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唯识

【佛学大辞典】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术语)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毗若底Vijñapti,此译为识。梵语倒置之为识唯,通常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为三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为三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心,唯识论就了别之义而云唯识,其体一也。又唯心之名,通于因果,唯识之称,唯在因位,三种者:初能变(第八识),二能变(第七识),三能变(前五识)也,八种者,眼识乃至阿赖耶识也。义林章一末曰:“识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画为主之根本,故经曰唯心。分别了达之根本,故论称唯识。或经义通因果,总言唯心。论说唯在因,但称唯识。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其义无二。二十论云:心意识了,名之差别。”唯识述记一本曰:“唯言显其二义:一简别义。遮虚妄执,显但有识,无心外境。二决定义。离增减数。略唯决定有此三故。广决定有八种识故。”问唯识之言,谓有八种之识,除八种识体之外,更无余法乎。答不然,言唯八识者,谓一切诸法不离八识,非言八识之外无余法也。凡诸法分别为五法:一心,二心所,三色,四不相应,五无为,此中前四者为事,后一者为理,称曰五法事理。此五法事理,皆不离识,故称唯识。以第一之心,乃识之自相,第二之心所,乃识之相应法,第三之色,乃心与心所之所变,第四之不相应法,乃心与心所及色之分位差别,第五之无为法,乃前四法之实性故也。又唯之言,取遮遣遍计所执性,识之言,取依他圆成之二性。唯识论七曰:“唯识言有深意趣。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唯言但遮愚夫所执离诸识实有色等。”义林章一末曰:“梵云毗若底,此翻为识。识者了别义,识自相,识相应,识所变,识分位,识实性,五法事理皆不离识。故名唯识。”楞严经五弥勒菩萨之言曰:“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上篇:唯境无识 下篇:唯识宗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学大辞典

六知事

指禅林六职务。唐代以后,禅林诸大寺掌管僧众杂事、庶...

八圣

(一)指声闻乘之四向四果。又作八辈。即须陀洹向(梵 s...

云集众

如来之弟子可分为两种,常随佛陀闻法并助其教化者,称...

西明寺

(寺名)唐高宗时于长安立之。佛祖统纪五十三曰:唐高...

有色

【有色】 p0536   瑜伽五十六卷三页云:问:于诸蕴中...

大千

【大千】 三千大千世界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三...

根义差别

【根义差别】 p0922   大毗婆沙论四十七卷八页云:问...

新旧两译

(术语)佛典之译语有两样:一曰旧译,一曰新译。以唐...

八供养

(名数)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内供之四菩萨与外供之四菩萨...

起止处

(杂语)粪处也。即便所。象器笺二曰:起止处者,正屙...

不断轮

(行事)禅林之语。为祈祷而定僧员,日日相续,讽诵经...

昔圆

为二圆之一。“今圆”之对称。指法华以前所说之圆教。...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舍卫...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素食7日功

古人说:肉食者鄙,素食者智。于是现代人更有了吃素食...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

【推荐】拥有一个东西,就失去两个自由

我有个朋友月入3万元新台币,可是他过的是五星级的生活...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讲到佛法,那是很深广的,现在只能提出一点来说。我所...

您越在乎什么,邪淫的果报就在那上面体现

一、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位温柔贤惠,端庄秀美的女性本...

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