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受戒问遮难须先教授令知体相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子题:晋魏、京辅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叙游方)余周行晋魏,及本京辅,所有律席,罕不登临。至于难缘,全不筹议,但恐诵文不得,何暇更识其相?以上试论,咸生远惑。(二、引他解)有师解云,夫受戒法,作法令诵;但应依文十三使足,答道无者,便即得戒,何须解义?(三、举事难)余以事对。必不相解,受具便感,舍戒不解,反律应成;中边不解,通得足数;粗言不解,亦得正犯。同不相会,如何释之?迟疑无决。因又问曰,将非解者本受亦不了而答无耶?故此周章,方便消释。得否已定,不由此通。(四、引论证)故多论云,先教授者,令知体相。圣人垂训,良有深旨,但依持之,不劳妄述。(五、示相从)近有行人,通明经论,闻斯正义,重受非一,岂虚愿耶?”济缘记释云:“初科,初叙寻访。晋魏即河东河北,京辅即京兆关辅。至下,次明轻略。以上论者,即指前科。远惑,远即大也。二中,他解。愚痴不学,习旧成风;尚以鄙词拒于高论。岂唯目击?从古皆然。悲夫!三中,初蹑难有三:律中舍戒须彼此相解;又中边不相解,互不足数;又于女前说粗恶语,彼解方犯。同是不相领会,彼既不成,此何感戒?因下,次征彼本受。既作此解,验彼受时,不了答无,必无疑矣。周章,惊惧之貌。得下,止其妄救。四中,多论,彼云,凡欲受戒,先为说法引导开解等。下劝依禀,责前非解。五中,行人并一时高德。智者循理,闻即怀疑,故求增受,坛经备述;岂比今世执愚守死者乎?”(业疏记卷一四·一一·一)

上篇:受戒前须忏净方堪圣法 下篇:受戒得戒和尚不现前得戒与否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六界

(术语)又曰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之六法也。此六法各有...

弥梯罗城

弥梯罗,梵名Mithilā,巴利名同。又作弥萨罗城、弥絺...

强敷坐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五缘成犯:一、先借住处,安止...

圆觉经大疏钞

凡十三卷(或二十六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

妙观察智

【妙观察智】 p0701   佛地经论三卷四页云:妙观察智...

僧伽罗叉

(一)又作僧伽罗刹。须赖国人。生卒年不详。纂有修行经...

补瑟微迦

(修法)五种护摩法中钩召法之梵名。真言修行钞五曰:...

内缚与外缚有别

【内缚与外缚有别】 p0367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一页云:复...

可乐语

【可乐语】 p0524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于过去世,可爱乐...

胜义不善

【胜义不善】 p1104 集论二卷九页云:何等胜义不善?谓...

冥众护持益

(术语)现生十种益之一。信弥陀者,为四天大王,龙神...

成办修

【成办修】 p0665   瑜伽六十七卷三页云:云何成办修...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大藏经】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佛说八关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问: 一念、十念可决定往生,为何要一日三万、五万? ...

不服气的修行者

有一位修行者与当时一位禅师修行的法门不同,他看到禅...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