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大行(唐兖州)《净土往生传》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大行。不原其姓。唐干符中。巢贼寇掠。民不安业。乃于泰山。结草为衣。采木为食。行法华普贤忏积三年。精诚既极。且感普贤现身。行自瞻睹弥庆夙。因由是策励诸念。念如来之法。尚存念己之修未证。早暮激切。迨忘饮食。末年姑以佛道所修。未专一境。又以幻身无常。必归磨灭。未知来世复何受生。遂入大藏。追诚叩意。以陈露曰。愿我信心取彼经。文随其所得。即永受持。乃纵其意。抽而取之。其所得者。乃弥陀经。日夜诵持。络绎安养。未三七日。俄于半夜。睹琉璃地莹净在前。行觉心眼洞明。见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无数化佛。于时远近相传。事闻僖宗皇帝。帝诏入内。问其所见。行具对之。帝曰。此精进之致然也。下敕赐号常精进菩萨。仍赐爵为开国公焉。后一年得疾。见琉璃地复现于前。行曰。吾无观想。而琉璃地复现。岂于安养无缘哉。即日示灭于所居之禅室。

上篇:僧藏(唐汾州)《净土往生传》 下篇:惟恭(唐荆州)《净土往生传》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梵心

(术语)修梵行之心也。修四梵行或禅定则生于无色界,...

一切色聚中一切时具有一切大种

【一切色聚中一切时具有一切大种】 p0019   瑜伽三卷...

大疏

资持记·释钞序:“大疏即祖师所禀首师[之四分]律疏...

究竟

【究竟】 p0701   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十六页云:此中...

赖耶三藏

【赖耶三藏】 第八阿赖耶识,译为藏识,藏有三义,即有...

随转宣说诸法经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赵宋绍德...

【那】   秦言不。大品云:那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

三细

(名数)起信论所说。分别根本无明之相状者。对于枝末...

单白

三种羯磨之一,四种羯磨之一。又作白一、单白法、白羯...

闲尘境

禅林用语。指无意义、无价值之外在诸条件;尤指不用之...

我室

(譬喻)我执能包藏一切之烦恼,故譬之以室。释门归敬...

二种无漏因果

【二种无漏因果】 即无漏因与无漏果。《大般涅槃经》卷...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罗什法师译 形疾有三:风、寒、热...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

圣严法师《人生如戏》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