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佛学常见辞汇】(第9页)
更多词典列表
圣贤
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只断...
圣谛
圣人所见的真理,即苦、集、灭、道。...
圣教量
圣是圣人,教是教法,是因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
外空
谓身外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实,为十八空之一。...
外护
指供给我衣服饮食的亲属檀越,为二护之一。...
外护善知识
指供给我衣食所须以使我安心修道的善友,为三善知识之...
外无为
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
头陀
华译为抖擞,即甩开衣服、饮食、住处等三种贪著的行法...
头陀十八物
头陀所使用的十八种道具,即杨枝、澡豆、三衣、瓶、钵...
头北面西
如来入涅槃之相。如来要涅槃时,头北面西,右胁而卧。...
打成一片
谓去掉一切之情执思量计较,对于千差万别之事物一视同...
对治
针对病情而治疗,亦即以道断除烦恼的意思。...
对治助开
天台宗十乘观法之第七。即于修正观时,障道之事发生,...
对法
1、梵语阿毗达磨,华译为对法。对是对观、对向之义,...
对法藏
1、即论藏,为三藏之一。 2、世亲菩萨所造的俱...
尼
出家的女子,梵语叫做比丘尼。比丘一语,通于男女。尼...
尼寺
比丘尼所住之寺。...
尼戒
比丘尼所受持的戒律。本来只有三百四十一戒,后来南山...
布施
以自己的财物,分施给别人。布施有三种,即 一、...
布施偈
又名三轮清净偈,三轮是能施、所施及施物,清净是布施...
布施摄
四摄之一,即以布施的方法去摄受他人。...
布萨
华译净住,或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
布萨日
每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三十日之两日,是行布萨法之日。...
布袋和尚
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县布袋和尚,常露腹欢喜,手执布袋,...
平等
没有高下、贵贱、深浅等的差别。...
四十八愿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时,于世自在王佛所建立的誓...
弘经三轨
弘通经典之三种法规。法华经法师品说弘经之法:药王!...
弘誓
弘大的誓愿。无量寿经说: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
弘誓铠
(喻)弘誓的心坚如铁,好像战士不顾生死披铠甲上阵一...
弘誓船
(喻)弘大的誓愿,可度一切众生到彼岸,故喻之如船。...
弘誓强缘
是说阿弥陀佛广大的誓愿力,是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的强大...
弘愿
弘大的誓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
弘愿一乘
阿弥陀佛的弘愿,是一切众生一生成佛的真实教法。...
归寂
又名入寂,即归于寂灭,入于寂灭。寂灭即是涅槃。...
归性
摄有为之事相,归于真如之实性,也就是摄相归性的意思...
归元
又名归真、归寂、归化、归本等,是圆寂的意思。...
本师
根本的教师。佛教以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教师,其余为受...
本教
根本的教法,如一乘教是,为二教之一。...
本惑
又名根本惑,或根本烦恼,即贪、嗔、痴、慢、疑、恶见...
本誓
诸佛菩萨在因地时所建立的根本誓约。...
本有
本来就有的意思,这是指人人固有之性德而言。根据性宗...
本有修生
本有和修生。本有者,是说凡夫和圣者,法尔如是,全都...
本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有为无为诸法的根本。...
本觉真如
本觉是众生心的相状,真如是众生心的心体。又本觉是能...
本地风光
又名本来面目,是形容自己心性本份的禅语。...
本来面目
指自己的自性。离开了一切的烦恼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
本来无一物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假不实,缘生如幻,所以说本来...
正见
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为八正道之...
正业
正当的行为。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等...
正因
主要的原因叫做正因,若是次要的助力则叫做缘因。...
正行
做主要的功夫叫做正行,若做帮助的功夫则叫做助行。...
正报
指众生的身心,因众生的身心是依过去的业因而召感得来...
正定
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入无漏定,叫做正定。八正道之...
正念
正确的念头。不生邪念,忆念正道,叫做正念。八正道之...
正命
命指赖以活命的生计,亦即职业,故正命就是正当的职业...
正果
学佛人精修有得,叫做证果,因与外道的证果有别,所以...
正受
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与三昧相应的禅定,叫做正受。...
正思惟
正确的思考,又名正欲,亦即思考四谛的道理,以引发正...
正觉
1、真正的觉悟。 2、成佛叫做正觉。...
正觉华
指极乐世界的莲华,因依阿弥陀佛的正觉而成,所以叫做...
正法
1、真正的道法。 2、正法时期。...
正法依
佛的尊号,因佛能以正法向众生宣说,为正法之所依。...
正法眼藏
佛的心眼彻见正法,名正法眼,深广而万德含藏,叫做藏...
正法明如来
观世音菩萨过去成佛的名字。...
正等觉
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正等正觉
梵语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正等正觉,即真正平等的觉悟的...
正遍觉
真正普遍的觉悟,与正遍智同义。...
正遍智
又名正遍知,即真正普遍知道一切之法,为佛十号之一。...
