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阿毗达磨发智论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名 Abhidharma-jñāna-prasthāna。凡二十卷。佛灭后三百年,印度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译。又称说一切有部发智论。略称发智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与集异门足等六论合称为七论,又六论之义门少,故以足譬喻之,称为足论;本论则文义具足,故以身譬喻之,称为身论。七论为说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论。

本论以说一切有部学说为基本内容,兼论当时部派佛教间争论之各类问题。共立八蕴,分为四十四品,即:(一)杂蕴,说明四善根、四圣果、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等种种法。计有世第一法纳息、智纳息、补特伽罗纳息、爱纳息、无惭纳息、相纳息、无义纳息、思纳息等八品。(二)结蕴,说明三结、五盖等种种结使。计有不善纳息、一行纳息、有情纳息、十门纳息等四品。(三)智蕴,说明圣者断除惑障,而得无漏之智。计有觉支纳息、五种纳息、他心智纳息、修智纳息、七圣纳息等五品。(四)业蕴,说明身、口、意三业所起之善恶诸行。计有恶行纳息、邪语纳息、害生纳息、表无表纳息、自业纳息等五品。(五)大种蕴,就三世说明四大种所造之善恶色法。计有大造纳息、缘纳息、具见纳息、执受纳息等四品。(六)根蕴,就四果及三世说明六根、五根等色法。计有根纳息、有纳息、解纳息、等心纳息、一心纳息、鱼纳息、因缘纳息等七品。(七)定蕴,说明三界诸天之定与二乘所修之定有种种不同。计有得纳息、缘纳息、摄纳息、不还纳息、一行纳息等五品。(八)见蕴,说明凡夫外道之断、常二见及六十二见等种种之见。计有念住纳息、三有纳息、想纳息、智纳息、见纳息、伽他纳息等六品。

本论之异译本称为阿毗昙八犍度论,又称迦延阿毗昙、阿毗昙经八犍度,由苻秦僧伽提婆与竺佛念共译于建元十九年(383),凡三十卷,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大毗婆沙论卷一、大智度论卷二、俱舍论卷一、俱舍论光记卷一、大唐内典录卷三、卷五、开元释教录卷三、卷八] p3647

上篇:阿毗达磨教义纲要 下篇: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驱乌沙弥

(杂名)三沙弥之一。驱逐乌鸟不使夺比丘食之沙弥也。...

三种示导

梵语 trīni prātihāryāni,巴利语 tīnī pātihā...

世亲

【世亲】 世亲又名天亲,梵名Vasabandhu,音译婆薮槃豆...

名字沙弥

(术语)二十岁已上为沙弥者,以其为可作大僧之年岁故...

定受业与不定受业

【定受业与不定受业】 p0808   瑜伽六十卷十一页云:...

不次受食戒缘起

亦名:以次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

稠禅师

(人名)齐邺西龙山云门寺僧稠,能修禅法。尝山行见两...

定钟

(杂名)初更五点后,经少时,鸣钟十八下,名之为定钟...

正等正觉

梵语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正等正觉,即真正平等的觉悟的...

系观世音应验记

全一卷。南朝陆杲(459~532)撰。本书在中国已散佚不...

四种甘露

又作四种苏陀味。即指青、黄、赤、白四种苏陀味。苏陀...

外门差别

何等外门差别?谓多分欲界差别。...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后秦弘始年鸠摩罗什等于长安逍遥园译...

【大藏经】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

人生成功的原则--不忘初心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

六道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

如梦如幻的修学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

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险性的个主因,就是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那...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