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断惑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kle?ah prahīyate。惑,为烦恼之别称。即依有漏道、无漏道之力断除烦恼,便惑障不生起。又作断结(结使,为烦恼之异名)、断障、离染。由无间道能断除烦恼,由解脱道能证得涅槃(菩提)之真理,两者合称为断惑证理,略称为断证。

部派佛教系以断尽烦恼,悟得阿罗汉果为目的,故于“见道”断除思想上之错误、知识上之迷惑(即迷理惑,或称见惑);于“修道”断除人性根本属于情意之恶德(即迷事惑,或称修惑)。因见惑能在短期内速断,修惑则须长期修行始能次第断除,故断见惑称为顿断,断修惑称为渐断。

断烦恼有两种,一为圣者生起无漏智,彻底断除烦恼之种子,使不再生起,此称无漏断或毕竟断;一为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相对观上地与下地,而断下地之烦恼,或压抑烦恼之现行,此称有漏断或损伏断。又依俱舍论卷二十一载,所有存在之事物(十八界),由断惑可分为三断,其以见道断者,称为见所断,又作见道所断、见断;以修道断者,称为修所断,又作修道所断、修断;如无漏法亦可不断者,称为非所断,又作非断、不断。

如何断烦恼,有四种情形,此谓断惑四因。其中,前三者系断见惑之因,后者系断修惑之因。见惑有苦、集、灭、道等四谛所断之别,其四谛亦各有二类,苦、集二谛下有自界缘惑、他界缘惑二者,灭、道二谛下有有漏缘惑、无漏缘惑二者。表解如左。

(一)遍知断,即断除见惑中之苦、集二谛下之自界缘惑与灭、道二谛下之无漏缘惑;自界缘惑系仅以自己所住之境界为对象而起之惑,无漏缘惑则为以无漏法之灭、道二谛为对象所起之惑。此二惑均为迷于四谛理之惑,故若遍知各所缘(所迷之对象)之理,则惑即可断除。例如苦谛下之惑,由遍知苦谛之理而断;集谛下之惑,由遍知集谛之理而断。(二)能缘断,即断除苦、集二谛下之他界缘惑。例如在欲界者,以色界等为对象而起惑,为他界缘惑。他界缘之惑为自界缘惑之所缘,故断能缘之自界缘惑,则所缘之他界缘惑自亦断除。(三)所缘断,即断除灭、道二谛下之有漏缘惑。有漏缘惑以无漏缘之惑为所缘,故断所缘之无漏缘惑,能缘之有漏缘惑亦自然断除。(四)对治断,即指修惑唯以对治道断除之。在九地各九品之中,上上品之惑以下下品之道能对治,下下品之惑以上上品之道能对治。

断惑依其性质,复分为二断:(一)自性断,即如烦恼本身,其性质染污者,若自体不再起,则能自然断除。(二)缘缚断,又作所缘断、离缚断。如有漏善或色法等,由于成为其烦恼之对象,而为烦恼所束缚,故并非断其自体,而系断除能缘能缚之烦恼,始得解脱。

大乘唯识宗主张,依邪师、邪教、邪思惟而起之分别起烦恼,为见所断;与生俱来之烦恼,即俱生起之烦恼,为修所断。断除见所断烦恼之种子,为初地入见道时;断除修所断烦恼之种子,则为金刚喻定时。

总言之,俱舍宗承认有漏智能断惑,但经部、唯识宗则主张有漏智仅能制伏烦恼现行,而不能断其种子。因此,俱舍宗主张有漏、无漏之无间道皆能断惑,称为断道;相对于此,唯识宗主张加行智与有漏道是伏道,并非断道,但根本智、后得智与无漏道是伏道亦是断道(断道为对治道,即断烦恼之道)。成唯识论卷八并提出自性断、离缚断、不生断等三断说,依次能断除染污、有漏善与无覆无记、诸恶趣与无想定。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则举出四断说,即自性断、相应断(指其自体虽非染污,但因与烦恼相应而成为染污之有漏八识等,一旦断除相应之烦恼时,即可从烦恼之系缚中解脱)、缘缚断与不生断。

此外,三论、华严、天台等宗主张,所有存在之真相为觉悟之本体,虽言断烦恼,但毕竟仍是无断。密教则认为显教之断惑,乃视一切烦恼为过患(祸害),藉修道而以始觉之智断除之,此为过患断;密教之断惑则视烦恼与本觉之德无二,故悟其本无(本来即无)即为断烦恼,称为功德断。[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一、卷五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卷二十五、顺正理论卷六、成唯识论卷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卷五十九、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大乘义章卷九](参阅“四谛”1840、“断道”6565) p6562

上篇:断屠 下篇:断恶修善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杂修

为“专修”之对称。为往生极乐净土而专修称名一行,称...

应赴僧

(杂语)禅宗记曰:禅僧衣褐,讲僧衣红,瑜伽僧衣葱白...

圣道

(一)圣正之道。与“俗道”相对。即无漏智所行之正道,...

阿耨菩提

(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略。涅槃经三十五曰:阿...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之量

子题:魏尺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当应量作,是中量...

二种一阐提

(名数)一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为济度...

法智与类智差别

【法智与类智差别】 p0765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页云:...

大身

(术语)对于丈六之小身而谓之遍虚空之大化身。...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凡四卷。后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大树紧那罗王经、大树紧...

孙陀罗难陀

【孙陀罗难陀】   孙陀罗,此云好爱,妻名也。或云孙...

别众食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别众食戒三十三。凡...

小乘戒

小乘律藏所说的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与具足戒等数种。...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经】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此乃往生之要关,诚念佛之妙诀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

逆风的香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

什么是十斋日?要注意些什么呢

问: 什么是十斋日?在十斋日要注意什么? 大安法师答...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

若是做错了事要怎么忏悔

问: 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忏悔? 答: 迷途知返...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