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苦谛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duhkha-satya,巴利语 dukkha-sacca。四谛之一。又称苦圣谛(梵 duhkhārya-satya)。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之苦果(有情及器世间),如三苦、五取蕴苦、八苦等。在婆沙诸论中谓,此有漏诸果中,或生乐,或生非苦非乐(未必所生皆苦);此即说一切有部之诸师以乐受为实有,而以苦多乐少为苦谛之义;然经部则谓,诸蕴中全无乐受可言。成实论卷六行苦品第七十九(大三二·二八二中):“此三受皆苦谛摄,若实是乐,苦谛云何摄?又苦为真实,乐相虚妄。何以知之?以观苦心能断诸结,非乐心也,故知皆苦。”此即主张三界皆苦之说。

另据显扬圣教论卷十五载,由于苦受、乐受、舍受等三受之相各有差别,故建立三苦之相,即苦苦之相、坏苦之相、行苦之相。亦即就有漏法“非可意”的苦受之运转而言,其体性为苦,故苦受必然即是苦;就“可意”的乐受之运转而言,于其坏灭之时,必感受苦,故乐受亦为苦;就“不可意非不可意”的舍受之运转而言,亦不免有生灭迁流之时,圣者观之,生起苦怖之心,故舍受亦为苦。由此三苦之相观之,是知一切有漏之法皆为苦。

又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大三一·七一九下):“所谓生苦乃至怨憎会苦,能显苦苦,顺苦受法,苦自相义故。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能显坏苦,已得未得,顺乐受法,坏自相义故。略摄一切五取蕴苦,能显行苦,不解脱二无常所随不安隐义故。(中略)生苦乃至求不得苦,是世俗谛苦,世间智境界故,略摄一切五取蕴苦,是胜义谛苦。”又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于顺苦乐、不苦不乐诸行中,由自相差别而建立世俗谛,由共相一味之苦而建立胜义谛。[增一阿含经卷十七、顺正理论卷五十七、显扬圣教论卷二、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二] p3947

上篇:苦器 下篇:苦类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半晚

(杂语)谓禅家斋了与晡时之中半时也。备用清规知浴曰...

八会

华严经是七处八会的道法,所以称为八会之经。...

五味禅

五味交杂之禅。“一味禅”之对称。又称五禅、五类禅。...

畜钵过限戒制开意

亦名:畜长钵过限戒制开意、畜长钵戒制开意、长钵过限...

资粮

【资粮】 即必需品、积集、准备之意。资为资助,粮为粮...

成具光明定意经

(经名)一卷,后汉支曜译,贵姓子善明,问佛:佛之妙...

颇罗堕

(杂名)Bharadvāja,又曰颇罗吒。婆罗门六姓之一姓也...

口力论师

为印度古代外道之一派。该派主张虚空为万物之真因。据...

摩诃因陀罗

【摩诃因陀罗】   西域记云:唐言大帝,无忧王弟,宽...

果地

所证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乘就有四果...

不害(ahimsa)

Buhai   佛教戒律和行持的一个原则。原意为不杀生或...

昙纂

南朝刘宋时代僧。生卒年不详。师与智猛于姚秦弘始六年...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

【大藏经】最上乘论

最上乘论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推荐】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

出家与行孝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