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衲衣

【禅林象器笺】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忠曰:“文字虽出经论,禅僧常着之,故称有衲僧,问有衲衣下事。”

《类书纂要》云:“衲,补缝也。”

衲,本作纳。《佛祖统记?慧思尊者传》云:“平昔御寒,唯一艾纳。注:《法华经》:‘纳衣在空閑。’律文谓之五纳衣,谓纳受五种旧弊以为衣也。俗作衲字,失义。”

五纳衣者,《释氏要览》云:“粪扫衣有五种:一、道路弃衣;脱厄衣也。二、粪扫处衣;三、河边弃衣;四、蚁穿破衣;五、破碎衣。又有五种:一、火烧衣;二、水渍衣;三、鼠咬衣;四、牛嚼衣;五、你母弃衣。已上衣,天竺人讳忌,故弃之以不任用。义同粪扫,故共纳成衣,名粪扫衣也。”

又《应法记》云:“五纳,谓五色斗成也。止此”此亦一解,异《要览》。

《智度论》云:“佛意欲令弟子随道行,舍世乐故,赞十二头陁。如转法轮时,五比丘初得道,白佛言:‘我等着何等衣?’佛言:‘应着纳衣。’”

《释氏要览》云:“《十诵》云:‘若纳衣不贴田相,不许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一、在粗衣数;二、少所求索;三、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虫坏;七、染易;八、难坏;九、更不余衣;十、不失求道。’又云:‘体是贱物,离自贪故,不为盗所贪,常得资身。故少欲者,须济形苦,故上士着之。’”

《诸善根经》云:“世尊告诸比丘:‘大迦叶常修阿兰若,行乞食,衲衣粗弊三衣,边外远住,少欲知足,乐远离行,于一切法,心不与合,声闻功德皆悉具足。’”

《传灯录·多福和尚章》云:“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曰:‘大有人疑在。’曰:‘为什么如此?’师曰:‘月里藏头。’”

上篇:某甲 下篇:木鱼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林象器笺

随顺巧方便

菩萨化导众生之六种善巧方便之一。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

普眼

(术语)观世音之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

开士入浴

禅宗公案名。又作开士悟水因。本则公案记述跋陀婆罗与...

世相

(术语)世间之事相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间相常住。...

娑罗笈多

梵名 Sālagupta。意译为贞固。唐代郑地荥川(河南长葛...

近正法

【近正法】 p0819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页云:由修慧故...

四十位

为梵网经卷上所说之菩萨修行阶乘。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

圆音

(术语)圆妙之声音。谓佛语也。楞严经曰:愿佛哀愍,...

韩獹逐块

禅林用语。韩獹,乃战国时代产于韩国之名犬。又作狂狗...

铊雕

佛像雕刻之一种。盛行于日本藤原末期至镰仓时代,地域...

地论师

(流派)立地论宗之人也。...

观待道理

【观待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的道种...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大藏经】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

人生的立命之学

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