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小随烦恼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梵语 Parītta-kle?a-bhūmika-dharmāh。又作小烦恼地法。指与小分之染污心相应而各别现起之烦恼。计有十种:(一)忿(梵 krodha),恨之意;对有情、非情等产生愤怒之心。(二)覆(梵 mraksa),藏之意;恐名誉之堕,乃隐覆自造之罪。(三)悭(梵 mātsarya),吝之意;耽着财法,无惠舍之心。(四)嫉(梵 īrsyā),害贤之意;妒忌他人之盛事。(五)恼(梵 pradā?a),恨痛之意;坚执恶事,不能如理悔改而恼乱身心。(六)害(梵 vihijsā),伤之意;对他人逼骂损恼。(七)恨(梵 upanāha),怨之意;于“忿”所缘之事,数数寻思,结怨不舍。(八)谄(梵 māyā),倾身自下,希承人意。(九)诳(梵 ?āthya),欺、惑之意;以种种手段,极其诡作,惑乱他人,颠倒是非。(十)憍(梵 mada),恣之意;恃自己之盛事而心高气傲。

上记十种之中,忿、覆、悭、嫉等四者,与无惭、惛沉等六者,共摄于十缠;其余之恼、害等六种,称为六垢。又覆、悭、诳、憍等四者为贪之等流,忿、嫉、害、恨等四者为瞋之等流,恼为见取之等流,谄为诸见之等流。此外,于三界之中,忿、覆、悭、嫉、恼、害、恨等七者仅为欲界所系,谄、诳二者为欲界及初禅所系,憍则通于三界。于顺正理论卷十一所列举之小烦恼地法,除上述十种之外,另举出“不忍、不乐、愤发”等三种;然俱舍家则将不忍、不乐摄于“嫉”,将愤发摄于“忿”之中。总括而言,此十者仅为“修道”所断之惑,而起于意识地,且各各与无明相应而起,非如大烦恼地法之“心所”与一切染心俱起者,故称小烦恼地法。[成唯识论卷六、俱舍论卷四、显扬圣教论卷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 p941

上篇:小远 下篇:尸半尸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于相善巧四种功德

【于相善巧四种功德】 p0752   瑜伽十九卷十五页云:...

焰罗王供行法次第

全一卷。唐代阿谟伽(即不空三藏)撰。略称焰摩供次第...

魂祭

(行事)儒有招魂法,密教有去识还来法,神道有魂祭。...

二十五菩萨

乃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往生要集所引用之十往生经(此...

十见

(名数)一身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

大妄语戒缘起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在毗舍离,时世谷贵,乞食...

鹦鹉经

全一卷。又称佛说鹦鹉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

调牛聚落

梵名 Kalmāsadamya,巴利名 Kammāsadhamma, Kammass...

意五种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

佛土

佛土在经论中有时也叫做佛刹、佛界、佛国、净刹、净界...

法彦

(一)(?~607)隋代僧。洛阳人,俗姓张。遍读三藏,尤...

依草附木

禅林用语。又作依草附叶。本指人死后生缘未定之际,精...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极乐世界的天人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

善的链条

一天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开始黑下来...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

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

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