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梵语 vedanā,巴利语同。又译为痛、觉。可分为二:(一)心所之名,为五蕴之一。俱舍宗以受为一切心遍起的心所之一,乃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认为是五遍行之一。“受”系根(感官)、境(对象)、识(认识之主体)三者和合之触(即接触感觉)而生。换言之,受,即领纳之意,亦即领纳违、顺、俱非等之触,及外界之对象,以此而感受苦、乐等感觉之精神作用。故“受”为外界影响于生理、情绪、思想等,所产生之痛痒、苦乐、忧喜、好恶等感受,由此有利(顺)、不利(违)、无利害关系(俱非)等境界,产生相应之苦、乐等主观感受,而引起远离违境、追求顺境等一连串爱欲活动。

对受之解释,诸论有异,如:(1)据俱舍论卷一载,领纳所随之触,称为受。(2)据顺正理论卷二载,领纳所缘之境,称为执取受;领纳所随之触,称为自性受。(3)据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二载,就领纳所缘而论受之义,谓一切之心、心所皆称为受,特别是指领纳随触。(4)据五事毗婆沙论卷下等载,领纳所缘之境,称为受。(5)据成唯识论卷三、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末等载,受不能缘俱生之触,故领纳顺、违等境界之相,为其本义;此说有驳斥前列四说之意。

关于受之分类,有诸种说法。据杂阿含经卷十七记载,受有:一受、二受、三受、四受、五受、六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无量受等。(1)一受,受之自相虽有苦、乐、舍等三种,然苦受属于苦苦,乐受属于坏苦,舍受属于行苦;一切皆苦,故称一受。(2)二受,心受、身受合称二受。眼识乃至身识等前五识之感受属肉体之受,故称身受。第六意识之感受属精神之受,故称心受。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列有诸家对心受、身受之解释,如:1.无分别为身受,有分别为心受。2.缘自相之境为身受,缘自相、共相之境为心受。3.缘现在之境为身受,缘三世之境、无为之境为心受。4.缘实有之境为身受,缘实有与假有之境为心受。5.于境一往取为身受,于境数数取为心受。6.于境暂缘即了为身受,于境推寻乃了为心受。7.依色而缘色为身受,依非色而缘色、非色为心受。8.世友论师谓一切之受皆为心受,而无身受。(3)三受,依受之自相而有所分别。即领纳爱、非爱及非上记二种之触,而生起苦、乐、舍等三种感觉。1.乐受,对可爱境之感受。2.苦受,对不可爱境之感受。3.舍受,又作不苦不乐受、非苦乐受。乃对非可爱、非不可爱境之感受。(4)四受,依界系不同而有所分别。1.欲界系受,又称有味着受,属于自体爱相应之受。2.色界系受。3.无色界系受。4.不系受。后三项,又称无味着受,属于不相应之受。(5)五受,又称五受根。依身、心受之自相而有别。1.乐受,又称乐根。指五识相应之身悦,及第三静虑的意识相应之心悦。2.喜受,又称喜根。指初二静虑及欲界的意识相应之心悦。3.苦受,又称苦根。指五识相应之身不悦。4.忧受,又称忧根。指意识相应之心不悦。5.舍受,又称舍根。指身、心之非悦、非不悦。(6)六受,又称六身受、六受法。指经由六根,六识得以觉知六境,复由根、境、识等和合之六触,产生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7)十八受,又称十八意近行受。计有六喜意近行、六忧意近行、六舍意近行等。谓喜、忧、舍等三受以意识为近缘,各活动于色、声等六境,乃有十八受。(8)三十六受,又称三十六师句。谓前项十八意近行各有染品、善品之别,如六喜意近行之中,有顺染受之耽嗜依及顺善受之出离依。(9)百八受,谓前项三十六受各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别。(10)无量受,由上述各家所说之此受、彼受等,可知受之相复有无量之别。[杂阿含经卷十三、法蕴足论卷九、卷十、发智论卷十四、成实论卷六、卷八、俱舍论卷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三、大乘义章卷七、杂集论述记卷三、卷五]

(二)为十二缘起之一支,称为受支。为幼年少年时期对苦、乐等相之了知。说一切有部基于分位缘起说认为幼年少年时期虽觉知苦、乐等相,然尚未生起淫爱,此期之位即称为受;此系以五蕴为体,而非以受为体。于唯识大乘之看法,则以无明及行为“能引支”,识乃至受之五支为“所引支”;又以无明及行为“能熏”,识等五支为“所熏”之种子。亦即识、名色、六处、触等,由于无明、行而影响阿赖耶识之种子,称为受。[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六、卷九十三、成唯识论述记卷八本]

(二)为取(梵 upādāna)之旧译。乃烦恼之异名。(参阅“取”3092) p3096

上篇:取蕴 下篇:受十善戒经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喜等觉支

【喜等觉支】 p1165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云何喜等觉...

鸯竭罗私仙

鸯竭罗私,梵名 Avgiras。为古代印度仙人。又作阿诣罗...

二无记

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有覆无记是极其微弱的惑障隐覆著...

半装束念珠

乃念珠之一种。又作半装束数珠。全部以纯水晶串成之念...

三事无尽

据众德三昧经卷三载,菩萨修道之三种无尽,称为三事无...

三昧

(术语)梵音samā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

慢惑

(术语)十大惑之一,憍慢之妄惑也。...

不思善不思恶

(术语)绝善恶之思量也。无门关廿三则曰:六祖因明上...

无心道人

指对于一切无想、无念、无所求之修行者。传心法要(大...

曹山录

(一)全称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又称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天上

为六道之一。住于欲界(性欲、食欲较强烈者所居之世界...

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六尘之境...

【大藏经】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法轮品第一 如...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

成功是人生中常时萦怀,不经意就自然浮现的字眼与期盼...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

素食者对生态保护的巨大贡献

肉类生产不仅包括对动物的残忍屠宰过程,而且还对中国...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夫妻间的礼仪与义务

一、夫对妻的礼节和义务 佛陀在很多经典谈及夫妻伦理,...

圣严法师《回家的感觉真好》

我们要用爱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温馨的意涵是指温暖,令...

明学长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这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