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住持

【禅林象器笺】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敕修清规·住持章》云:“佛教入中国四百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处,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实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弗、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

《禅苑清规·尊宿住持》云:“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命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得善现尊者长老之名,居金粟如来方丈之地,私称洒扫,贵徒严净道场;官请焚修,盖为祝延圣寿。故宜运大心,演大法,蕴大德,兴大行,廓大慈悲,作大佛事,成大益利。权衡在手,纵夺临时,规矩準绳,故难拟议。然其大体,令行禁止,必在威严,形直影端,莫如尊重,量才补职,略为指蹤,拱手仰成,慎无彻时。整肃丛林规矩,抚循龙象高僧,朝晡不倦指南,便是人天眼目。”

《备用清规·住持》云:“佛祖传持,延洪慧命,轨范·界,开凿人天,明向上事,转大法轮,居金粟如来方丈之位,得善现尊者长老之名。入室升堂,告香普说,世出世间,法如法说,行说俱到,名实相当。举古明今,师承有据,或单提直截,对接上根;或设化随机,诱劝中下,成就胜缘,权衡纵夺。致若行道说法之暇,勾稽钱谷簿书,丰俭随宜,供众修造,虽曰世间余事,古今亦号难齐,茍能兼济,斯谓全才。不及此者,竭力运谋,修造尽心,供众安僧,列职任贤,庶毋旷役,斯谓三等住持,良非细事。焚修祈祷,贵在专诚。临众閑居,无宜慢易。丛林之设,老病为先,照拂矜怜,尤须介念。方来高士,如礼送迎,率身以先,无事不办。如密庵披衣夜卧,代先师持戒,克振家声;地藏指石说心,与弟子投机,得大智慧。此皆千古典刑,佛法重任也。”

明教嵩禅师〈广原教〉云:“教谓住持者,何谓也?住持也者,谓藉人持其法,使之永住而不泯也。夫戒定慧者,持法之具也;僧园物务者,持法之资也。法也者,大圣人之道也。资与具,待其人而后举,善其具而不善其资不可也,善其资而不善其具不可也,皆善可以持而住之也。昔灵山住持,以大迦叶统之;竹林住持,以身子尸之。故圣人之教盛,圣人之法长存。圣人既隐,其世数相去,茫然久乎!吾人侥幸,乃以住持名之势之利之,天下相习,沓焉纷然,几乎成风成俗也。圣人不复出,孰为之正?外卫者,不视不择,欲吾圣人之风不衰,望圣人之法益昌,不可得也。悲夫!吾何望也?”

《禅林宝训》云:“密庵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辨。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

《僧宝传·黄龙宝觉心禅师传》云:“谢景温师直守潭州,虚大沩以致公,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公曰:‘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已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于空閑寂寞之滨而已。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为天人师。今则不然,挂名官府,如有户籍之民,直遣伍伯追呼之耳,此岂可复为也?’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公至长沙。”

《清拙澄禅师圣因录》云:“古德住持有三种:一、说法;二、安众;三、修造。舍此之外,不为住持。昔汾阳感石门排闼,喻以佛法大事,靖退小节之言而起;大觉为九峰一疏而来;晦堂愿见谢公,不住大沩;应庵云:‘衲僧家着草鞋住院,何至如蚖蛇恋窟?’此皆中古传道名师,可为后世法。”

《罗湖野录》云:“五祖演和尚付法衣佛鑒,曰:‘大凡应世,略为子陈其四端,虽世俗常谈,在力行何如耳。一、福不可受尽,福尽则必致祸殃;二、势不可使尽,势尽则定遭欺侮;三、语言不可说尽,说尽则机不密;四、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众难住。’”

大慧杲和尚与鼓山逮长老书云:“沩山谓仰山曰:‘建法幢,立宗旨于一方,五种缘备,始得成就。五种缘谓外护缘、檀越缘、衲子缘、土地缘、道缘。’”

《山庵杂录》云:“大凡住持人,须要钳辖仆隶,亦宜时时以善训之,庶不为恶而无累焉。千濑住嘉兴天宁,仆隶盗街坊人狗,煮而食之,千濑得煮狗名。荆石住姑苏承天,驾舟赴檀家请,经墅落,仆隶盗居民羊,煮而食之,荆石得煮羊名。夫盗狗盗羊,于二人何与?而当其恶名者,盖寻常失于钳辖严训而致然也。后之人亦当以彼二人为戒。”又云:“夫住持者,盖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护持诸佛正法之轮。所谓佛子住持,而百丈立斯名,岂偶然哉?近代为住持,而名焉利焉者,不知其所系之重,间有好交俗子,从事饮啖。吁!可惜哉云云。”

上篇:竹篦 下篇:住持位前不可行过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林象器笺

五法

【五法】 p0251 显扬六卷一页云:论曰:五法者:一、相...

威仪圆满

【威仪圆满】 p0884   瑜伽三十卷七页云:云何威仪圆...

所缘有对

对,障碍、拘碍之义。指六识及与其相应之心所被所缘之...

运心供养

1、只在心中作供养的观想,并不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

深法门

(术语)诸法之深义,有无量之门,故云深法门。无量寿...

四佛知见

即指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四者。法...

心是法身

(杂语)顿悟入道要门下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

诸行是心果

【诸行是心果】 p1350 显扬十四卷十五页云:云何应知诸...

正岩

(一)(1597~1670)明末清初僧。金陵人,俗姓郭。字溪...

见性成佛

禅宗基本思想之一。提倡成佛作祖或求生净土,应不执外...

大键

又作键[金*咨]。即应量器内重叠三个小钵之第二鐼。于摩...

五塔寺

(一)又称五塔召。蒙语之“召”字,意即寺。位于绥远归...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菩萨授记品第一...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鹦鹉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头有一只鹦鹉,是一个爱好鹦鹉的人从四川重...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佛告优波离:是名...

随处皆妙药

当今社会风气浮动不安,问题皆出在「人心」,「身病好...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耀一法师:初学佛应读的几部经

一、 《地藏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