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三想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指三种恶想。又作三恶想、三不善想。即:(一)欲想(梵 kāma-sajjñā),起贪欲之想。(二)瞋恚想(梵 vyāpāda-sajjñā),起瞋恚之想。(三)杀害想(梵 vihijsā-sajjñā),又作恼想,起害人之想。依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之说,不贪名利则不生欲觉,不恼众生则不生瞋觉,不损物命则不生害觉。故三觉不生,则三想亦必绝之。[增一阿含经卷十三、异部宗轮论、无量寿经义疏卷上]

(二)指三种善想。又作三善想。即:(一)出要想(梵 naiskramya-sajjñā),又作出离想。(二)不害想(梵 avihijsā-sajjñā)。(三)不恚想(梵 avyāpāda-sajjñā)。依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之说,有出离想者,命终时必生于人中;有不害想者,命终时自然生于天上;有不恚想者,命终时断五下分结,于彼处般涅槃。[长阿含经卷八]

(三)依大宝积经卷八十二之说,指在家菩萨见乞者而起之三种心念,即:(一)善知识想。(二)他世富想,又作令后世大富想。(三)菩提基想,又作令得佛道想。[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四)依大智度论卷二十三之说,断除贪等诸结时所起之三种心念,即:(一)离想,又作离欲想,行者于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中,欲以正智慧观想,而远离诸烦恼。(二)断想,行者欲得无漏道而断除诸结使。(三)尽想,又作灭想,入涅槃时,欲灭五受之众而不复相续。[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成实论卷十四、无量寿经集解卷八]

(五)净土行者念佛之时所生之三种心念,即:(一)归命想,本尊向东,行者向佛以归命。(二)引摄想,本尊向西,行者作随佛之后过十万亿国土之念。(三)往生想,行者作往生彼国而见佛闻法之念。[往生要集卷中本、往生要集义记卷中之五]

(六)据般若经,菩萨欲成无上道,应起平等心,于一切众生无有偏党,皆生亲爱之想,莫生怨心、中人心,故称三想。(一)怨想,有人加害于我及害我父母兄弟,亦生亲爱之想。(二)亲想,于父母兄弟、亲戚朋友生亲爱之想。(三)中人想,于非怨非亲之人,亦生亲爱之想。[大智度论卷七十二] p636

上篇:三涂 下篇:三爱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大晓实彻

(1685~1757)清代临济宗僧。江苏崇明人,俗姓陈。月...

四种法

(一)四种坛法之略称。又作四种护摩法、四种成就法。即...

三周授记

上中下三根之声闻由于听闻法华经之三周说法而得悟,对...

拈香

即于诸佛菩萨及祖师像前烧香、上香。又作捻香。开堂之...

声具五德

【声具五德】 p1392 瑜伽十五卷十五页云:何等为声?谓...

五种魔

(名数)新译曰五蕴魔。旧译曰五阴魔或五众魔。...

信水

比喻信心之澄净,犹水之澄清;又信心之水能涤除疑念之...

亲胜

(人名)梵曰畔徒室利Bandhuśri,唯识十大论师之一。...

诸阿罗汉不皆回向菩提

【诸阿罗汉不皆回向菩提】 p1362 瑜伽八十卷二十三页云...

斛食

斛,本为量器名,古谓十斗,今容五斗。以四角形大木盘...

阿拏

(术语)Anu,又曰阿菟,阿耨等。译曰极微。色界之色法...

世间乘

(术语)出世间乘之对。人乘与天乘为使得世间善果之教...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浴佛功德经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禅宗的无味之味

参禅这个修行方法我个人认为是佛教诸多法门中最奇特的...

在承受中锻炼和改变自己

生命中总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无法抗拒,唯有学会承受...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

请您做胎儿的观音菩萨

请原谅我的冒昧,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是当我知道在您...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下品中生是什么情况,这是指破戒的众生。这个人先求受...

印光大师嘉言集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人生的劫数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