正像末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
末那识
八识中之第七识,华译思量,又译作意,它恒常审察、思...
永生
即涅槃,因涅槃为不生之法,由于不生,所以不灭,而不...
永劫
极长的时期。劫是梵语劫波的简称,是计算世界成坏相的...
永不现行位
在十地中由第八地至佛果之间,无漏心任运,诸烦恼不生...
灭
1、梵语涅槃,华译为灭,因涅槃之体,无为寂灭,故名...
灭度
即涅槃。灭是灭尽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
灭理
寂灭的真理,亦即涅槃。...
灭智
彻底明了灭谛的道理的智慧。...
灭法
寂灭一切相的道法,是无为法的别名。...
灭尽定
又名灭受想定,或灭定,在此定中,以灭受想二心所为主...
灭尽妙离
灭是灭一切烦恼,尽是尽生死之业,妙是妙应真常,离是...
犯戒五过
触犯佛所制戒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
犯戒五衰
触犯佛所制戒的人就会有五种的衰耗,即:求财不遂、设...
玄奘
(602?-664)唐代高僧。河南偃师人,俗姓陈,...
玄门无碍十因
十个诸法事事无碍的原因。 一、唯心所现故,即一...
甘露
梵语阿密里多,华译甘露,其味甘如蜜,佛教以之形容涅...
甘露王
阿弥陀佛的别名。阿弥陀佛之咒,叫做甘露咒,故阿弥陀...
甘露门
(喻)佛的真理言教,是通向甘露涅槃之门户。...
甘露水
(喻)如来所说的真理教法,因其教法如人在热天喝了清...
甘露咒
十甘露明的简称,又叫做十甘露咒、甘露陀罗尼咒、无量...
甘露法
(喻)如来所训示的真理教法,因其教法能令众生获得解...
甘露法雨
(喻)如来之教法如甘露法雨,润泽众生。...
生因
生果的因种,如草木的种子是生长草木之因是。...
生报
这一生造业要到来生才受果报,为三报之一。...
生灭
依因缘和合而有,叫做生;依因缘分散而无,叫做灭。有...
生灭去来
有生、有灭、有去、有来。视一切法有生灭去来,是小乘...
生灭去来一异断常
生、灭、去、来、一、异、断、常,是三论宗所说的八迷...
生死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有分段...
生死岸
佛经说生死海是此岸,而涅槃是生死海的彼岸。...
生死轮
(喻)众生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生死,有如载人运输的车轮...
生死流
(喻)生死之苦海能令人漂流和湮没。...
生死海
(喻)生死无边际,好像汪洋大海一样。...
生死缚
(喻)生死好像一条绳子系缚著众生。...
生死长夜
(喻)生死有如长夜之梦境。唯识论说:未得真觉,常处...
生死即涅槃
生死即涅槃和烦恼即菩提二语,是大乘家常说的话。从世...
生死肉身菩萨
指在三贤位,未证法性,因惑业故,受三界分段生死身的...
生死无始无终
对一般凡夫而言,生死是无始无终的,但在有道之士却是...
生身
诸佛菩萨的身体,有法身和生身两种,他们所证得的理体...
生身供
供养释尊舍利的法会。...
生空
又名我空,或人空,谓众生为五蕴假和合,无有实体,是...
生空智
观察一切众生都无有实在的我体的智慧。...
生空三昧
观察一切众生皆缘生性空的禅定。...
生佛一如
又名生佛一体,或生佛不二,意谓众生与佛的体性平等毫...
生酥经
指天台宗所立五时教中之方等的经典。...
生法二空观
生空观和法空观。这二种观都是大乘菩萨的观法,大乘菩...
生即无生
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是诸部般若经所说的道理。俗谛叫...
用
是说与体相对的用。凡是性体所表现出来的,都叫做用。...
用灭
诸法于毁灭时,它的理体并不亦灭,因为理体是永恒常住...
电
金刚经六喻之一。电之为物,忽生忽灭,以喻世相之无常...
电光朝露
(喻)世间一切事物,无常迅速。...
半跏趺坐
两足放在两腿上,叫做结跏趺坐,又叫全跏坐,若只是一...
示现
佛菩萨应众生的机缘而化现种种的身相。...
示寂
寂是圆寂,涅槃的意思,示寂就是示现涅槃。...
记别
又作记别,即佛预记弟子成佛的事。...
边见
偏向一边的恶见。如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为断灭,没有后世...
边罪
比丘犯了杀盗淫和大妄语等四重罪,叫做边罪,因其罪深...
边地
边隅之地。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边隅,有地名懈慢界,又名...
边地疑城
以疑惑心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边地七宝宫殿中,因此处...
边际智
指等觉菩萨的智慧,因这种智慧是居于妙觉位的边际。...
龙
梵语叫做那伽,八部众之一,有神通力,能变化云雨。...
龙子
大海龙子。龙子常为金翅鸟所食,龙王请佛,得袈裟一缕...
