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初更一点已前,鸣鼓三通,此为昏鼓。”见〈二十五点〉处。
《敕修清规·法器章》云:“鼓,早晚平击三通。”
旧说曰:“击昏晓鼓法,先戛鼓磉三通,每通一百二十挝,三通合三百六十挝。次鸣鼓三通,复每通一百二十挝,三通合三百六十挝,盖表一岁日数矣。昏鼓,初大击大声,后渐小击小声,以象日没。晓鼓反之,初小击小声,后渐大击大声,以象日出焉。”
陈继儒《书蕉》云:“挝鼓,鼓三百三十三槌为一通,鼓止,角动十二声为一叠。昏鼓四通为大??,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三通为发煦。”《篇海》云:“??,七迹切,音戚,夜戒守鼓者。《礼》:‘昏鼓四通为大鼓,夜半三通为??,晨旦三通为发明。’今作鼜。”又云:“煦,许御切,音酗,日出温也,亦与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