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十二因缘

【法界次第初门】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无明 二行 三识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触 七受 八爱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

次十一智而辩十二因缘者。除如实智。其余十智。皆是二乘共得。今一往明。若声闻人。但约一世。总观四谛。成十智则智劣。智劣故。不能侵除习气。功德神用亦减少。若缘觉人。通约三世。细分别观十二因缘。若成十智则智强。智强故。能侵除习气功德。神用亦广。是以大圣教门。别开出中乘之道。意在此也。通称因缘者。是十二法。展转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而有。谓之缘也。因缘相续。则生死往还无际。若知无明不起取有。则三界二十五有生死皆息。是为出世之要术也。教门十二因缘。有三种不同。一者约三世明十二因缘。二者约果报二世辩十二因缘。三者约一念一世辩十二因缘。今无明三世十二因缘者。初二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在世摄。是中略说三事烦恼业苦。是三事展转。更互为因缘。是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苦烦恼因缘。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是为展转。更互为因缘故。云三世十二因缘也

一无明 过去世一切烦恼。通是无明。以过去未有智慧光明故。则一切烦恼得起故。是以过去烦恼悉是无明也

二行 从无明生业。业即是行。以善不善业。能作世界果故。故名为行也

三识 从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犊子。识母自相识。故名识。即是父母交会初。欲托胎时之名

四名色 从识生非色四阴及所任色阴。是名名色。即是歌罗逻时之名也

五六入 从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从五疱初开已来。即是六入名也

六触 由入对尘情尘识合。是名为触。以六尘触六根故。即有六识生。故名情尘识合也

七受 从触生受。故名为受。即是因六触。触六根即领受六尘。为六受也

八爱 从受中心著。名之为爱。谓于所领受六尘中。心生渴爱也

九取 从渴爱因缘求。是名为取。谓求取所爱之尘也

十有 从取则后世业因成。是名为有。因能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 从有还受后世五众之身。是名生。所谓四生六道中受生也

十二老死 从生五众身熟坏。是为老死。老死则生忧悲哭泣。种种愁苦。众恼合集。若正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皆尽。若能如是。正观三世十二因缘。发真无漏。成辟支佛

次明从果报。约二世观十二因缘相。具出大集经。今略出经文。是十二因缘。从歌罗逻而辩无明。故云果报也。约二世明者。前十因缘属现在。后二因缘属未来。二世合为十二也

一无明 大集经言。云何名为观于无明。先观中阴。于父母所生贪爱心。爱因缘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罗逻。是歌罗逻有三事。一命二识三燸。过去世中。业缘果报。无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无明。歌罗逻时。气息入出者。有二种道。所谓随母气息上下。七日一变。息入出者名为寿命。是名风道。不臭不烂。是名为燸。是中心意。名之为识。善男子若有欲得辟支佛。当观如是十二因缘

二行 复观三受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云何为观。随心于念观息出入。观于内身皮肤肌肉筋骨髓脑。如空中云。是身中风。亦复如是。有风能上。有风能下。有风能满。有风能焦。有风能增长。是故息之出入。名为身行。息从觉观生。故名意行。和合出声。是名口行

三识 以如是三行因缘故。有识生。故名为识

四名色 识因缘故。则有四阴及以色阴。故名名色

五六入 五阴因缘识行六处。故名六入

六触 眼色相对。故名为触。乃至意法。亦如是

七受 触因缘故。念色乃至法是名为受

八爱 贪著于色乃至于法。是名为爱

九取 爱因缘故。四方求觅。故名为取

十有 取因缘故。受于后身。故名为有

十一生 有因缘故。有生是为生也

十二老死 生因缘故。则有老死种种诸苦。是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之大树也此并是略出经文辩。从初受报来。约二世明十二因缘相。孱然无一句私语。读者善寻。自知与前来约三世明十二因缘有异也

次明一念十二因缘。但约一世中。随一念心起。即具十二因缘。亦出大集经中。今略出经文明一念十二因缘相

一无明 因眼见色而生爱心。即是无明

二行 为爱造业。即名为行

三识 至心专念。故名为识

四名色 识共色行。是名名色

五六入 六处生贪。是名六入

六触 因入求爱。名之为触

七受 贪著心者。名之为受

八爱 经中脱落。不释爱相。今私作义释云。缠绵不舍。名之为爱

九取 求是等法。名之为取

十有 如是法生。是名为有

十一生 次第不断。是名为生

十二老死 次第断故。名之为死。生死因缘。众苦所逼。名之为恼。乃至意法因缘生贪。亦复如是

是十二因缘。一人一念。皆悉具足。并出大集经文。未有一句私语。读者善寻。此与常所说三世因缘迥异。若有欲学因缘佛道者。上来至此三种辩因缘。相随用一门修学。即证缘觉智也

上篇:十一智 下篇:四弘誓愿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界次第初门

外四供养

外院之四供养。与“内四供养”相对。即密教金刚界曼荼...

四十八坛阿弥陀护摩

于密教修法中,因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故设四十八处护...

四尘

(名数)色香味触也。凡色法以地水火风之四大种为能造...

法比量

(术语)五种比量之一。由一法而推知他法也。如见生法...

应文

(1337~?)讳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后即位,年号...

舜若多

【舜若多】   沇(音兖)疏云:未见诚释,应是主空神...

海印

(1840~1924)湖南沅江人,俗姓鲁。字涵虚。幼时多病...

禅关策进

全一卷。明代云栖袾宏(1532~1615)着。收于大正藏第...

九曜

(名数)梵语Navagraha之译。九种照耀者之意。又名九执...

清净

清净者,谓初静虑中边际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边际定,...

真佛

(术语)报身佛对于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

二苦

苦者,逼恼身心之谓。二苦乃内苦及外苦。(一)内苦,即...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西有沙门蕅益智...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为佛弟子,常...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

妙莲法师:想当法师先念佛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

入禅之门第二讲:达摩禅法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

人不成功有五个原因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那就请看看以下五点...

修行人不要有诤讼胜负之心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

布袋和尚

五代後梁开平年间(907~911年),四明奉化(浙江省)...

修持药师法门得五种福报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