龙天
1、八部中的龙众和天众。 2、指龙树菩萨和天亲...
龙胜
龙树菩萨的别名。...
龙猛
龙树的译名之一,龙树的译名共有三个,即龙树、龙胜、...
龙象
指修行很勇猛而且具有大力的人,今作为出家人的尊称。...
龙河
尼莲禅河的别名,因此河中有龙居住。...
龙宫
龙王的宫殿,在大海底下,为龙王之神力所化作。...
龙树
菩萨名,又译作龙猛,南天竺人,生于佛灭后八百年间,...
龙树宗
龙树菩萨虽为八宗之祖,但他极力提倡中观性空之学,此...
龙神八部
在八部众中以天与龙为首,所以常说天龙八部或是龙神八...
龙华
古字华即是花,将来弥勒菩萨,坐龙华树下成佛,因其花...
龙华会
弥勒菩萨今在兜率天内院,将来下降人间成佛,在华林园...
龙华树
将来弥勒佛成道时的道树。...
龙华三会
弥勒佛将来在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三番法会,度尽...
忉利天
华译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其宫殿在须弥...
叹大褒圆
赞叹大乘,褒扬圆顿。...
功夫成片
指念佛人念到能把烦恼伏住(压下去)的功夫。憨山大师...
以指标月
指喻语言文字,月喻正法,以语言文字说正法,就如以指...
只履西归
(故事)传灯录说,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
寻伺
寻与伺。寻是寻思,寻求真理,指初步的思考;伺是伺察...
导师
引导大众进入佛道的人,是佛菩萨的通称。...
阳焰
一种在炎阳底下所产生的水蒸气,远望似水,渴者思饮,...
众生
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由众缘所生,名为众生...
众生心
一切众生所有的心。众生心约有二种,即真心和妄心。见...
众生见
执著众生实有的妄见,是我见的别名。...
众生界
十界之中,除去佛界,其他九界都叫做众生界。...
共法
又名共功德,即佛与其他圣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
共相
诸法有自相和共相二种,各别不同的相叫做自相,与他共...
共十地
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叫做共十地。 ...
共不共
共法与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不共法是大乘菩萨法,独...
劣应身
指最下等的应化身,如佛应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应现的丈...
华台
莲华的台座,亦即佛菩萨的台座。...
华严
佛万德譬如华,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叫做华严。...
华严时
佛说华严经的时期,即佛初成道三七日间在菩提树下说法...
华严宗
依华严经而立宗,故名华严宗。此宗乃以陈隋间杜顺和尚...
华严三圣
毗卢舍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华藏世界
莲华藏世界的简称,是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之名...
伏忍
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须先调伏其心,叫做伏忍。...
伏断
伏是制伏,断是断除,制伏烦恼使它一时不生,叫做伏,...
印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
印契
以手指所结之印契,乃记号之意。...
印相
又作手印、印契,即密教用来标帜诸尊各自内证三昧及本...
印光
(1862-1940)清末民初之高僧,净土宗第十三...
合十
合掌又称合十,亦即合十法界于一心之义。十地经说:三...
合掌
又名合十,即把双掌及十指合拢于胸前,是表示自己诚心...
合莲华
密教称凡夫的心脏为合莲华。...
同行
共同修行佛道的人,为三善知识之一。...
同参
1、同事一师的意思。 2、一同研究的意思。...
同分妄见
众生迷失了真性之后,便在一切虚妄不实的境界上同受苦...
同体大悲
指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
名色
1、五蕴的总名,五蕴之受想行识四蕴为名,色蕴为色,...
名相
1、耳可以听到的,叫做名,眼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一...
名德
有名气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称。...
卐
读音为万,佛三十二相之一。此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刹那,...
名闻利养
即名声远闻和以利养身的意思,也就是欲求知名度高和贪...
后有
1、未来的果报。 2、后世的心身。...
后报
这一世所造的善恶业要到二生以后才受报。...
后得智
二智之一。境智无异,不起分别,名根本智;分别一切差...
后五百岁
1、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个五百年,亦即斗诤...
传灯
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
回向
同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
回心戒
圆顿戒的别名,即回转从前的小乘心,以趣向于大乘道的...
回心向大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
回头是岸
(喻)能改过便有良好的结果。...
回光返照
1、反省的意思。 2、指病人垂死时突然稍微好转...
宇宙
上下四方叫做宇,往古来今叫做宙,合起来即指世界,也...
宇宙人生
宇宙是指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人生是指人类自己。释迦佛...
因人
因位的人,是尚未到达佛果的修行人的总称。...
因地
从凡夫地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过程都叫...
因果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
因缘
因与缘。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
上一页
下一页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鸠摩罗什
普贤行愿品
忍辱
佛法入门
皈依
仁清法师
四十八大愿
静波法师
善导大师
戒邪淫
忏悔法门
法语系列
普门品
莲池大师
其他法师
供佛
供养
减少欲望
佛教词典 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文库
全部栏目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