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五部见解有异

【南山律学词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亦名:五师与根本部

子题:昙摩鞠多、法正、四分律、萨婆谛婆、十诵律、迦叶毗、解脱戒本、弥沙塞、五分律、婆粗富罗部、根本部、摩诃僧祇律、大众部

戒本疏·解今题目:“(一、引示)(一、第一师)大集云,梦[叠*毛] 一段,后分为五。佛告长者,我灭度后,有诸弟子,颠倒解义,及以说法,覆隐法藏。名昙摩鞠多,此云法正,律名四分。凡解行法,先果后因。此就化仪,说相明显,故倒解之,如四谛法,苦初道后,覆彼常途,因先义也。(二、第二师)二、彼经云,受有三世及以内外,善能论议,破坏外道说一切性悉得受戒,凡所难问,善能答对。名萨婆谛,此云有也,法名十诵。然异道所计,诛恶人畜,道路女人陵皆无罪。此部难言但杀得罪,何简善恶?戒出离因,要身器净,非一切性悉得受故。(三、第三师)三、者,经云,说无有我及以受者,转诸烦恼,犹如死尸。名迦叶毗,此云重空观,法名解脱,此有戒本,相同五分。(四、第四师)四、者,经云,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名弥沙塞,此云不著有无观,法名五分。(五、第五师)五、者,皆说有我,不说空相,犹如小儿。名婆粗富罗,此云著有行,不传其法。(六、根本部)又云,广博遍览五部经典。是故名曰摩诃僧祇,此云大众,此有其律。(二、问答)(一、问古师传滥)问:‘古师多谓僧祇本律,即婆粗富罗所执,今如何分?’答:‘非敢茍分,大集明异。若合婆粗,文不应云遍览五部。’(二、问经赞有无)问:‘二部五部同是后分,如何经赞唯在五部?’答:‘二部是本,义通五见,不虑后疑。五部支生,各怀异相,多起诤竞,恐不传持,故偏牒五,不妨法界。’(三、问本末次第)问:‘如上所列五部在初,僧祇应后,以遍览故。’‘今解云,僧祇实先,灭后便有,以广博故,通含五意,故是总也,如上经说。’”

行宗记释云:“初师中,初通叙诸计。颠倒下,正示初师,初总叙见解人法名号。倒解约自见,倒说约化他。凡下,别释见解,初二句标示。且举果因,余皆类此。有本作先因后果误。此下,正释。谓是此师化物仪式,先示果相,后推其因;苦集世间果因,灭道出世果因;若从次第,合云集苦道灭;欲使知苦断集,为灭修道,先解后修,教行易识。若据四谛,本是佛说,而言昙摩者,佛作倒说,本为随宜,昙摩计此,用为常度故也。由倒解故,即是覆隐。次师中,先明见等,亦同上科。受即执计。三世约竖论。内外就横说,通收三界系法,该上三世,五尘四大,并有内外,即情非情二种世间。彼计诸法名字是空,法体皆实。然下,别释见解。引破外计,释上善能论议等。初破淫杀拣境。外云,人畜善者,杀则有罪,居家妇女,陵方有过。此下,难破。但破杀义,淫戒类准。戒下,次破受戒不简。彼计有情皆可受戒,杂报净秽,俱无所择;前文已出外计,故此直破。第三、中,我即所计倒本,受是能执妄情;凡谓实有,遂生执着,我既本无,执将何附?下翻重空,义在此也。转诸烦恼者,显观功深,断证易故;三界见思,故云诸也。是可厌弃,故如死尸。法名解脱,良由于此。下示戒本,广律未传。第四、中,经举六大,摄尽世间色心等法;上四大通内外色法,识即心法,虚空即非二法。不作六相者,不著有也;存此六故,不着无也。下翻人名,正从此义。第五、中,彼计有我,遍该五蕴等法,故云皆说。智非深远,故喻小儿。问:‘此与外道何别?’答:‘外道妄谓蕴中别有神我;此约观行,推析我蕴非一非异,知是虚妄,计妄为有,可得悟道,故不同也。’问:‘此与第二师所见何异?’答:‘引前比校,其异可见。’已上五师,得名有三:初从解为名,下云明慧卓朗,除邪倒故;二从计得名;后三从观行为名。又小乘宗计不出四门:初是空门;二、五即有门;第三双亦;四即双非。或可总归二宗:一、四皆空宗;二、三、五并有宗。六、僧祇中,不偏一见,摄机斯足,故云广博;悬观五计,集法无遗,故云遍览。初问中,古师谓者,如前已示。答中,初示所据;若下,显古违文。次问,经中但云五部虽异,不妨诸佛法界涅槃,不言僧祇,故有此问。据经止有僧祇,而言二部者,欲显本部亦分,经中合赞故也。答中,上明本部不须意;下示五部须意。第三问,以僧祇根本,理合在前;而经云遍览,则显居后;故须通之。答中,古师执前三藏所传,以僧祇为五部,恐据遍览之语谓是后分,故须问决;此中不叙,故直标今解。初示次第。既云广博,显是根。通含总摄,故是遍览。”(戒疏记卷一·五九·三)(请参阅附录二‘律学之派别略述’八七页)

上篇:五部 下篇:亡僧送终法制意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山律学词典

五轮塔

标示地、水、火、风、空五轮之塔。又作五轮、五轮率都...

共有法

(一)又称俱有法、俱有。即指同时存在之法。俱舍论卷六...

牛黄加持

(修法)又作牛王加持。安产加持作法之一。此法起于七...

依处最胜

【依处最胜】 p0769   辩中边论下卷三页云:依处最胜...

三慧

成实论云三慧:   一、闻慧 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

功用地

指初地至七地之菩萨阶位。于菩萨各种修行阶段中,初地...

首题

(术语)诸经之题目也。观无量寿经曰:赞大乘十二部经...

五不还

【五不还】 p0259 集异门论十四卷五页云:五不还者:云...

圆戒

(术语)圆顿戒也,以名天台家所传之大乘戒。法华玄义...

贪行补特伽罗相

【贪行补特伽罗相】 p0978 瑜伽二十六卷八页云:问:贪...

应身

梵语 nirmāna-kāya。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

鸡足山

(一)梵名 Kukkutapāda-giri, Kurkutapāda-giri,巴利...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

逆境是当头棒,顺境叫脑后针

古来人跟我们这样讲的:顺境,你可要注意了,这很危险...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觅

大珠慧海向马祖道一求佛法,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何谓「中阴身」

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