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四谛

【法界次第初门】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次超越而辩四谛者。但上来所说。诸无漏禅中。乃禅禅悉有四谛观慧。彼既明禅相。则隐理显事。从事以立名。是以虽有四谛观法。而不从谛得名。如囊中有宝。不探示人。人无见者。是以今更。次诸禅后。明四谛等八科慧行法门。此四通言谛者。谛以审实为义。此四谛法门。正为声闻人从闻生解。故必须藉教诠理。今明教理不虚。故云审实也。若由因感果。则应先因而后果。今悉先果而后因者。教门引物为便。故皆先果而后因也

一苦谛 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苦有三种。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今明三苦。有别有通。别者三苦即别对三受。苦受从苦缘生。情觉是苦。即苦苦也。乐受。乐坏时生苦。即是坏苦。不苦不乐受。常为无常迁动。即是行苦也。若通论三苦。则三受通有三苦也。所以然者。三受之心。即是苦。通从苦缘生故。通是苦。苦三受之心。通为坏相。所坏故通是坏苦也。三受之心。通是起役运动不停之相。故通是行苦也。若三受心。若别若通。无非是苦者。当知苦是审实而有。故名谛也

二集谛 集以招聚为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为集。集有三种业。摄一切业。一不善业。即十不善也。二善业。即十善也。三不动业。即十二门禅也。具如前辩。烦恼者。二种烦恼摄一切烦恼。一属爱烦恼。二属见烦恼。是二烦恼出一切三毒。五盖。十使。九十八烦恼等。皆如前辩。若此烦恼与前业合。则未来定能招聚三界死生苦果。即是集谛也

三灭谛 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故名为灭。若发见思无漏真明。具三十四心断结者。则三界九十八使皆灭。以烦恼结使灭故。三界业亦灭。若三界业烦恼灭者。即是灭谛有余涅槃也。因灭故果灭。舍此报身时。后世苦果。永不相续。名入无余涅槃。真灭度也。灭理不虚。故名为谛

四道谛 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正道者。实观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名为正道。次下当出科目。助道者。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皆是助道。具如上出。复次正道者。谓见谛八忍八智十六心。思惟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真无漏慧。名为正道。其余方便对治。诸禅三昧。及三十七品。三解脱等。皆是助道。此二道相扶。能通涅槃。审实不虚。即名道谛也

上篇:超越三昧 下篇:十六行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界次第初门

筌鱼

筌,为捕鱼之工具,亦泛指为达目的所需之道具;鱼,即...

五种散乱

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九之说,众生心中具有五种散乱。散...

七众戒

济缘记·释受戒篇:“七众戒,即五[戒]、十[戒]、...

莲华三喻

(名数)佛以莲华喻妙法称为妙法莲华经。天台以之为乘...

眼及眼界四句分别

【眼及眼界四句分别】 p1001 集论一卷十三页云:如说眼...

加行根本后起建立差别

【加行根本后起建立差别】 p0526 俱舍论十六卷六页云:...

起单

禅林用语。起离自己坐禅之位,引申为禅僧离寺而去。又...

顶巢

指入禅定而身体久不移动,以致鸟误以为木,筑巢于其顶...

实得道向白衣说戒开缘

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若...

金幢

(物名)金宝之幢。幢者,幢竿也。演密钞五曰:释名曰...

五因恭敬听法

【五因恭敬听法】 p0278 瑜伽八十二卷一页云:五因者:...

漏自性

【漏自性】 p1284 杂集论三卷八页云:漏自性者:谓诸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佛说玉耶女经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

活在当下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

手淫导致身体衰颓的一些信号

手淫无害论当下极度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关...

自私的回向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

圣严法师:该不该怀疑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为曾经上过当,所以才疑神...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莲忏法师《地藏经简答100条》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 答:地藏菩萨本愿经。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