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阿毗达磨俱舍论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名 Abhidharmako?a-?āstra。略称俱舍论。意译对法藏论、聪明论。乃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大毗婆沙论之纲要书。西元四五○年世亲菩萨(梵 Vasubandhu)所著。汉译本有二,一为陈天嘉四年(563),真谛所译之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世称旧俱舍;对之,唐永徽二年(651)玄奘所译之三十卷,历来为法相宗之基本教本,则称新俱舍。两本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本论在印度、西藏、中国、日本均广受研究,优良之注释书亦多。要理解部派佛教,以及大乘佛教之基础,则俱舍论之价值甚大。世亲虽一面以说一切有部教学为标准,然亦以批判态度介绍经量部与大众部等学说,以“理长为宗”之立场造俱舍论。又大乘经典及大乘论书以有部教学为基础,或为破斥有部而作的占多数。故此一以批判态度将繁杂之有部教学整理而成之俱舍论,乃广受大小乘学者之珍视。本论之教理多采自大毗婆沙论,又本论之体系与教理之整理方法,传说曾受法救所造杂阿毗昙心论之影响。

本书基本反映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之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之主要学说,并吸收经量部之许多观点。内容由界、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定等八品构成,另又附录破我品,则成九品。其中:(一)界品与(二)根品,说明现实世界(物质与精神界)成立之要素“法”,并说明有为、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六因四缘等名相。(三)世间品,说明地狱乃至天界之生物世界(有情世界)与物理世界(器世界),并介绍印度之宇宙观及地理说,此外,更解说十二缘起,说明轮回之相状,此即业感缘起论。(四)业品,说明轮回之原因,并细分业之种类。(五)随眠品,叙述烦恼,将其分类为六大烦恼、十随眠、八十八使、百八烦恼,并介绍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实有论,而加以破斥。世间、随眠、业等三品系明示迷之世界(有漏),至于(六)贤圣品,则将悟入之阶位分为凡夫位之三贤、四善根,圣者位之四双八辈,又说明悟入之观法即四谛十六现观。(七)智品,则是说明世俗智、法智、类智等十智为获得开悟之智慧,并说明十八不共法。(八)定品,除说明产生圣智基础之禅定外,复说明四禅、四无色定、三解脱门、四无量心等其他禅定。(九)破我品,则是站在无我之立场,以破斥犊子部之非即非离蕴我及胜论之我等,即明示无我之道理。

如上所说,本论将广博繁杂之毗婆沙教理技巧地整理为八品,体系严整,论旨明彻,冠于诸论,为有部教学之纲要书。盖古来诸师论及本论之宗,或谓属于有部,或为二十部中之理长为宗,或为经部之别宗,或谓禀承依有部,意许取理长等诸异说。

在我国,俱舍论译出后即取代前此之毗昙宗。日本于奈良时代传入俱舍论而成立俱舍宗之一派,且以俱舍论为基础之研学传统延续至现代。在印度以及西藏佛教亦盛行研究此论。梵本已于西藏发现,然仅刊行偈颂(V.V. Gokhale: The Text of the Abhidharmako?akārikā of Vasubandhu, 1946),俱舍本论则在印度巴特那(Patna)出版(P. Pradhan: Abhidharmako?a-bhāsya of Vasubandhu, 1967)。偈颂与俱舍论均有西藏译本,即:Chos-mvon-pahimdsod-kyi tshig lehur byas-pa(Abhidharmako?a-kārikā,北京版 115, pp. 115~127 与 Chos-mvon-pahi mdsod-kyi b?ad-pa(Abhidharmako?a-bhāsya,北京版 115, pp. 127~283)。

据传在印度曾有德慧、世友、安慧、陈那、称友、满增(梵 Pūrnavardhana)、寂天(梵 ?amathadeva)等之注释,现存者唯称友所作。又有 U. Wogihara:Sphutārthā Abhidharmako?avyākhyā, 1~7(Tokyo, 1932~1936),此释本亦有西藏译本,颇受重视。即:Chos-mvon-pahi mdsod-kyi hgrel-b?ad(Abhidharmakosa-tīkā,北京版 116, pp. 43~117),西藏译除此外犹保存有满增、寂天、陈那等之注释。

汉译有安慧俱舍论实义疏之残本五卷,敦煌本有此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真谛注旧俱舍之疏十六卷、义疏五十三卷等已逸失。注释玄奘之译著,有普光之俱舍论记三十卷及法宝之俱舍论疏三十卷,向来被视为研究俱舍论之指南书。圆辉之俱舍论颂疏三十卷亦受珍视,此疏省略争论部分,简明地解释有部之教理,故容易理解。近年日人旭雅撰冠导俱舍论一书亦常被利用;法宣着俱舍论讲义十卷,对初学者极有助益。我国有演培之俱舍论颂讲记一书。[大唐西域记卷四、历代三宝纪卷九、开元释教录卷七、卷八、阿毗达磨论の研究(木村泰贤)、小乘佛教思想论(木村泰贤着,演培译)、俱舍论讲义(舟桥一哉)、俱舍论の教义及び其发达(舟桥一哉)、俱舍论の原典解明(山口益、舟桥一哉)、Th. Stcherbatsky: The central conception of Buddhism 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Dharma”, London, 1923; O. Rosenberg: Die Probleme der buddhistischen Philosophie, Heidelberg, 1924] p3644

上篇: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下篇:阿毗达磨教义纲要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法药

(譬喻)妙法能医众生之众苦故名药。无量寿经上曰:以...

退

【退】 p0912   瑜伽七十八卷十九页云:于善说法毗奈...

田衣

袈裟之别称。又作水田衣、田相衣。即将布割截成块状,...

声闻地

【声闻地】 p1392 如瑜伽论二十一卷至三十四卷广说。 ...

钝使

(术语)十使中身、边、邪、取、戒之五惑曰五利使。贫...

持句

(术语)梵语陀罗尼,译曰持。持句者,持陀罗尼之言句...

观衡

(1578~1645)明末僧。霸州(河北霸县)人,俗姓赵。...

三种断

(名数)断法不再起之三种也:一、自性断。智慧起时,...

首山竹篦

禅宗公案名。指首山省念禅师拈起竹篦,截断触、背等情...

十宗

俱舍宗、成实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法相...

破庵祖先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破庵和尚语录。南宋僧破庵祖先(1136~12...

置答

即置弃而不答。如外道问佛:“神魂是断?是常?”或问...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佛说八关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菩萨授记品第一...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美国畜牧大亨不敢吃自己养的牛肉

【导语】霍华李曼,一位曾经拥有上万亩农场以及数千头...

电脑族的护眼食谱

眼睛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出现这些症状...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佛法修学中的种种歧途

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

脸皮薄的人要如何摆脱这种烦恼

问: 我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当众讲话...

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

老年净业行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属于自己的时间充裕,自...

佛陀不能主动地救拔我们

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