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金山昙颖禅师

【五灯会元】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润州金山昙颖达观禅师,首谒大阳玄禅师,遂问:「洞山特设偏正君臣,意明何事?」阳曰:「父母未生时事。」师曰:「如何体会?」阳曰:「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师罔然。遂谒谷隐,举前话,隐曰:「大阳不道不是,只是口门窄,满口说未尽。老僧即不然。」师问:「如何是父母未生时事?」隐曰:「粪墼子。」师曰:「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晓不露?」隐曰:「牡丹花下睡猫儿。」师愈疑骇。一日普请,隐问:「今日运薪邪?」师曰:「然。」隐曰:「云门问:‘僧人般柴柴般人?’如何会?」师无对。隐曰:「此事如人学书,点画可效者工,否者拙,盖未能忘法耳。当笔忘手,手忘心,乃可也。」师于是默契。良久曰:「如石头云,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隐曰:「汝以为药语,为病语?」师曰:「是药语。」隐呵曰:「汝以病为药,又安可哉?」师曰:「事如函得盖,理如箭直锋妙,宁有加者,而犹以为病,实未喻旨。」隐曰:「妙至是,亦只名理事。祖师意旨,智识所不能到,矧事理能尽乎?故世尊云:‘理障碍正见知,事障续诸生死。’」师恍如梦觉,曰:「如何受用?」隐曰:「语不离窠臼,安能出盖缠?」师叹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住后,示众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俱非活路。直饶透脱,犹在沉沦。莫教孤负平生,虚度此世。要得不孤负平生么?」拈拄杖卓一下,曰:「须是莫被拄杖瞒始得。看看拄杖子,穿过你诸人髑髅,[路-各+孛]跳入你鼻孔里去也。」又卓一下。僧问:「经文最初两字是甚么字?」师曰:「以字。」曰:「有甚么交涉?」师曰:「八字。」曰:「好赚人!」师曰:「谤此经,故获罪如是。」问:「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师曰:「老僧。」曰:「自作自受。」师曰:「苦!苦!」问:「和尚还曾念佛也无?」师曰:「不曾念佛。」曰:「为甚么不念佛?」师曰:「怕污人口。」
  上堂,众集定,首座出礼拜。师曰:「好好问著。」座低头问话次,师曰:「今日不答话。」便归方丈。上堂:「山僧门庭别,已改诸方辙。为文殊拔出眼里楔,教普贤休嚼口中铁,劝人放开髂﹝枯驾切﹞蛇手,与汝斫却系驴橛。」驻意拟思量,喝曰:「捏捏参。」上堂:「山僧平生,意好相扑,只是无人搭对。今日且共首座搭对。」卷起袈裟,下座索首座相扑。座才出,师曰:「平地上吃交。」便归方丈。上堂:「三世诸佛是奴婢,一大藏教是涕唾。」良久曰:「且道三世诸佛是谁奴婢?」乃将拂子画一画曰:「三世诸佛过这边,且道一大藏教是谁涕唾?」师乃自唾一唾。上堂:「秤锤井底忽然浮,老鼠多年变作牛。慧空见了拍手笑,三脚猢狲差异猴。」上堂:「五千教典,诸佛常谈。八万尘劳,众生妙用,犹未是金刚眼睛在。如何是金刚眼睛?」良久曰:「瞎。」上堂,大众集定,有僧才出礼拜,师曰:「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僧便问:「如何是时节因缘?」师便下座。问:「如何是向去底人?」师曰:「从归青嶂里,不出白云来。」曰:「如何是却来底人?」师曰:「自从游紫陌,谁肯隐青山?」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家里已无回日信,路边空有望乡牌。」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沧海尽教枯到底,青山直得碾为尘。」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曰:「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见汉君臣。」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莺啭千林花满地。客游三月草侵天。」问:「如何有和尚家风?」师曰:「伸手不见掌。」曰:「忽遇仙陀客来,又作么生?」师曰:「对面千里。」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临济。」曰:「恁么则谷隐的子也。」师曰:「德山。」问:「如何是长法身?」师曰:「拄杖六尺。」曰:「如何是短法身?」师曰:「算子三寸。」曰:「恁么则法身有二也。」师曰:「更有方圆在。」上堂:「诸方钩又曲,饵又香,奔凑犹如蜂抱王。因圣这里,钩又直,饵又无,犹如水底捺葫芦。」举拄杖作钓鱼势,曰:「深水取鱼长信命,不曾将酒祭江神。」掷拄杖,下座。

上篇:妙智光云禅师 下篇:洞庭慧月禅师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五灯会元

三千威仪

(术语)细别比丘之威仪作法者也。大部辅注十一曰:三...

灭罪生善

(术语)请佛力而灭罪生善也。往生要集中本曰:灭罪生...

无漏法不立识住

【无漏法不立识住】 p108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四页...

两俱不成

【两俱不成】 p0832   因明入正理论云:如成立声为无...

萨般若

梵语 sarvaja。又作萨芸然、萨婆若、萨婆若多(梵 sar...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术语)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

界法无量作意

【界法无量作意】 p0866   显扬三卷七页云:三、界法...

禅味

(术语)入于禅定,则有轻安寂静之妙味,适悦身心。所...

七僧

日本佛教界举行大法会时,有司重要职务之七位僧侣,称...

五种散乱

(名数)众生之心有五种散乱:一、自然散乱,五识不守...

弘慈广济寺新志

凡三卷。清代湛祐撰,然丛辑。收在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何等义故?谓无作者义。有因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

圣严法师《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这几年所积极提倡的一个观念,我...

【推荐】没有很坚定要往生的人,福报最好不要太大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

燃烧的六根之火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

世间有三法甚可爱敬,为世间人所贪慕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一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