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远年忌

【禅林象器笺】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虎关《散语》云:“四十九日追荐,见于经文。百个日、一周忌、第三年忌,中华俗礼,见于外典。十三年、三十三年等,始于日本。少纳言:入道信西者卒,其子中有才人,始修十三年、三十三年追荐,尔来日本有此佛事。”

《梦语集》云:“十三年忌、三十三年忌,日本始行之。其十三年忌,见《元亨释书?明遍传》。今时更有十七年、二十五年佛事。”

《卧云日件录》曰:“南禅云卧庵竺华,为一色泰云居士二十五年忌升座散说中,论二十五年忌,特设佛事,出于近时。”

《清拙日本录》普说有三十三年忌说,可知此时已有此忌祭。

忠曰:“七七荐亡,经有明文,如前引证。一百日、一周忌、三年忌,儒家亦祭焉,所谓卒哭、小祥、大祥也。十三年忌,起于日本。《元亨释书?明遍传》云:‘国俗荐十三年者,迎先支而寓追慕。’余谓二十五年亦本支再回,故荐之。如七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三年,则盖取乎三七之数矣。古云:‘三者,数之小终, 章怀太子。 七者,天之纪数。 空同子。 ’佛教说七佛、三绕有所表。《事苑》。《礼》云:‘祭不欲数,数则烦;祭不欲疏,疏则怠。’祭义。 故先亡当三七年者,特祭而荐之。有慧空法师云:‘昔在尊氏薨二十一年而追荐之,大猷相公薨二十一年,攀尊氏之例追荐焉。’盖二十一者,三累七数也。如日本神社有二十一年而新造其祠,伊势、春日、谈岑等是也,亦据斯义。又荐五十年、一百年等,取其满数而已。《梨窗随笔》。”

近大德大心和尚着《修祭说》云:“〈明遍传〉修十三年忌之外,东鑒有修二位禅尼,如实十三年忌。又世传建久 后鸟羽帝年号。 壬子,镰仓赖朝为父义朝建胜长寿院于本府,荐其三十三年忌。又宽元 后嵯峨帝。丙午,宋兰溪隆禅师来朝,明年修千光禅师三十三年忌于筑前州圣福寺。 语录无语。 如二十五年忌,应永 后小松帝。已后,禅祖诸录间见。五十年忌,起乎应仁 后土御门。 以后。一百年忌,创乎建武 后醍醐帝。之时。其后有十七年、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之忌。

“又天长 淳和。丁未,弘法大师应诏就乙训寺,修推古帝二百年忌。 大师游方记。 又延德 后土御门。辛亥三月,阿波州主细川源久之,请建仁天隐泽公于本州补陀禅寺升座,荐其七世祖永泰院源赖之一百年忌。泽公普说略云:‘兹承文安 后花园帝。丁卯闰二月,细川某,当先祖光胜院源赖春 赖之之父。 一百年忌,请相国寺竺云连禅师就某寺佛事,是在家一百年忌之权舆也。其后长禄丁丑,将军尊氏公一百年忌、文正 后土御门。 丙戌,将军义诠公一百年忌,皆开法筵于洛北等持院,盖取法于光胜者也。夫百年斋会未见经典,盖十十满数,又分作三,预营为三十三年;复分其半为十七年,不待十三年者,分半为七年。 止此’今桉普说配数,一时附会,或剩一,或欠一,不足据矣。”

忠曰:“世有公事大成经,余闻是伪造,非圣德及河胜作。其中有年忌说,或援之为实出于圣德,后生请莫信焉。”

上篇:浴室 下篇:浴主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林象器笺

实得道向白衣说戒制圣为遮凡

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制圣为遮凡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

洒净

(术语)真言之修法,有念龙洒海水,而取洒水器香水洒...

律忏

(术语)戒律所说之忏悔法也。局于出家之五众行之。行...

苦谛共相

云何苦谛共相?谓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何等无...

旃陀罗笈多一世

梵名 Candragupta I。西元四世纪笈多王朝(笈多,梵名...

因圆果满

谓修行的因具足时,则佛果的功德也就圆满了。...

无明

【无明】 p1040 瑜伽八卷三页云:无明者:谓由亲近不善...

正友

(1285~1352)元代临济宗僧。广信府(江西)贵溪人,...

六情

(名数)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

三种有情依三学入谛现观

【三种有情依三学入谛现观】 p0224 瑜伽二十八卷三页云...

精进

【精进】 p1273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言精进者,发起加...

分喻

凡譬喻仅藉以比况其法部分之义,而未能显喻其法之全貌...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

陶石梁禁演淫戏文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

观世音菩萨祝圣仪轨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

不为明日而忧

刚才来了位信徒。 她带着小孩,有点忧心的样子。一见...

父母悦,即为孝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