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vijñāna,巴利语 viññāna。音译作毗阇那、毗若南。vijñāna 为 vi(分析、分割)与 jñāna(知)之合成语,乃谓分析、分类对象而后认知之作用。虽至后世时,心(梵 citta,巴同)、意(梵 mano,巴同)、识三语汇分别使用,然于初期时皆混合使用。依唯识宗之解释,吾人能识别、了别外境,乃因识对外境之作用所显现,故于此状态之识称为表识、记识(梵 vijñapti,音译作毗若底)。

于大、小乘佛教皆立有六识说。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六识,后世更赋予六识、意识、分别事识、四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人我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等十名,称为六识十名。

除以上六识外,唯识宗另举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即阿梨耶识),成立八识说。其中从眼识至身识之五识(与六识说相同),总称为前五识。至第六意识,称为前六识。至第七末那识(即第七识,或单称七识),称为前七识(或单称七识)。前七识以阿赖耶识为所依,而缘各境转起,故称为七转识或转识。而前六识能清晰识别对象,故称为了别境识。第七末那识称思量识,第八阿赖耶识称异熟识。据护法之唯识说,八识中第六与第七识具有执着虚妄之对象为我或为法之遍计性,故称“六七能遍计”。而前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因无我、法之执着,故称此为“五八无执”。复次,印度之无相唯识派认为八识之体性皆同,故主张八识体一之说。但有相唯识派及唯识宗则谓其体性各别,而主张八识体别说;且二识乃至八识同时并起,同时转起(俱转),称为八识俱转。然而,小乘有部宗等不主张二识并起,异于前说。

摄论宗(真谛所创)于八识外另立第九阿摩罗识(庵摩罗识),成立九识说。阿摩罗识别名无垢识、真如识、真识,即所谓净识,依此而言,第八阿梨耶识被解作妄识或真妄和合识。地论宗、天台宗亦有人主张此说。

真言宗立十识,即于八识之外别立二种:(一)多一识心,为生灭门之所依,相当于了知差别现象界之后得智。(二)一一识心,为真如门之所依,相当于体悟平等一如真理之根本智。

据真谛译之世亲所著摄论释卷五谓,因阿梨耶识变异所生之识,共有: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与善恶两道生死识等十一种差别。于此,“显识论”举出显识与分别识二种,其中因阿梨耶识所显现之显识复分为:身识、尘识、用识、世识、器识、数识、四种言说识、自他异识与善恶生死识等九识;而分别识为虚妄分别之主体,又可分成有身者识与受者识二种,其看法大致与真谛所说相符。

又楞伽经卷一说三识,即:(一)真识,相当于阿摩罗识,或相当于阿梨耶识。(二)现识,相当于显现万法之阿赖耶识,或阿陀那识(即末那识)。(三)分别事识,即七转识,或前六识。然真识之说仅见于楞伽经,而不见于梵本及其他译本。按智吉祥贤之楞伽经注谓,现识为前五识,分别事识则为第六意识。

据大乘起信论所说,由于阿梨耶识中之根本无明在阿梨耶识上起动妄念,以至认识对象而生起执着心,其相状可分为:(一)业识,起动业作之始相。(二)转识,因业识作用,所生见照的主观作用之相。(三)现识,转识成为客观之境所现之相。(四)智识,执着现识为实在之相。(五)相续识,对现识执着不断之相。上记五种识总称为五意,或五识;相当于三细六粗中之前五者。此外,依无明能起动阿梨耶识,而展开迷界之相状,如风吹大海成浪,故喻称为识浪。[杂阿含经卷三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九、卷二十三、俱舍论卷二、卷九、释摩诃衍论卷二、大乘义章卷三、成唯识论述记卷五末、俱舍论光记卷四、宗镜录卷五十、十住心论卷十](参阅“末那识”1941、“阿摩罗识”3671、“阿赖耶识”3676) p6697

上篇:药藏 下篇:识心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八妄想

八种虚妄的思想,即自性妄想、差别妄想、摄受积聚妄想...

白盖

(物名)金刚界之白盖,胎藏界之赤盖,皆以白红之罥为...

往觐五益

往觐,即往诣佛国见佛。往觐五益,指由十方国土往诣安...

实相

【实相】 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

烦恼业苦

(术语)又曰惑业苦。依贪瞋无明之烦恼而造善恶之业,...

我闻

(杂语)一切经之初,置我闻二字者,息世之执竞,且证...

橐子

(物名)托子,亦作橐子。假字也。...

拔底耶

(术语)Upādhyaya,正音邬波驮耶。译曰亲教师。常云...

高丽藏

Gaolizang   据现有记载,《开宝藏》刻成后,印本曾...

今生起

【今生起】 p0392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今生起者:于现...

叹身向人女索欲供养戒释名

亦名:叹身索供戒释名、向女叹身索供戒释名 子题:索供...

苏悉地羯罗经

(经名)译曰妙成就业经,三卷,唐输婆迦罗译。密宗三...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

【大藏经】最上乘论

最上乘论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

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