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子文(明州宝云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历代名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子文字宗周。四明象山人也。即北溪闻法师之上足。出主宝云寺。淹博教观律规甚严。常与人言则蹇讷若不出口。至于升座滔滔如建瓴之水莫之御也。临终时讲十六观经。终即欲就座别众入灭。或有启曰。和尚后事未曾分付。奈何遽尔告寂耶。文曰。僧家要行便行。莫做俗汉伎俩为儿女计。而有后事。众恳益切。于是下座。复归方丈一一条画之。即合掌称西方四圣号。回向发愿毕遂入灭。阇维舍利灿然无数。异香袭人弥日而止。

上篇:善继(天台荐福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下篇:融照(松江延庆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历代名僧辞典

坐禅用心记

全一卷。日本曹洞宗太祖莹山绍瑾(1268~1325)所著。...

邬陀南

梵语 udāna,巴利语同。又作乌陀南、嗢托南、优陀那、...

五种悉地

(名数)息灾、增益、敬爱、钩召、降伏之五法也。见辨...

何似生

禅林用语。(一)又作何似。即“如何”之意。庞居士语录...

辽代佛教

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

苦相

苦相者,或三或八或六广说如前。何故经说若无常者即是...

病行差别有七种

【病行差别有七种】 p0938   集论七卷八页云:云何病...

东因发心

密教以东方阿閦如来之位为发菩提心之“因位”,依东、...

[帛*系]作卧具大乘极制

亦名:缯[帛*系]皮物不应受、皮革履屣憍奢耶衣不应畜 ...

我见熏习差别

【我见熏习差别】 p0650   世亲释三卷十九页云:我见...

障法无畏

障法无畏者,谓依止静虑由利他门,于一切种说障碍法自...

比丘供养父母德唯降佛

亦名:孝养父母德唯降佛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增一云...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佛说玉耶女经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

慧律法师《临终切要》

○本段为《临终备览》之纲领和重点,没时间阅览长篇大...

学佛的三种目的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 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

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七心诀

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