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佛教谚语俚语

【佛光大辞典】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即产生于庶民之间,有关佛教之日常用语或习惯用语,其形式大多倾向于口语化、鄙俗化。由于俗谚具有直接表露社会百态、反映风俗特征之性质,于近数十年来,渐受学界所重,而不仅视之为民俗学或语言学之重要资料。如对中国佛教史之研究,广泛之俗谚资料,可呈现佛教于庶民阶层弘布之概貌、佛教信仰在一般庶民生活之影响力,或庶民对佛教教义、行事等之心态反应,乃至于一国一地由于风尚习惯之不同而表现出迥异之佛教文化。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一谚,反映出我国将佛像涂成金黄色或覆以金箔之习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一谚,显现唐代(宪宗迎佛骨时)佛教信仰之热烈;“秀才不是穷家儿,和尚不是富家儿”、“无法子,就做和尚”等谚,反映昔时颇不乏由于生活困窘而投身寺院以谋温饱之情形;“平日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等谚,反映出庶民信仰之特质,即基于现世利益或祈请除灾避难之情;“宁可荤口念佛,不可蔬口骂人”、“地狱门前僧道多”等谚,表现庶民对宗教实践之批判反省观感;“阎王注定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之谚,则显示庶民对善恶果报及命运之心态。

在我国,广为收录俗谚而可显示宗教生活之书籍,较重要者有:(一)史襄哉之“中国谚海”,民国十六年(1927)于上海刊行,共收一万四千多则。(二)西方学者克里巴之“透过俚谚所观察的中国宗教”,民国十五年编于芜湖,共收二四四八则,并加英译、注释。(三)日本学者下永宪次之“北京俗语辞典”。(四)西方学者维夫里德亚兰之“英汉对照中国俗谚四千首”。(五)日本学者鸟居久靖之“改编中国俗谚四千首”。此类俗谚,除广泛收录一般民间之口传外,亦收集自儒、释、道三教之书籍,及历代流传之善书等。[中国佛教发展史第七章(中村元)] p2710

上篇:佛教历法 下篇:佛教遗迹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渐教

由浅入深的教法,如先说小乘然后才说大乘是。...

福田

梵语 punya-ksetra,巴利语 pua-kkhetta。谓可生福德之...

修多罗藏

梵名 Sūtra-pitaka,巴利名 Sutta-pitaka。意译作经藏...

善利

(术语)利益之善妙者。谓菩提之利益也。法华经化城喻...

无生门

观诸法无生之理,为入佛道之初门,即称为无生门。摩诃...

心缚

(术语)妄想缚心,故曰心缚。楞伽经二曰:彼相则是过...

马宝

转轮圣王七宝之一。据载,马王婆罗醯住大海中,有眷属...

罗预

(杂语)Lava,时名。戒疏二下曰:僧祇云:二十弹指为...

百大劫

(术语)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为种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之...

法执二种

【法执二种】 p0761   成唯识论二卷四页云:然诸法执...

贯穿法现观

【贯穿法现观】 p1028 瑜伽八十卷三页云:云何贯穿法现...

五因五果

往生净土之因与果各设五门。因之五门即五念门,指礼拜...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大藏经】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周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等奉 制...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它们灭绝只因善良

树虎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肯承认错误,...

【推荐】做弥陀的使者

大家在劝进行者,做阿弥陀佛使者,帮助众生往生这一点...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

善待动物

曾经,有个猎手,逐鹿过寺前,问马祖老和尚:师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