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僧位四别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四种僧

子题: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第二白法、玑候、边方开五人受戒、边方不开十人出罪

随机羯磨·集法缘成篇:“律中佛言有四种僧:一、者四人僧,除受戒、自恣、出罪,余一切羯磨应作。二、者五人僧,除中国受戒、出罪。三、者十人僧,除出罪。四、者二十人僧,一切羯磨应作。况复过二十?若少一人,非法非毗尼不成。”(随机羯磨卷上·三·九)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一、释四位)(一、正明)初四人僧除三事,乃至二十人僧通诸事者,皆约事限数,故分阶级也。(二、问答)问:‘上云四人得秉诸法,今文乃局二十人僧者。’答:‘上已明之。但四通持。事情须五,乃至二十也。今文对事显法。故云一切得作。若就义理,唯四得持。五十等僧,为缘开也。(二、释过减)(一、过)况复过者。此释疑情。谓如羯磨增减俱非,故此开通,过弥成胜也。此过但据二十。若上三僧,例亦有过。五人说戒,六人自恣,可非法也。律文略故,义准加之。(二、减)若少不成者。或是数少,不应前四。或是相乖,如睡定乱语隔障之类。或是体乖,即有三根,明练前失;虽身预集而性不足也。斯等头数百千,但为法简,不足成僧,皆非秉御之功,故云少也。必人应法成,随数并得。须知所以。如下广之。”

济缘记释云:“初下,牒释。四人为本;余三随事,故有四位。问中,以前三位,并有所除;至后二十,始通一切;与上相违,故发是问。答并如前。为缘开者,缘即是事,开犹离也。次科,释过中,初牒释。法则增减俱非,人但减非增是。开犹决也。此下,义判。合云,四人除三法,余一切得作,况复过四人等。五十例然。次释减中,初约人数明少。或相乖下,次约不足明少。体相两乖,虽多不济。指广如下,即简众中。”(业疏记卷四·一·二○)

羯磨疏·立章悬判:“(一,标示四位)就后[僧]位中,分为四别:一、者四人,乃至第四,二十人僧。(二,正显所以)(一、初师约一意解)(一、约法情往分)有人言,前二法尔也。说戒相绾,能所须四。自恣治罪,举证须五。后二逐情也。中国僧多,善心浮杂,故制十人。二篇悔治,倍缘方济,故加二十。(二、约受随以释)受有中边之殊,故五人、十人。随有专精第二,故四人、二十人也。戒律摄用,勿过受随,故又因之而立四也。(二、后师据体相解)(一、总示四位)有人言,僧虽有四,体相分二。初一为体,非四不名为僧。后随事分,故有三别。(二、别释后三)自恣边受,体须四人。但自陈己罪,即须举处。若非德用,滥坌僧伦。故差一人,为僧事境;和白面告;无言表净也。方隅僧少,前受心殷,四实济缘,事须别问。若不差遣,无由辄往。问净反白,前缘方办。事兼受随,通用五也。中国僧多,前受生慢,故倍前五为十人。二篇邻重,犯悔情浮,故倍中受为二十人僧。三僧乃异。莫非约事浓薄,半倍增人,方成前境。犹受日法,三品倍增,类知可解。问:‘受随同五。边受减半。据受比残,边方出罪开十人不?’答:‘非类也。边隅僧少,俗缘拘碍。若不开听,永沉生死。开有益也。忏残不尔。初既誓持,终便顺犯,本无惭愧,垢心厚重。若开十僧,增长诸恶,谓忏易成,则乖玑候。故文中不言十人者除中国出罪也。”济缘记释云:“言后位者,即单就僧位,自分四别。次正显中,初师二意,初解为二,初释前二。理数合然,故云法尔。说戒虽分能说所听,彼此同须,故云相绾,乌板反之,谓相绾系也。自恣举罪,须一五德,事必五人。次释后二。言逐情,谓恐人情慢易,故两倍增之也。次解,边方僧少开五人,中国僧多制十人。专精即奉持清净,堪应说戒;第二谓犯残忏已,戒体复生,望初本受,名第二白法。兼通此义,故云又因立也。后师,正明中,初科。四人为体者,体即是本。后三随事,体在其中。次科,初别示三位又三,初明五人。文叙自恣边受二法。双标,别释,合结,如文。别问即教授师屏处问难。反白即召入。中下,次明十人。二下,后明二十人。三僧下,总结。边恣为薄;中受次浓,倍五为十;悔残最浓,倍十为二十。成谓成办,境即机事。下举受日,亦因前事;三品倍增,足堪比显。问答,初叙问,上二句蹑上边恣。下三句举残比难。僧少既同,义应例减。答中,初句略示。受是生善,忏是灭恶,故云非类。边下,委释,初释受开。后明残闭。玑候谓以璇玑候于节令,一无差失;喻佛开制轨度不差。下引律证,具云四人除受戒、自恣、出罪,五人除中国受戒、出罪,十人除出罪,二十人一切得作。五人既除中国受戒,则显边方开五[人受戒];十人但除出罪,不言中国,则显边方不开十人[出罪],明矣。”(业疏记卷二·一一·一五)

上篇:僧伽蓝民 下篇:僧入尼寺法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摄衣自然界独开势分

亦名:自然摄衣界独开势分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

逋沙他

(杂语)梵语。华言斋日。释氏以过午不食为斋。每月有...

记说

【记说】 p0935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四页云:...

魔忍

(术语)魔道之忍行也。如为他畏而修忍辱。止观八曰:...

口安乐行

四安乐行之一。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之行法。即远离说过、...

通佛教

不偏于一宗一派,而通达佛教全盘之教理。 p4797...

不自高

【不自高】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不自高者:不为...

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

声闻受变易生成佛

【声闻受变易生成佛】 p1394 佛地经论二卷十四页云:若...

密教十六菩萨

(名数)有二种:一者金刚界四方四佛各各之四亲近也。...

慧解脱

梵语 prajā-vimukti,巴利语 paā-vimutti。指仅由无...

毗罗删拿国

【毗罗删拿国】 p0863   西域记四卷十七页云:毗罗那...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佛说玉耶女经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

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何为傲慢

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

【推荐】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