慈恩宗窥基法师(632~682)综合《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显扬圣教论》(卷六)所说四种世俗及《成唯识论》(卷九)所说四种胜义的义理,在所撰《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二谛义”中,依世俗、胜义二谛有无、事理、浅深、诠旨等义的分别,把它各开作四重,其中世俗谛四重是:(一)世间世俗谛,(二)道理世俗谛,(三)证得世俗谛,(四)胜义世俗谛。胜义谛四重是:(一)世间胜义谛,(二)道理胜义谛,(三)证得胜义谛,(四)胜义胜义谛。

  世俗谛,据窥基说应作“隐显谛”,隐是“隐覆空(真)理”,显是“有相显现”,如同把手巾结扎作兔子等物,本来的手巾的相状掩覆,而兔子的相貌显现。在这里,有无不虚,即称为谛。就中:(一)世间世俗谛,是说瓶衣、车乘、舍宅、军众等,我、有情等。此等假法,只是迷情上所生的妄相,堕在虚伪之中,所以叫作世间;世人都说是实有,依俗情安立名字,所以叫作世俗。只有假名,无其实体,所以也叫作有名无实谛。

  (二)道理世俗谛,是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依主观、客观诸法的义理把它汇类而区别作蕴、处、界等,所以叫作道理;事相差别易知,所以叫作世俗。也叫作随事差别谛。

  (三)证得世俗谛,是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等,佛以方便安立知、断、证、修的苦等四谛,阐明迷、悟、染净的因果差别,令行人依此趣入而证得圣果,所以叫作证得。有因果的相状可知,所以叫作世俗。也叫作方便安立谛。

  (四)胜义世俗谛,是说二空真如,这是圣者的智慧自内所证,为欲随顺引生这种智解,依世俗安立,所以叫作胜义世俗。又二空真如不是作为解脱的方便而施设的法门,所以也叫作假名非安立谛。

  胜义谛,旧名第一义谛,也叫作真谛,胜义有境界和道理两种意义。前三种胜义,依境界义立,即殊特胜妙的智慧的对境,亦即由殊胜的智慧认识真理的境界。第四种胜义是废诠谈旨的一真法界,是依道理立义。在这里,理事不谬,即称为谛。就中:(一)世间胜义谛,即道理世俗谛,亦即三科等法,事相粗显,犹可破坏,所以叫作世间;是圣者后得智所知,超越世间世俗谛,有体有用,不同于那只有名无体无用的假法,所以叫作胜义。也叫作体用显现谛。

  (二)道理胜义谛,即证得世俗谛,亦即苦集灭道四谛,这是依知、断、证、修因果差别等义而安立的,所以叫作道理;是殊胜无漏智的境界,超越前二重世俗谛。也叫作因果差别谛。

  (三)证得胜义谛,即胜义世俗谛,亦即二空真如,依诠门显了二空真如理,所以叫作证得;凡愚不能够测知,超越前三重世俗谛。也叫作依门显实谛。

  (四)胜义胜义谛,即一真法界。前面的二空真如,还是由言诠说明的,所以说依门显实。这里的胜义胜义谛,即指真如,真如体是超绝言诠的不可安立法,是圣者无分别智自内所证,超越前四重世俗谛,所以重复叫作胜义胜义谛。也叫作废诠谈旨谛。

  《法苑义林章》“三乘深浅门”中还分别阐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四重二谛。其中声闻乘的四重二谛中:第一,世间世俗谛,是说瓶、军、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谛,是说二科等法;第三,证得世俗谛,是说四圣谛理;第四,胜义世俗谛,是说生空真如。第一,世间胜义谛,是说三科等法;第二,道理胜义谛,是说四圣谛理;第三,证得胜义谛,是说生空真如;第四,胜义胜义谛,是说非安立的生空无我一真法界。缘觉乘的四重二谛中:第一,世间世俗谛,是说瓶、军、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谛,是说十二有支等法;第三,证得世俗谛,是说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法;第四,胜义世俗谛,是说生空真如。第一,世间胜义谛,是说十二有支等法;第二,道理胜义谛,是说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法;第三,证得胜义谛,是说生空真如;第四,胜义胜义谛,是说非安立的生空无我一真法界。菩萨乘的四重二谛中:第一,世间世俗谛,是说瓶、军、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谛,是说十善巧(蕴、界、处、缘起、处非处、根、世、谛、乘、有为无为、或大善巧(十善巧中的前六种);第三,证得世俗谛,是说三性、三无性等唯识妙理,第四,胜义世俗谛,是说二空真如。第一,世间胜义谛,是说十善巧等;第二,道理胜义谛,是说三性三无性等理;第三,证得胜义谛,是说二空真如;第四,胜义胜义谛,是说非安立的二空无我一真法界。以上的三乘四重二谛中:四种世俗都是安立谛,四种胜义中前三种是安立胜义谛,第四种是非安立胜义谛。

  三、天台宗的四种二谛。天台宗智顗(538~597)说二谛有二种:(一)理外二谛,(二)理内二谛。如说“真谛非佛性”,即是理外二谛;说“真谛即佛性”,即是理内二谛。理外二谛又有二种:(一)不即二谛,又称生灭二谛;(二)相即二谛,又称无生二谛。理内二谛也有二种:(一)不即二谛,又称无量二谛;(二)相即二谛,又称无作二谛。如说“色灭方空”这是生灭二谛。说:“即色是空”,这是无生二谛。说“分别世谛有无量相,第一义谛亦有无量相”,这是无量二谛。说“无作苦集灭道名为世谛,即一实谛故名第一义谛”,这是无作二谛。就能诠的四教说,就藏教诠理外不即二谛,通教诠理外相即二谛,别教诠理内不即二谛,圆教诠理内相即二谛。又为阐明这四种二谛的发展关系,还又扩充为七重二谛。
  (黄忏华)

上篇:言教二谛 下篇:八不中道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木叉提婆

梵名 Moksadeva。意译解脱天。(一)玄奘三藏之美称。玄...

三种净业

为观无量寿经所举三种往生净土之因,亦为过去、未来、...

时食

(一)指四药中之时药,包括蒲阇尼、佉阇尼、时食、时浆...

苾刍五法经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说新比丘有五法得离师之依...

回祭

又作回祭。与“回财”同义。即先报请库司营办祭食,事...

一期四相

【一期四相】 p0007   成唯识论二卷二页云:一期分位...

失译经典

指佚失翻译者名之经典。即无记录翻译者之经典。又称无...

诸地业同地异地相对有几果

【诸地业同地异地相对有几果】 p1363 俱舍论十七卷十二...

希法

梵语 adbhuta-dharma。音译阿浮陀达磨。又作未曾有法。...

十种依果

相当于十种功德。所谓依果,乃诸行依前起后,或相依各...

八迷

(术语)三论宗之正观八不所对治,生灭去来一异断常八...

经行行相

子题:佛经行之基、圣足迹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十诵...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大藏经】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如是我闻...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耕耘

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是否属于自己;你我都是一样!...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

决定命运的态度

江西德兴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为一个很偶然的细节,...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道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

秋吃三种果最润燥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同样秋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