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三科

【佛光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蕴处界又作阴入界、阴界入。即:(一)五蕴,又作五阴、五众、五聚。指色、受、想、行、识。(二)十二处,又作十二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三)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俱舍论卷一载,依愚之差别,为愚于心所者细别心所而说五蕴,为愚于色法者细别色法而说十二处,为愚于色、心二法者细别色、心二法而说十八界;依根之利钝,为利根者说五蕴,为中根者说十二处,为钝根者说十八界;依乐欲之不同,为欲略者说五蕴,为欲中者说十二处,为欲广者说十八界。即由三科观察人及世界,依愚夫迷悟之不同情况,破我执之谬,立无我之理。

小乘诸部于三科立有假实之论。其中,说一切有部主张三科皆实,经部主张蕴、处为假,界为实。俱舍论则以蕴为假,处、界二者为实。依俱舍论,蕴有积集之义,积集多法为蕴,故蕴为假法;处、界二者则不然,故为实。有部认为蕴中之一法有蕴之相,即称为蕴,而不须积集多法始称为蕴,故以蕴为实法。经部则认为“处”乃极微积聚,为识之生门,故为假。华严五教章卷一之十宗判之第四“现通假实宗”列举说假部等之说,即于三科中,以蕴为实,处、界为假,因为处为六根六境相对,界为根境相对、识境相对、根识相对始能成立,蕴则不然。[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一、卷七十二、卷七十三、卷七十四、杂阿毗昙心论卷一、俱舍论光记卷一、大乘义章卷八本之末、百法问答钞卷一](参阅“十二处”343、“十八界”356、“五蕴”1212) p589

上篇:三相续 下篇:三科拣境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光大辞典

轨持

即法这一个字的意义。法有二义:   一、轨,就是法轨...

所遍知义

【所遍知义】 p0739   显扬五卷三页云:所遍知义者:...

召请方便真言

(真言)南么三曼多勃陀喃(归命一切诸佛)阿(行也)...

伴禅

又作陪禅。即住持于五更行香之后,入僧堂伴大众坐禅。...

一异

一与异。彼此相同叫做一,彼此各异叫做异。一与异,都...

立要巧方便

为菩萨六种巧方便之一。谓菩萨立誓施与众生所求之田宅...

大空位

即密教大空不生之法身大觉位。法身具有无碍、包含、常...

欧阳修

(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庐陵(江西吉...

夏众

(杂名)为夏安居之僧众。...

表义名言

【表义名言】 p0793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表义名言...

比丘八物随身

亦名:八事随身、八事众具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善见...

诸法无行经

梵名 Sarva-dharmāpravrtti-nirde?a。凡二卷。姚秦鸠...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修练我们的定力

佛界有一宗著名的禅宗公案,六祖惠能受具足戒之前曾在...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生死极苦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当时...

【推荐】一念孝心得救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

圣严法师:别当狡猾的人

许多人认为,做人应该内方外圆,但圆也应该要有不变的...

念佛的人,随缘不动心最重要

大家来打佛七,难免一时间不适应。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

人生永远不会等待弱者。等待的结果只有放弃或亡。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