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 samyak-smrti,巴利语 sammāsati。指真正之念。八正道之一。又作谛意。即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可分为二:(一)世俗有漏正念,即与有漏作意相应之善念。(二)出世间无漏正念,即依无漏之正见能思惟谛境,而与无漏作意相应的明记不忘之念。有关正念之体性,据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六载,念根、念力与正念,皆摄入念觉支。据俱舍论卷二十五载,念根、念力、念觉支与正念,皆以念为体。摩诃止观卷七上则谓“念”为“忍”之义,并配于天台宗之四教,即三藏教之正念为伏忍,通教之正念为柔顺忍,别教之正念为无生忍,圆教之正念为寂灭忍。[杂阿含经卷二十八、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八正道经、转法轮经](参阅“八正道”280)
(二)净土宗则谓,面临诸种遭遇,能心不错乱颠倒而一心念佛,称为正念。[观经疏散善义(善导)、往生礼赞前序](参阅“一心正念”24)
(三)(1215~1289)宋代临济宗僧。温州(浙江)永嘉人,号大休。早年参学于灵隐寺东谷妙光,再谒石溪心月,遂得印可。咸淳五年(1269)夏,乘商船赴日。依镰仓建长寺之兰溪道隆。执权之北条时宗甚景仰师之道望,礼请居于禅兴寺。其后,历住寿福、圆觉、建长诸寺。晚年于圆觉寺内自建一小庵,立匾称为“藏六”。又筑寿塔以为归藏之地,并自着圆湛无生铭,记录一生之行谊德业。日本正应二年十一月示寂,遗偈:“拈起须弥槌,击碎虚空鼓;藏身没影踪,日轮正当午。”世寿七十五。敕谥“佛源禅师”。著有大休和尚语录六卷。为日本禅宗大休派(日本禅宗二十四派之一)之祖。[元亨释书卷八、延宝传灯录卷三、本朝高僧传卷二十一] p1990
上篇:正定聚 下篇:正念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